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答卷:十年的奇蹟

本網特約撰稿人:田亮  2013-03-03

        2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發題為《改革再吹集結號》的評論文章。文章説:“一份64頁的報告(注:指十八大報告),86次提到‘改革’,平均每頁都寫着‘改革’這兩個大字……當今中國,下一步改革向何處去?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從對歷史和現實的觀照中,我們能得到一些思想性、方法性的認識,並逐步豐富為新的‘改革開放觀’,照亮未來的改革之路。”

        此時回顧過去十年中國的發展軌跡,正當其時。

外部的聲音


        過去十年,是中國在改革中持續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十年。

        對於這十年,海外有這樣的評價: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亞洲研究主任伊麗莎白•伊科諾米説,最近這些年,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過發展製造業和對外貿易,中國已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伴隨經濟快速增長的,是中國的經濟、社會和制度結構出現深刻變化,進而使中國走進新的發展階段。

        哈薩克斯坦總統基金會戰略問題研究所專家伊濟莫夫表示,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世界經濟和政治舞臺上的作用不斷增強。最近10年,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及海外投資迅猛增長。

        墨西哥經濟教學研究中心教授羅奇表示,中國領導人的目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先進而又繁榮富強的國家,並成功地使數億人脫貧,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英國路透社在報道中説,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經濟強國。但是如何進一步實現脫貧,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根除腐敗,縮小貧富差距,都是中共領導層要解決的問題。

        美國《時代周刊》報道稱,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革新者,還在建立世界級的大學體系。中國擁有越來越現代化的軍事實力,外交上也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國還是世界大國中第一個從全球經濟衰退中獲得恢復的國家,並引領了世界經濟的復蘇。中國的發展模式——“北京共識”,吸引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注意。

        俄塔社的評論文章説,如今,中國擁有世界上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網和規模最大的汽車製造業;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從2002年的1000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5400多美元;在2002年還只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如今已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而這些還遠非中國經濟成就的全部……

        在外界看來,經過十年發展,如今的中國呈現給世界兩大特點:經濟和社會成就突出,國家影響力日益強大。

錢袋子的變化


        如果用最具説服力的數字來體現中國過去十年的發展成就,可以選擇觀察國家和國民“錢袋子”10年間的變化:

        十年前,中國的全年GDP規模剛剛達到10萬億元;到2012年,僅第一季度,全國GDP就超過了10萬億元。

        財政收入連創新高,2003年突破2萬億元,2005年突破3萬億元,2007年突破5萬億元,2010年突破8萬億元,2011年突破10萬億元。

        進出口貿易總額從6200億美元增長到3.6萬億美元,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出口躍居世界第一;累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額居世界第五。

        外匯儲備增速加快,2006年突破1萬億美元,躍居全球首位;之後不到三年就達到2萬億美元;又不到兩年再增至3萬億美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7702元增至2181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2475元增至6977元,均翻了一番多。

        數字之外,沒有誰會忘了過去十年間發生的這些事情:

        中國將自己的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的國家,並掌握了建設宇宙空間站所必需的載人宇宙飛船對接技術;取消千年農業稅;青藏鐵路全線建成並通車;成功舉辦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舉辦新中國建國60年國慶大閱兵;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京滬高鐵建成通車;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入役……

        其間,中國還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難:成功抗擊非典,抗擊罕見冰雪災害,抗擊汶川大地震災害及災後重建……

        非凡成就的背後,必定是非凡的努力。

        韓國東亞大學教授池晚洙在接受採訪時説,中國深刻總結了十多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建立了較為健全的財政結構,並擁有了避免受到國際危險因素衝擊、保護本國金融的監管機制。

        不少經濟學家指出,中國最近十年的成就,離不開一系列靈活的調整措施:2003年中國經濟完全擺脫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的周期後,政府適時採取遏制盲目投資、清理開發區、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一系列綜合手段,防止經濟過熱。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為抵禦國際金融危機,政府果斷實施一攬子刺激計劃,擴內需,保增長,使經濟增速在全球率先實現了漂亮的“V”形反轉。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回歸常態,並把穩定物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2012年,穩中求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基調,政府8年來首次把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從8%左右下調至7.5%,更加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過去十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從追求又快又好,轉變為追求又好又快;從主要關注數量增長,轉變為更加注重質量效益;從片面追求GDP,轉變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和政府對發展問題的理念、目的、戰略和途徑等的認識,隨着科學發展觀重大戰略思想的提出而不斷完善、豐富、科學,國家經濟從中受益頗多。

頂層設計的優化


        探究中國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原因,頂層設計方面的因素是必須梳理的。一國經濟的發展,除了經濟政策,還需要獲得政治、社會、法律、文化等領域利好因素的支撐。如果這些領域的頂層設計不夠,則經濟發展路徑不明,發展環境不穩。

        十年間,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取得重大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幹,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把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從制度上、法律上解決了國家發展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日益繁榮、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構建,確定了明確的價值取向、發展方向和根本路徑。

        在民主政治理論建設方面,中共十六大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確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進一步揭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內涵,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在此基礎上,中共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和“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等重要論斷。這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正在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的民主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形成。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順應時代潮流,洞察國際局勢,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為新世紀的中國外交規劃出宏偉目標。尤其是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國外交在和諧世界的理念引領下,遵循“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的總體佈局,把國家安全利益放在首位,力求服務大局,積極妥善應對複雜亂局,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

        總而言之,輝煌10年,科學發展觀成為中國共産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共産黨執政規律的認識的最新理論成果,也成為中國這一東方巨人大步前行的“思想靈魂”,成為發展的根本遵循,成為破解難題的一把鑰匙,成為奮然前行的重要引擎,引領我們在世界的東方寫下令人驚嘆的“中國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