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法制辦將就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和居住證管理辦法兩個徵求意見稿,在網上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那麼,積分落戶政策是到底是怎麼回事?
“積分落戶”是指通過設置一套指標體系,對外來人員落戶本地的條件進行指標量化,並對每項指標賦予一定分值,當累計積分達到規定分值時即可申請落戶的做法。
最早提出“積分落戶”是在2011年6月20日,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加快首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若干問題的建議》中提出的。
這次北京市政府法制辦就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和居住證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於生活在北京的無數外來人員來説,無疑是一個福音。那麼,積分落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小編和您一起來研究研究。
要想了解積分落戶制度,首先就得知道居住證制度。居住證制度是戶籍制度改革的內容之一,是中國一些城市借鑒發達國家“綠卡”制度進行的積極嘗試。
2015年10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居住證暫行條例(草案)》,《草案》規定在全國建立居住證制度,還明確了居住證持有人通過積分等方式落戶的通道。
居住證申領的前提是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地區居住到一定年限就可以申請領取居住證了。領了居住證以後就可以申請登記為常住人口,作為常住人口在城市中居住到一定的年限以後,就可以跟城鎮居民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務。
“北京的居住證管理辦法,除了居住證外可能還會涉及暫住證,因為根據目前的社會治理的新理念,將會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公共服務,也就是説今後居住證會成為服務、管理流動人口的主要管理辦法,並與教育、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銜接,成為在北京長期生活、工作的基本條件。”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陸傑華認為,目前的暫住證可能也會改變為居住證。
而積分落戶制度是居住證管理辦法的配套措施,是居住證和戶口之間的橋梁。持居住證落戶的界定標準,將根據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具有穩定就業和穩定住所、參加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合理設置積分分值。
從2009年12月,廣東省中山市在國內率先進行積了分入戶的探索後,廣東、浙江、天津、上海等多個省市都在進行積分制的探索。目前已有15座特大或超大城市推出當地的積分落戶政策。從人口數量和城市規模來比較,上海和北京的情況最為接近。
上海的積分落戶制有兩個特點,一是嚴格控制數量。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表示,上海2014年通過積分制得到當地戶口的不過6000人左右;二是對積分落戶的申請人要求較高,這種要求是全方位的,年齡、學歷、專業、職稱、納稅社保年限等等。
上海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樣本。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段成榮説,目前實行積分制的城市,打分大多數偏重人才屬性、技術能力、社會貢獻。在他看來,北京實行積分落戶制,可能與之大同小異,只是不同指標分值上會有差異。
雖然要求比較嚴格,但是對於希望成為“北京人”的外來人口來説,畢竟是一個“新希望”啊!好的政策,重在落實!如同小編一樣想在北京安身立命的人,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本文綜述自:
北京將就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和居住證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人民日報 2015-12-10
北京審議《居住證管理辦法》 北京晚報 2015-11-14
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居住證暫行條例(草案)》 新華網 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