五問三峽

三峽大壩防洪能力逐年萎縮?


      輿論質疑:有媒體和網民將幾篇關於三峽大壩抗洪能力報道的標題羅列一起,內容包括三峽大壩可抵禦萬年、千年、百年一遇的洪水,並據此説三峽大壩的抗洪能力“逐年萎縮”。
      權威解答:“N年一遇”是一個統計學概念,是根據長江的水文記錄資料和其他歷史資料,按照國家相關規範計算分析得出的,例如三峽工程所説的“萬年一遇”的流量為每秒11.3萬立方米,“千年一遇”達到9.88萬立方米,“百年一遇”達到8.37萬立方米。
      就三峽大壩本身而言,它是按千年一遇的洪水作為其正常設計工況,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來作為校核工況,也就是説,即使面對萬年一遇洪峰,三峽大壩主體建築物仍然是安全的。就它對下游地區抗洪能力而言,面對百年一遇洪峰,三峽大壩可通過自身水庫調蓄,就可以保證下游荊江河段安全行洪;即使面對千年一遇洪峰,三峽水庫與荊江分蓄洪區綜合運用,可保證江漢平原地區安全。

重慶被淹與三峽蓄水滯洪


      輿論質疑:7月19日重慶遭遇今年最大洪峰,朝天門碼頭被淹,此事是否與三峽汛期蓄水滯洪有關?
      權威解答:三峽水庫修建是利用上遊高山峽谷的地形,把水位線以下的居民遷出,形成相應的庫容,三峽工程的總投資當中,有超過50%的費用是用來補償這些淹沒的。7月19日重慶寸灘水位達185米時,三峽壩前水位是150米左右,水庫回水還不到涪陵,應該説這次滯洪作用並未對重慶排水造成影響。

泥沙沉積:會不會縮小防洪庫容


      輿論質疑:受三門峽水利工程建成後黃河日益成為“地上河”的影響,泥沙問題是當年三峽工程論證時的重中之重。目前三峽工程泥沙問題有多大?
      權威解答:解決泥沙問題的基本思路是“蓄清排渾”,即通過水庫調度的方式來解決三峽工程的泥沙問題。泥沙問題是試驗性蓄水觀測的重點。近十幾年以來,隨著上遊干支流建庫、水土保持等因素的影響,泥沙來量大為減少,現在泥沙來量僅相當於設計論證階段採用數據的40%。因此原先預計水庫運行百年後防洪庫容可保持85%,現在看可以至少可保持90%以上。
      論證期間,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曾做過180米、170米、160米幾種方案。1992年國家批准的初步設計最終確定了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的方案,目前221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是根據這一方案嚴格測量計算出的,是多項調度設計的基礎

垃圾漂浮物威脅大壩安全


      輿論質疑:洪峰剛過,我們看到庫區水面上到處漂浮著垃圾,有報道認為垃圾漂浮物威脅大壩安全,情況究竟怎樣?
      權威解答:河道型水庫的漂浮物處理屬世界性環保難題,垃圾漂浮物對水質有影響,也會影響航道通暢及水電機組出力,對大壩自身安全不會構成影響。每年長江主汛期,隨著大洪水的出現,三峽庫岸周邊和支流都會出現漂浮物積聚現象。今年首次特大洪峰過後,三峽壩前的漂浮物面積一度超過1萬平方米,三峽集團公司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清漂工作。

地質災害頻發:是否與三峽工程有關


      輿論質疑:今年入汛以來長江流域暴雨、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內澇等多種災害頻繁發生,有人將其歸咎於三峽蓄水。三峽工程是否會導致地質災害頻發?
      權威解答:三峽工程影響範圍只能限于受蓄水影響的干支流兩岸某些滑坡現象,而暴雨、山洪等不可能跟三峽有關,把整個流域的這些災害都和三峽工程扯上關係更是牽強附會。
      三峽工程之前,世界上已經建起了幾十萬座大壩,三峽工程雖然是裝機容量最大的工程,但水庫庫容在全球排名第22位。世界上大水庫數十年的實踐表明,水庫蓄水初期,是新庫岸的不穩定期和再造期,是隱性地質災害的集中釋放期。經過幾年的蓄水和泄水,兩岸邊坡就會穩定下來,世界上沒有哪個工程像三峽這樣,對水庫兩岸的地質災害情況進行了如此全面的勘察規劃,花如此大的代價進行治理。自從2003年開始三峽初期蓄水以來,這些年的實踐證明,儘管也有少量滑坡出現,但是沒有因為滑坡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産損失,這應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解析三峽
直面三峽

“自助”與“助人”

      “只有自己先立住腳了才能去幫助別人。”所謂“自助”,是針對大壩自身的安全性而言的。對於工程本身而言,其防洪標準是按照千年一遇設計、萬年一遇加10%校核,即當峰值為每秒98800立方米的千年一遇洪水來臨時,大壩本身仍能正常運行,三峽工程各項工程、設施不受影響,可以照常發電;當峰值流量為每秒113000立方米的萬年一遇洪水再加10%時,大壩主體建築物不會遭到破壞,三峽大壩仍然是安全的,部分設施正常使用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
      所謂“助人”,就是三峽工程保證下游防洪安全的防洪控制能力,即幫助下游防洪的能力。遇到不大於百年一遇的洪水,三峽大壩可控制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過每秒56700立方米,不啟用分洪工程,沙市水位可不超過44.5米,荊江河段可安全行洪。如果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通過枝城的相應流量不超過每秒80000 立方米,配合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運用,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過45米,從而可避免荊江南北兩岸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漢平原地區可能發生的毀滅性災難,實現防洪目標。

三峽的防洪作用:長江防汛如棋,大壩是最關鍵棋子

      長江防洪是一個體系。三峽工程是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幹工程。”三峽樞紐解決的是長江幹流上大洪水的問題,是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顆棋子。

高枕三峽,並不可以無憂,面對洪水,三峽並不萬能。然而,事實勝於雄辯,三峽大壩在調蓄洪峰,保護下游提防等方面的確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可以斷定,沒有三峽,現在的中下游地區無法想象將是什麼樣的狀況。輿論有權利質疑,專家有義務解惑,但答疑解惑之後,請不要再“誤解”三峽。
本期責編:冰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