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雙休日能解決問題,他不會結束自己生命,震後5個月是怎麼樣的壓力竟比地震更奪命。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銘記》根據災難的爆發時間、地點、進程、波及、危機類型、感人事跡、幕前幕後和各相關事件,採訪拍攝被救者、自救者、救援大軍、領導決策者、志願者、普通民眾等,分別講述他們的親歷體驗和感受,最終以個體記憶組合出集體記憶,以豐富的細節實現全景式描繪,從而為大災難留下一部鮮活的記憶型史料。播出時間:週一至五22:30,新聞頻道首播。最大風格:親歷性、人物式、口述體、故事型
如果雙休日能解決問題,或許他不會結束自己的生命,震後5個月,是怎麼樣的壓力竟比8級地震更奪命。
楊維中承擔著5.12地震後的防止大疫的艱巨任務。如今,半年多過去了,災區並無疫情出現。
孩子名叫張安雲,10歲,來自綿竹市,在5 12地震中痛失雙親。也是四川第一個被收養的地震孤兒。
5.12地震後,回龍溝被稱為死亡之谷,濟南軍區某部隊第一時間向回龍溝發起了進攻。
她在地震中失去了一支腿,不到一個月她就站起來了。她一直有個信念,丈夫一定會再回來!
這裡是位於5 12地震震中的一個山村,村裏要永久性住房,但在開工前有個墳必須遷走。
面積相當於兩個籃球場的大廳是解放軍總參作戰部應急指揮大廳,24小時不間斷地運轉著。
每次走到那裏會忍不住看自己,每次媽媽看到都會説:"畫上的是我的女兒,現在... "我"依然屹立在那裏"。
震中文藝演出隊深入抗震救災第一線演出,通過身邊的典型事例排練節目,鼓舞災區群眾發揚自強不息精神。
樂觀、堅定、從容,挂在她黝黑的臉龐,讓人無法相信這是一位截肢的殘疾人,一位從地震中逃離死神的人。
背著5公斤重的假肢,靠著兩隻手和一條腿,不分晝夜地連續爬了七天七夜,翻過十幾座海拔近2000米的高山。
發生特大地震後,青年突擊隊員彭海峰和他的隊友冒險空降至平武和青川,迅速展開通信搶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