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加注
升空瞬間
器箭分離
最窄窗口
6個首次
三大任務
技術特點
發射意義
外媒熱議
探月背景
基本信息
嫦娥工程
燃料加注
發射場區,幾名身穿藍色靜電服、手戴棉質手套的工作人員在二號塔架開始為第三級火箭添加"動力"——液氫和液氧。
     火箭上端,霧氣繚繞。儘管燃料貯箱進行了嚴格的保溫設計,火箭周圍的空氣還是迅速地被冷凝成水汽。為了防止結冰,要不停地用氮氣吹除,直至發射前的最後幾秒。
升空瞬間
1時25分,低溫推進劑補加到位,火箭和探測器從地面供電全面轉為內部供電,做好發射準備。
     1時49分,"嫦娥三號"順利進入近地點高度21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6.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2時21分,隨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振中宣佈:嫦娥三號探測器已經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器箭分離
火箭騰空而起的那一刻,整個探月工程的上萬名參試人員和數萬台套設備一齊啟動。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青島、廈門、喀什等地測控站,以及遠望號海上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對火箭實時跟蹤。
     火箭一二級分離、火箭二三級分離,三級發動機一次關機、三級發動機二次點火、三級發動機二次關機,器箭組合體始終保持正常飛行姿態。
最窄窗口
這次發射任務的窗口是我國運載火箭既有發射任務裏面最窄的,且精度要求高了3倍多,軌道設計人員工作量翻了6倍。
     每天的第一個窗口寬度都是4分鐘,錯過第一個後,再等50分鐘,可以進入第二個發射窗口,寬度為1分鐘。據了解,這種多窗口、窄窗口的設置是史無前例的,也對屢建功勳的長三乙火箭提出了新的要求。
6個首次
1.我國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
     2.首次在地外天體巡視探測
     3.首次對月面探測器的遙操作
     4.首次研製我國大型深空站
     5.首次在月面開展多種形式的探測
     6.首次研製建設高水平特種試驗設施
三大任務
嫦娥三號將完成月表軟著陸、月面巡視勘查、深空測控通信與遙操作等三大工程目標,並肩負三大探測任務:月表形貌和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等離子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
技術特點
"嫦娥三號"衛星將不再採取多次變軌的方式,而是直接飛往月球。嫦娥三號在登錄月球使用軟著陸方式,採用邊降落邊用發動機反推,以減緩降落速度。在大約距離月球15公里時,反推發動機就要點火工作;到離月球100米時,衛星將暫時處於懸停狀態,此時它已不受地球上工程人員的控制,因衛星上攜帶的著陸器具有很高智慧,它會自動選擇一塊平整的地方降下去,並在離月球表面4米的時候關閉推進器,衛星呈自由落體降落,確保軟著陸成功。
發射意義
"嫦娥三號"將是中國發射的第一個地外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器(月球車),並且是阿波羅計劃結束後重返月球的第一個軟著陸探測器。承擔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月"任務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2013年年底擇機發射。據悉,即將軟著陸月面的嫦娥三號將攜帶多種"獨門武器",實現多項首次探測。
外媒熱議
德國《明鏡》週刊網站載文稱,此次落月探測是"中國在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中邁出的又一步伐"。
     英國《獨立報》的報道説,此次發射任務與中國近年來空間技術能力有條不紊的發展十分契合。
     西班牙《國家報》的報道指出,嫦娥三號廣受關注,正在繞月軌道運行的美國"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器"將對其進行觀測。
探月背景
據國防科工局介紹,考慮到我國科技水平、綜合國力和國家整體發展戰略,2020年前,我國月球探測工程以無人探測為主,分三個實施階段。"繞":2004年-2007年(一期),研製和發射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實施繞月探測。"落":2013年前後(二期),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回":2020年前(三期),進行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探測。    
基本信息
所屬組織:中國國家航天局(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任務類型: 登陸載具和一艘漫遊車
     發射時間:2013年12月上旬擇機發射
     運行時間: 三個月 (漫遊車)
     發射地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嫦娥工程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于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時57分59秒"嫦娥二號"順利發射,也已圓滿並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探月工程正在為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軟"著陸月球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