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首屆免費師範生步入畢業季 心情有些複雜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5日 06: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宋嵩 蔡華偉製圖

  4年前,教育部在6所直屬師範大學中重啟免費師範教育,恢復了改革開放後一度實施過的師範生補助政策。只是這次政策出臺初衷更為具體:補充農村中小學師資,促進城鄉教育均衡。

  2011年,首屆共萬餘名免費師範生步入“畢業季”。經過了4年學習、培養,他們即將走向社會,走上教書育人的神聖崗位。這些年,他們過得好嗎?如今工作好找嗎?對免費師範生政策的繼續推進與完善,有何看法和建議?

  為此,本版從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多角度呈現他們的真實想法,多方面探討政策帶來的影響,以求推進免費師範生政策的逐步完善、落實與深入。

  ——編者

  春節剛過,首屆萬餘名免費師範畢業生就迎來畢業季、就業季。

  教育部強調,要做好他們的就業工作,各省區市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保障免費師範生就業。作為第一批吃“免費大餐”、原本以為工作無憂的師範生,他們的就業形勢如何?面對部分政策限制,他們有怎樣的複雜心情?

  近日,本報文化版與人民網推出“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應屆免費師範生調查”,在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陜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6所部屬師範大學應屆免費師範生中進行抽樣,截至2月13日,共收到206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81份。

  農村生源成“免費”主力

  63.5%受調查者來自農村

  89.2%受調查者家庭月收入不足4000元

  此次調查樣本呈現兩個特點:

  首先,農村生源佔主體。調查顯示,63.5%的受調查者進入大學前,主要居住在農村。61.7%的受調查者父親為“農民/打工者”,這一數值在母親身上更高,達到了71.3%。在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方面,高中及以下學歷佔據了主體,88.6%的父親和95.2%的母親的學歷為“高中及以下”。

  其次,家庭收入普遍偏低。89.2%的受調查者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超過一半(52.8%)的家庭月收入不足2000元。正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使得“不用學費,為家庭減負”成了受調查者報考免費師範生的首要動機(51.4%)。相較之下,“想成為一名老師”的選擇比例不到三成(29.1%)。

  有學者表示,“免費”最有可能吸引的是那些家境貧寒、上不起大學的學生,卻不一定能保證這些學生有志於教育事業。但事實上,在調查中,超過半數(60.8%)的受調查者還是“有”終身從教的理想,而20.5%的人選擇“無”,18.7%的人“尚不清楚”。

  儘管86.2%的受調查者在報考時將免費師範生列為第一志願,但他們當時對相關政策的了解卻十分有限:“了解一點”的佔57.2%,“不了解”的佔12.8%,而“非常了解”的僅佔2.8%。

  儘管免費師範生政策“鼓勵畢業生到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任教”,但就調查結果而言,在城市任教似乎更是他們的上上之選:在選擇工作地點時,6.6%的人選擇了“北上廣深”,58.0%的人選擇了“省會級城市”,沒有人選擇“農村”作為工作地點。一份華東師範大學對本校首屆免費師範生的調查中也顯示,38.0%的學生表示“不大願意”回家鄉農村任教, 44.1%覺得“還行,但多少也有些無奈”,17.9%的學生表示“比較願意”。

  “香餑餑”還是“燙手山芋”

  57.5%受調查者認為就業難

  67.1%受調查者認為個人發展受限

  因為是首屆免費師範生,許多政策和預期尚不明朗,讓部分受調查者對於未來頗有些疑慮:57.5%的人認為就業前景“難”,27.1%的人認為“湊合”,認為就業前景“不錯”的比例不到10%(9.4%)。

  “國家推出這個政策是好的,但政策到了省裏,就推到市裏,市裏再推到縣裏,執行起來就變味了。最終工作落實很不到位。” 一位受調查者對於政策的“變味”頗有些無奈。調查結果顯示,34.9%的受調查者曾想過違約,“沒有明確的政策,第一屆師範生有可能成為犧牲品。”有受調查者十分憂心於政策的搖擺。在問卷調查中,也有很多表達類似擔憂或者建議的留言:

  “希望國家對免費師範生的政策規定和去留安排制定得更為詳細一些。”“有的省份政策很快就出來了,有的省份遲遲不出政策。有的省份組織學校在6所師範院校招聘,極大地方便了當地生源免費師範生的求職;但很多省都沒有這樣的專場招聘會,對於在外地求學的免費生來説很不方便。”“雖然國家重視,但政策操作起來不好把握,比如關於如何跨省就業,就模棱兩可,讓人摸不著頭腦。”

  還有一部分免費師範生遭遇了“身份的尷尬”:“免費師範生的宣傳力度不大,很多中小城市教育局或學校都不知道免費師範生是什麼情況,不敢接收,有的認為是二級學院或者自考,這讓我們很無奈。”

  一部分學生之所以有違約的想法,“做老師收入太低”成為首要原因(55.7%)。其次,“想從事其他行業”(32.8%)、“不太願意去農村”(26.2%)、“就業面太窄”(23.0%)和“承諾的從教年限過長”(21.3%)等也成為違約主要“推手”。

  此外,一些受調查者認為一些規定成了他們競爭中的“軟肋”。比如,政策規定: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免費師範畢業生,應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2年。但作為用人單位,如果招一個免費師範生,還需要去支教兩年,“這對於用人單位來説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還不如直接招個研究生”。免費師範生的某些“特殊屬性”讓67.1%的受調查者認為“個人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部分政策限制有爭議

  “不得報考脫産研究生”爭議最大

  “提高工資水平”成最有效激勵手段

  調查結果顯示,受調查者對於部分政策限制的認同度較低。“在規定期限一般不得報考脫産研究生”的規定爭議最大,贊同度僅為2.6分(7分為“極為贊同”,1分為“極不贊同”,4分為“中立”)。對於免費師範生只能“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規定,有人認為“限制了教師的職業發展,反而不利於教師教學的多樣化”。

  此外,“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的贊同度為3.3分;“到城鎮學校工作應須到農村任教2年”的規定贊同度為3.8分;對“未按協議從事教育工作,要退還免費教育費用並繳納違約金”的贊同度最高,但也僅是4.7分,剛過“中立線”。

  在調查中發現,10年的最低從教年限令受調查者頗感壓力:政策規定贊同度為4.2分,過半數(54.8%)的受調查者認為合理的工作年限應為“4—6年”,認為應在“10年以內”的佔96.0%。

  在被問及哪項措施最能激勵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時,“提高工資水平”以72.4%的選擇率遙遙領先於其他選項。“3000元”和“2000元”成為最能接受的起薪水平,分別佔57.8%和36.1%。一些專家也表示,農村學校之所以缺乏優秀教師,主要在於農村教育投入嚴重不足,農村教師收入少、待遇差。但是,單憑免費師範生的經濟條件劣勢,就讓他們失去了在大城市就業的機會,即使到了農村也可能“身在曹營心在漢”。因此,只有徹底解決農村教師收入低,教學條件差的問題,才能有利於吸引免費師範生在農村教師崗位上安心地工作。

  (本報記者 張志峰 劉志強 董洪亮 王樂文 姜泓冰 劉文波 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