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故宮被指勾結導遊私分門票 付10萬封口費遮醜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0日 1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5月份熱鬧一時的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到8月份塵囂再起的哥窯門、瞞報門、私拍門,圍繞故宮博物院的“扒糞”運動持續升級。前日出版的《新世紀》週刊刊發題為《故宮蒙塵》的封面報道,直指號稱中國頭號文化遺産的故宮所托非人。昨天,財新網刊發題為《10萬元封口費懸案》的記者手記和題為《故宮又有重要文物被損壞》的報道。前文稱,2009年故宮曾發生一起內部人士自導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情敗露後被知情者勒索10萬元“封口費”。後文則援引故宮內部知情人士消息,稱繼7月4日發生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損毀事件後,故宮又有重要文物(清宮舊藏木質屏風)被損壞。

  封口費

  媒體質疑 故宮為掩醜事給封口費?

  故宮回應 對封口費傳聞無可回應

  “在採訪故宮的過程中,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蓋過去’或‘捂住’。從竊案到文物受損,故宮的第一反應皆如此。”在昨天發表的記者手記中,財新網記者任波如此感嘆。

  文章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話説,2009年前後,故宮曾發生一起內部人自導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發後故宮領導層的遮掩功夫做到了極致。

  在文中,任波詳細披露了這起“封口費醜聞”的發生過程:按規定,故宮門票款須全部直接上繳財政部,財政部對故宮方面有嚴格的監控。但就有導遊有本事直接帶領遊客進故宮,繞過買票環節,也就是逃票。“當然錢還是要付的,只不過遊客的錢不是去了財政部,而是私下勾兌,由導遊和故宮的警衛人員直接結算,雙方分成。”

  任波説,有多少門票款這樣流失,已經很難查實。也許是因為屢試不爽太過順利,這種成規模的逃票竟發展到毫無遮掩的程度。偏偏不走運,被人看在眼裏,並將整個過程拍下來立此存照。

  抓到如此難得的把柄,此人獅子大開口,向故宮要求20萬元的封口費。故宮方面不但不報警,還認真派出一個處長去談判,把價格壓到10萬元。最終由領導做主,正式從財務部門支款付給勒索者。

  勒索事件就此平息。之後也只是開除了一個涉事的合同工,其他人相安無事。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據説故宮的保衛處當年還被評為模範黨支部。

  “不止一人提到此事,並引為故宮的奇恥大辱。我一直很想知道,故宮的‘領導’是怎樣為這筆款項簽字畫押,是以什麼名目來支取這筆錢的。我更想知道的是,故宮還有多少錢是以這樣的方式支出的。”任波説。

  財新網記者就此向審計署、財政部和文化部申請公開有關信息。審計署稱這些情況需找其他部門了解,財政部表示將延期公開有關情況,文化部則斷言對故宮的審計沒有發現財務問題。

  昨天,故宮博物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對於有關“封口費”的報道,故宮方面目前無可回應。

  瞞報門

  媒體質疑 清宮木質屏風被水泡壞?

  故宮回應 係文物正常修復和除塵

  財新網記者援引故宮內部知情人士消息,稱繼7月4日一件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碎裂後,故宮又有重要文物被損壞。

  據報道,此次出事的文物是由故宮宮廷部負責保管的清宮舊藏木質屏風。該屏風在文保科技部進行修復時,被水浸泡。事故發生後,文保科技部負責人在超過一週的時間內對院方隱瞞不報。後因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損壞事件被曝光,才將此事報告院方。據稱故宮至今未向上級彙報這起文物損壞事件,報道沒有透露此事發生時間。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故宮瞞報文物損壞,瞞報的其實不是文物,而是內部利益關係。長期以來,故宮出現很多文物損壞事件,沒有一件被處理過,相反有很多直接責任人得到提拔。

  此前,網友“龍燦”在博客中爆料,稱故宮近年發生4起文物損毀事件均被瞞報。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龍燦”所説基本屬實,但他在博客中提到的現任副院長陳麗華就任宮廷部主任期間,將放置佛像的箱子當作廢舊物品處理一事稍有出入,當時被廢棄的箱子裏裝的不是佛像,而是編磬。此事發生後,同樣無人擔責。

  該知情人士透露,陳麗華被提拔為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時,內部很多人提出反對意見,但陳麗華仍被提拔。

  該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故宮很多職能部門的管理者,缺乏文物管理素質。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由於文物損壞事件無人擔責,故宮對文物的保護意識正在衰減。

  昨天本報記者就此向故宮博物院相關部門進行求證,工作人員稱故宮博物院有關部門已經對這一事件進行了核實,經查,上述文物並沒有損壞,“他們所説的文物‘被水泡壞’,其實是在進行正常的修復和除塵。”

  其他熱點追蹤

  媒體質疑 私自拍賣藏品創收?

  故宮回應 收購失敗記載有誤

  8月5日出版的《中國青年報》刊發題為《五件宋代書札拍賣之謎》的長篇報道,稱有網友發帖質疑故宮博物院私自拍賣館藏珍貴文物“創收”。前天,故宮博物院對此作出回應,稱當年收購經費未獲批復,收購未能實現,不存在“私自拍賣珍貴藏品創收”的情況,官網及相關文獻上的購入記錄出於失誤。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5月16日,一位名叫“湘江漁隱”的網友在網上發帖,引用著名文物鑒定家裴光輝的日記指出,故宮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並收藏了5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貴書札,但該批書札于2005年再次“現身”文物拍賣市場,並以超過1997年購入價兩倍多的價格,被拍出易主。

  “故宮有何權力將當年動用公帑購藏的國有文物拍賣?”網友直指故宮博物院此舉涉嫌違法。

  當天(8月5日),故宮博物院新聞發言人馮乃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此堅決否認。他説,此前因為一些傳聞,國家文物局曾專門就此事向故宮博物院進行調查,故宮博物院已將有關情況如實上報,“故宮博物院從未競買、收藏過網帖中所稱的5件北宋名人書札,更不存在私自拍賣藏品一説。”

  前天,故宮博物院致函《中國青年報》,就此進行説明。

  故宮博物院解釋説,1997年,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春季拍賣會上拍賣5件宋人書札。當時,著名書畫鑒定家徐邦達先生曾致函上級主管部門建議收購,經履行論證程序後,故宮博物院遂與拍賣公司接洽,當時媒體對此有所報道。動用這一數額的經費徵購文物必須向上級部門申請,由於未獲批復,此項收購未實現。

  “關於我院2005年出版的《故宮博物院八十年》一書和官網‘院史編年’欄目的收購記載,現查明,這是由於我院當年整理院史大事記查閱公文檔案時,誤以當時上報申請經費文件為依據,沒有核對所申請經費並未批復和未能購買的最終結果所造成的。”故宮博物院表示,將更正官網上的這條信息,《故宮博物院八十年》一書則需待再版時才能更正。

  對於這樣的解釋,業內人士並不買賬,有人進一步提出質疑:如果故宮所言屬實,他們為何不在當年收購失敗後主動説明此事,而是任由“不實消息”經媒體報道等多種途徑廣泛散播?

  “行業內部盡人皆知,‘故宮藏品’是塊金字招牌。從1997年的682萬,到2005年的2227.5萬,這5件文物的拍賣價格飆升兩倍多,其中故宮做了多大貢獻?這是故宮的‘默許廣告’,還是2005年的賣家白撿一個便宜?我們需要故宮給出解釋!”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稱,如果是“默許廣告”,故宮博物院有違規“作價”之嫌。

  京華時報記者張然 製圖楊佳寧

責任編輯:溫風浩

熱詞:

  • 故宮
  • 封口費
  • 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