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書籍:《焦點訪談》紅皮書(二)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01日 16: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com

  

序一

  1994年4月1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正式開播,迄今已經八年了。八年來,《焦點訪談》共播出節目3000多期,我不敢説這3000多期節目期期都是精品,但絕大多數節目都是力作,都是上品,其中有許多在社會上産生了深刻影響的優秀作品。正因為有眾多的、連續不斷的優秀作品支撐,才使這個欄目在廣大電視觀眾中産生了十分廣泛的影響,且經久不衰,盛譽至今,成為中央電視臺最受歡迎的名牌欄目之一。《焦點訪談》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在國際上也是備受關注的。它以其敏銳的視角、精細的選題、翔實的資料、深刻的分析、鮮明的觀點,關注社會大事、聚焦新聞熱點、傳達黨的聲音、反映人民意願,形成了莊重、大方、樸實、嚴謹的獨特風格,走出了一條成功的電視新聞評論之路。

  回顧《焦點訪談》所走過的路,可以看出,它一推出就先聲奪人,令人為之一振、耳目一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采編播人員堅持做到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既很好地把握新聞規律,又順應時代進步的需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提高引導水平的新路子。《焦點訪談》這個名牌是實實在在幹出來的,是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來的。

  八年來,《焦點訪談》始終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服從服務於全黨全國工作大局,牢記“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優秀作品鼓舞人”這一宣傳思想工作的總任務,製作播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深入宣傳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以及中央的重大決策和重要部署,在宣傳科學精神、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倡導科學精神、弘揚社會正氣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唱響了共産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主旋律,打好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氣的主動仗。特別是在配合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正確引導社會熱點,及時反映群眾心聲,加強新聞輿論監督,幫助各級政府改進工作,打擊各種歪風邪氣,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李鵬委員長和朱鎔基總理在視察《焦點訪談》時分別題寫的“表揚先進,批評落後,伸張正義”和“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的題詞,既是對《焦點訪談》的希望和要求,也是對《焦點訪談》欄目最準確、最全面的評價和肯定。

  由於工作關係,我與《焦點訪談》的同志們經常保持著密切的接觸。1999年春天,我剛到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工作不久,恰逢美國公然踐踏國際法準則,悍然襲擊了我駐南斯拉伕大使館,造成我駐外人員的重大傷亡。消息傳來,全國人民群情激憤,紛紛聲討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為了及時而準確報道這一突發的重大事件,我與《焦點訪談》的記者編輯們在一起,共同戰鬥生活了一些日子。既加深了對《焦點訪談》的了解,也對如何進一步辦好這個欄目有了新認識。欄目組的同志接到任務後,集思廣益,團結合作,無論是在節目選題、策劃,採訪內容的確定、編排上,還是在解説的表述、把握上,主題的挖掘、提煉上,都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在極短的時間內連續製作了7期《焦點訪談》系列節目。這些節目的播出,及時深刻地揭露了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全面真實的反映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及時表達了人民的心聲,又正確引導了輿論,在國內外産生了很大的反響,圓滿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報道任務,産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可以説此次重大報道活動充分體現了《焦點訪談》科學分析熱點、穩妥把握熱點、正確引導熱點的欄目特色和輿論作用。

  隨著工作聯絡的更加密切,他們經常就一些重大的節目同我磋商,就一些比較敏感的選題,進行討論。我非常高興能與這些同志們在一起工作,每逢於此,無論事務多忙,總要抽出時間與他們一起探討,共同策劃選題、選擇角度、推敲觀點。對於他們取得的成績,我從內心感到高興,並給以肯定與鼓勵;對於他們存在的不足,我也不護短,及時地給以指出,甚至也嚴厲地批評過;而對於記者們受到的誣陷與報復,我常常要求有關部門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在調查核實之後,一定要還記者們以清白,使他們能夠精神愉快地幹工作,感到苦也高興,累也樂意。

  在相濡以沫的工作中,《焦點訪談》的同志們那種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政治態度和飽滿旺盛、特別能戰鬥的工作熱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感受到了他們的艱辛與不易,並與同志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我為黨和國家擁有這樣一個高舉旗幟、保持一致、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優秀輿論宣傳陣地感到自豪,也為擁有這樣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守土有責、甘於奉獻的新聞隊伍而感到欣慰。

  《焦點訪談》的記者編輯們,工作十分繁重,為了更好地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宣傳報道任務,他們常常夜以繼日,連續作戰,鮮有暇余。為了採訪到第一手真實的素材,他們不惜冒著危險深入到各種矛盾和鬥爭的漩渦中去,確有一種不畏艱辛、不怕苦難的精神。儘管身上肩負的擔子很重,工作的節奏十分緊張,而且難度很大,但他們還在百忙之中潛下心來,擠出時間集多年來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理論與實踐,撰寫了這部長達30余萬字的專著,實屬不易,非常難能可貴。

  不斷總結,才能不斷提高。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總結過去是為了今後幹得更好。人類社會就是在總結歷史中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作為一個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名牌欄目,《焦點訪談》從不滿足於取得的成績而固步自封,他們始終保持著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堅持不懈地探索新時期電視新聞的傳播規律。《焦點訪談》在開播至今的八年中,創作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新聞宣傳的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電視新聞改革之路。回顧《焦點訪談》八年來走過的歷史,總結《焦點訪談》的成功做法,反思《焦點訪談》的存在問題,探索《焦點訪談》的發展方向,是一件很有價值,也很有意義的事情。它不僅對於《焦點訪談》今後的新聞實踐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而且對全國新聞評論節目也有很強的借鑒作用。

  梁建增參與了《焦點訪談》欄目的創辦工作,並先後擔任欄目組的製片人、新聞評論部的副主任,現為新聞評論部主任,是《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實話實説》四個重要欄目的總製片人,可謂擔子不輕,責任很大。八年來,他和其他的戰友們一道經歷了《焦點訪談》的每一次進步,丈量了《焦點訪談》走過的每一段歷程,並且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作不斷豐富著《焦點訪談》的創作實踐。梁建增同志撰寫的《焦點訪談紅皮書》一書,就是以一個電視新聞工作者的切身感受,集納了《焦點訪談》欄目組八年來集體的智慧與結晶,從不同的層次和角度,對《焦點訪談》欄目的創辦經歷、定位理念、運作機制、人才使用、創作手法、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與解讀,有理論、有實踐、有體會、有分析,事理結合、情意真切,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值得新聞工作者特別是電視新聞工作者認真看一看。

  嚴格來説,《焦點訪談紅皮書》不是一部系統的新聞評論理論專著,還構不成什麼體系,但是它從《焦點訪談》大量的新聞實踐出發,上升到理性層面進行總結,並力圖尋找出新聞宣傳工作中帶有普遍意義和規律性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許多富有創造性的真知灼見,這無疑會極大地豐富具有中國特色的電視新聞宣傳工作的內涵。《焦點訪談紅皮書》也不是一部關於輿論監督的新聞專論,因為《焦點訪談》並不全是輿論監督,輿論監督只是它的一個重要內容,但它卻是第一部最為完整、也最為詳實地闡述《焦點訪談》欄目理論與實踐的著作。它對於在新的形勢下新聞宣傳如何加強正面報道,同時又積極穩妥地搞好輿論監督很有參考價值。《焦點訪談紅皮書》撰寫的儘管是《焦點訪談》欄目成長壯大的發展歷史,但折射出來的則是中國新聞事業改革開放的光輝進程。

  

 

  一提到《焦點訪談》,人們會很自然地聯想到輿論監督,普遍認為它是一個輿論監督的專題節目,其實這個看法是不準確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作為中央電視臺的一個新聞評論欄目,《焦點訪談》每期節目一般只有13分鐘,但這個欄目卻成為了中國社會生活中“下情上達”和“上情下達”的重要窗口。基層群眾通過這個窗口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中央領導和各級政府通過這個窗口了解基層的社情民意。它傳達的是黨和政府的聲音,反映的是群眾的意願和要求,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決定了它必須把堅持團結穩定鼓勁、以正面宣傳為主作為欄目的宗旨和定位,這也是所有新聞媒體在新聞宣傳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

  八年多來,《焦點訪談》在這個基本方針的指導下,從有利於進一步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生産力;有利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有利於鼓舞人們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而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有利於人們分清是非,堅持真善美,抵制假惡醜;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人民心情舒暢、社會政治穩定等新聞宣傳工作原則出發,從大局出發,緊密圍繞中央的中心工作,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精心謀劃,勤勉工作,製作了一大批選題重大、挖掘深刻,富有影響力、感染力、穿透力的優秀節目,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2年8月20日,《焦點訪談》已經播出的3000多期節目中,屬於正面宣傳的報道共有2150多期,佔到了全部節目的71%,居於絕對主導地位。在這些節目裏,《焦點訪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中心工作,講大局,講團結,講穩定,積極配合,主動引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回答群眾關注的問題,釋疑解惑,化解矛盾,統一思想,鼓舞士氣,進行了大量報道,産生了廣泛影響,促進了改革的發展,維護了社會的穩定。無論是在新中國成立50週年、建黨80週年、香港與澳門回歸、抗洪搶險、“5·8事件”、“9·11事件”、北京申奧、中國加入WTO、上海APEC會議等重大工作、重大活動和重大事件中,還是在維護企業穩定、下崗職工再就業、整頓市場經濟秩序、農民增收減負、安全生産、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人物、頌揚人間真情、揭批“法輪功”等重大宣傳方面,《焦點訪談》始終站在新聞宣傳的第一線,並以其反應迅捷、別具特色、生動有力的宣傳效果,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歡迎。可以説《焦點訪談》在確保導向正確和提高引導水平兩個方面,實現了新聞宣傳工作的有機統一,成為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的一面旗幟。而這一切成績的取得,是與他們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的意識是分不開的,是與他們始終堅持團結穩定鼓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原則和欄目宗旨分不開的。他們唱響的是時代的主旋律,打好的是新聞宣傳的主動仗。

  在3000多期《焦點訪談》中,還有20%左右的節目,屬於輿論監督的內容,總共約有600多期。儘管這部分內容在《焦點訪談》的整個宣傳報道中只佔了很小一部分,但是不可否認它卻産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力,並成為了人們心目中輿論監督的“代名詞”。人們之所以特別關注《焦點訪談》的輿論監督,就在於它及時反映了黨和人民的共同願望和要求,弘揚了社會正氣,鞭撻了社會邪氣,有利於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有利於幫助改進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合黨心,順民意。

  輿論監督是公眾通過傳播媒體對社會公共生活進行評論、批評以表達意見和建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關係已不單單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矛盾和糾紛,地區與地區、行業與行業、部門與部門之間競爭激烈,矛盾加劇,各種社會行為都需要重新規範,這就需要監督。監督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江澤民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改革,完善監督機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機制……把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群眾監督結合起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加強對憲法和法律實施的監督,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加強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貫徹的監督,保證政令暢通。加強對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監督,防止濫用權力,嚴懲執法犯法、貪贓枉法。”江澤民同志從政治的高度論述了輿論監督在我國政治生活的地位和作用。朱鎔基總理在同《焦點訪談》欄目組的同志們座談時寫下的“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 四句話,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輿論監督的職能和作用。輿論監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組成部分,是新聞宣傳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是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是黨和政府的工作手段,也是新聞工作者的神聖職責之一。正確的開展輿論監督,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有利於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與呼聲,改進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絡;有利於端正黨風、政風,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於弘揚正氣,針砭時弊,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看待輿論監督,怎樣進行正確的輿論監督,弄清監督的目的,講究監督的方式,把握監督的時機,注重監督的效果。

  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國的新聞輿論監督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在黨和政府的各項工作和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廣大新聞工作者懷著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熱情,從維護大局、改進工作的良好願望出發,排除各種干擾,克服各種困難,積極開展輿論監督,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這其中,《焦點訪談》無疑是最有影響、最為成功的一個欄目。

  從《焦點訪談》八年多來的實踐來看,輿論監督説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是很不易的,特別是對一些具體問題的分析、判斷、定性、評説更是很難的。新聞評論必須旗幟鮮明,是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模棱兩可。在工作實踐中,《焦點訪談》欄目組的同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注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包括一些批評,甚至指責,來不斷改進工作,提高水平,努力把監督工作搞好。説句實在話,他們是不易的。正因為他們的謹慎努力,既敢於堅持真理,又不斷糾正不足,才逐步踏出了一條比較符合實際而又富有影響的輿論監督之路。總結《焦點訪談》的輿論監督實踐,最主要的是最終的衡量標準是不是符合黨和政府的要求,是不是符合人民的願望;是不是有利於穩定,是不是有利於工作。我不敢説《焦點訪談》所播出的輿論監督節目都符合這個要求,但這些基本的要求他們都是牢記在心的,並且努力按照這個要求去做的。具體到某一件事情,也有把握不夠全面、準確的地方,一經指出來,他們就會接受教訓,立即改正,正是在這個不斷改進的過程中,才得以不斷提高。從總體上看,《焦點訪點》的輿論監督是成功的。正是通過這些正確的輿論監督,使監督的目的明確,就是堅持真理,出於公心,心繫大局,有利工作,做到幫忙不添亂;講究監督的時機和形式,注重監督的效果,始終堅持用事實説話,在黨的工作重點、群眾關注的熱點、各級各部門著力解決的難點相吻合的問題上選題目、做文章,做到以理服人,把握適度,並注意報道的時機和火候,按照既符合黨和政府的總體部署,又符合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又有利於地方和實際工作部門的工作這個目標努力去做。興雪中送炭之舉,解群眾心中疑惑,化解矛盾而不激化矛盾,梳理情緒而不誘發情緒。黨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幹部從中了解到了輿情民意,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增強了改進工作的主動性,人民群眾從中看到了黨和政府倡導清正廉潔的決心,增進了團結,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這是《焦點訪談》的輿論監督得到黨和國家、各級組織、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提倡,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與關愛的關鍵所在,也是它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原因。

  

 

  經常有人問我,《焦點訪談》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是不是你們格外垂青?中央特別支持?我説沒有什麼秘訣,要説支持,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們的新聞宣傳都是很重視、很關心、很支持的,不獨是《焦點訪談》一個欄目。關鍵在於我們怎樣按照黨和政府的要求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去宣傳、去引導。我們的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是黨動員群眾、組織群眾、領導群眾實現自己利益的最有力的工具。新聞輿論工作肩負著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的重要使命,肩負著用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輿論去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有力的思想保證的重要責任。正如1996年9月26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人民日報社時指出的那樣“黨的新聞事業與黨休戚與共,是黨的生命的一部分。歷史經驗反復證明,輿論導向正確與否,對於我們黨的成長、壯大,對於人民政權的建立、鞏固,對於人民的團結和國家的繁榮富強,具有重要的作用。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黨歷來非常重視新聞宣傳工作,以確保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確保新聞媒體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於馬克思主義、忠於黨、忠於人民的人手中。

  《焦點訪談》的成功之道在於:

  ——領導關心,群眾支持。

  黨的十四大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人對新聞宣傳工作十分關心,做出了許多重要指示和精闢論述。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到《焦點訪談》視察工作,交任務、提要求、作指示,對《焦點訪談》所反映的問題十分重視,督促有關部門落實解決,這都對《焦點訪談》欄目組的同志,以至廣大新聞工作者以極大的鼓舞和鞭策,使其精神更加振奮,工作更加主動,熱情更高,勁頭更足,同時也感到責任更重,服務的意識更強。各級黨和政府的領導也對《焦點訪談》十分支持,積極主動地向欄目組推薦典型事例,謳歌社會正氣,並提供採訪便利。僅在2001年歲末《焦點訪談》製作播出的《整頓和規範經濟秩序》特別節目中,就有11位省部級領導同志走進《焦點訪談》的演播室,接受記者採訪,暢談整頓經濟秩序的意義和措施。同時,各地各部門對於《焦點訪談》反映出來的問題,不護短不掩飾,採取有力措施主動加以解決。《焦點訪談》在播出了報道309國道黎城、潞城交警亂罰款的《罰要依法》節目之後,山西省委、省政府馬上指示省電視臺連續三天在《山西新聞》中重播了《焦點訪談》的這期節目,這不僅表明了山西省委、省政府打擊行業不正之風、倡導社會正氣的明確態度和決心,振奮了人心,而且也樹立了《焦點訪談》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地位。人民群眾的支持是《焦點訪談》得以成功的群眾基礎。據調查,《焦點訪談》開播時其收視率即高達14~15%,目前收視率則一直平均保持在16%左右,在中央電視臺所有欄目中僅次於《新聞聯播》。人民群眾不僅愛看《焦點訪談》,而且還主動反映大量的採訪線索,提供各種幫助。對於《焦點訪談》取得的成績,他們感到由衷的高興,對於《焦點訪談》存在的問題,他們一針見血地指出。許多觀眾在來信中誠摯地説道:“從《焦點訪談》中,我們知道了黨和政府改革開放的決心,體會到了人間真善美,看到了國家光明燦爛的未來。”可以説,中央領導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和關心,是《焦點訪談》成功的關鍵,人民群眾的強力支持和愛護,是《焦點訪談》發展的基礎。沒有了這些,就不會有《焦點訪談》的今天。

  ——服務大局,配合中心。

  服務大局,配合中心,這不僅是《焦點訪談》長期以來堅持的欄目定位,也是所有新聞宣傳工作長期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加強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主要是抓好新聞宣傳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決定輿論導向,輿論導向體現政治方向。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服從服務於全黨全國工作大局,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是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的最基本的責任。多年來,《焦點訪談》始終不渝地堅持這個原則,從不動搖,並在實踐中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嚴格遵循這一原則。他們高舉旗幟,保持一致,在統一思想上努力工作;他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促進改革發展上大做文章;他們解疑釋惑,化解矛盾,在維護穩定上竭盡全力。1998年中央決定余糧敞開收購,資金封閉運行,糧食順價銷售,對糧食購銷體制進行深化改革,並將此項工作列為當年的全國五項改革之首。《焦點訪談》以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感性,主動行動,鑽研政策,領會精神,在極短的時間內推出了一系列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的節目,在社會上産生了極大的反響。對此,中央領導同志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節目“理解中央政策及時、深入、到位,為糧食購銷體制的改革立了一大功。” 今年以來,緊緊圍繞為黨的十六大的召開營造昂揚向上、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良好氛圍,《焦點訪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集中力量,精心組織,製作了一大批反映各地認真學習“三個代表”、深入宣傳“三個代表”、身體力行“三個代表”的節目,觀眾反映節目生動,事例鮮活,理論聯絡實際,報道著眼基層,使“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實踐證明,只要堅持做到高舉旗幟,保持一致,服務大局,配合中心,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圍繞大局選題目,做文章,下功夫,就能把節目做到點子上,就能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就能産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聚焦熱點,反映民意。

  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水平,不是空喊口號,是要具體落實到各種新聞報道活動之中的。新聞報道領域廣闊,內容豐富,群眾關注的熱點很多。關鍵在於有沒有“慧眼”,怎樣去選題、去把握。該熱的要熱起來,該穩的要穩得住,該冷的要冷下來。不是一味炒熱點就能贏得觀眾。聚焦新聞熱點,是所有輿論形式的共同特性,準確分析熱點、穩妥把握熱點、正確引導熱點,這是《焦點訪談》的又一成功之道。《焦點訪談》從來都不回避熱點問題,而是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積極主動地體察社會,了解輿情,聚焦熱點,反映民意。他們提出了欄目選題標準的三原則:“政府重視、群眾關心、普遍存在”,在黨的工作重點、群眾關注的熱點、各級政府部門著力解決的難點的結合上,來對鏡聚焦,進行理性剖析,深度挖掘。《焦點訪談》之所以備受觀眾喜愛,這應該説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聚焦熱點,反映民意,最關鍵的是要出於公心,服務大局,有利工作,符合民意,而不能把個人的恩怨、私心雜念、小團體利益摻雜進去,更不能借新聞報道之力去牟取私利。《焦點訪談》為此制定了嚴格的新聞紀律,要求每一個工作人員做到“八不要”,即不要包打官司當法官;不要當信訪辦主任;不要當所謂的“包青天”;不要把個人的情緒好惡和地區部門的利益觀念帶進節目之中;不要借節目之名去謀私利,徇私情,幫私忙;不要講哥們義氣為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不要居高臨下、盛氣淩人當裁判;不要好心辦壞事,給黨和政府添亂幫倒忙。這“八個不要”的實施保證了節目報道的客觀公正性,增強了新聞宣傳的説服力和影響力。1998年春季前後,恰逢農村開始第二輪土地承包之際,一些地方以規模經營為由,將耕地使用權收歸集體;還有一些地方以壯大集體經濟為由,擴大機動地的數量。有的認為這是經驗加以推廣。《焦點訪談》節目組的同志經過認真調查研究,發現這些做法嚴重違背了廣大農民的意願,不符合中央方針政策。及時策劃播出了一組題為“土地承包政策變不得”的節目,真實地表達了廣大農民的心聲,維護了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起到了穩定政策、穩定人心的作用。

  ——深入實際,貼近群眾。

  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新聞的本源,堅持群眾路線是新聞工作的生命線,脫離群眾、脫離生活,新聞報道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只有心繫群眾,深深紮根群眾之中,新聞工作才能生機勃勃。觀眾之所以喜歡看《焦點訪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焦點訪談》所播出的節目離群眾近,説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裏話。緊緊抓住密切聯絡群眾這個核心,體察民情,了解民意,反映人民群眾的所求所需、真情實感,從群眾的生動實踐中汲取營養,誠心誠意地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這也是《焦點訪談》的成功之道。

  貼近群眾就必須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焦點訪談》的編輯記者為了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用事實説話,從不不趕場“泡會”,從不道聽途説,而是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常常跑到深山老林,窮莊窩鋪,深入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風裏來雨裏去,不怕苦不畏難。有時為了拍好一個節目,記者們在農民家中一呆就是十幾天,同農民拉家常、話農桑,傾聽農民的真情實言,了解農民的喜樂艱辛。正因為他們深入地採訪,掌握大量真實厚重的新聞素材,所以在他們的節目裏,就少有官腔空話,少有枯燥乏味的泛泛説教,有的是人民群眾生動質樸的語言、具體實在的行動,多的是真切感人的事例和昂揚激越的精神。正是因為他們製作出來的節目來自於人民群眾生動豐富的生産和生活實踐,才能夠感人、動人、震撼人,從而實現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的目的,並贏得了人民的厚愛。我經常聽到地方上的同志説,他們很敬佩《焦點訪談》記者們的敬業精神,為了採訪好,他們吃不講究,住不講究,幹活最講究。我説這是他們應該做的。《焦點訪談》展現了當今記者的精神風貌,反映了新聞工作者的主流。

  ——挖掘深刻,形象生動。

  電視作為以“視”為主、視聽結合的聲畫藝術,其可視性是對電視藝術的基本要求,這同報紙的可讀性是一樣的,只有可看、愛看才能入腦、入心,才能達到鼓舞人、教育人、引導人的目的。可視性簡單地説,就是要把節目做得好看。“好看”也是廣大電視觀眾對電視宣傳的一個基本要求。可視性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視覺的快感,為好看而好看,而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就是既要悅目,還要賞心,使觀眾在感受到愉悅的同時,還能獲得思想上的啟迪,信息上的滿足,知識上的收穫,精神上的陶冶,情感上的享受,乃至倫理道德上的昇華。這就要求在選題策劃、現場採訪、製作節目等環節上,深刻挖掘,精益求精,做到選題精,畫面精,語言精,形象精,給人以美的享受。觀看《焦點訪談》,我們不能説它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精美感,都很賞心悅目,因為它是政論性的新聞評論節目,而不是藝術類節目。它的好看是要莊重嚴謹,層次清楚,邏輯嚴密,有厚度、有深度、有穿透力。它的美感和藝術魅力就是要挖掘深刻、形象生動。政論節目也要“好看”,也要吸引人、感染人。在他們的頭腦中,“精品”意識和質量意識是很強的,為了一句解説詞,他們常常反復推敲,為了一幀畫面,他們不惜翻閱大量資料。在這方面我是有感觸的。重要選題的《焦點訪談》節目,帶子做出後,在播出前,他們都要請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專家來看,幫助修改提意見,力求做到準確、精煉、深刻。對好的意見和建議虛心採納,認真修改,從不浮皮潦草、湊合省事。2002年春節期間,《焦點訪談》推出了10集《我是中國公民》的系列節目,宣傳公民道德建設,每集短短十三分鐘的節目,他們策劃準備的資料就有數萬字,每一集的策劃案都是數易其稿。記者們為了真實反映戍邊戰士的精神風貌,冒著零下40多度的嚴寒,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哨卡進行採訪。這個系列節目播出後,以其獨特的視角,深刻的主題,生動的事例,精良的製作,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

  ——制度完善,把關嚴格。

  一個欄目能不能辦好,是不是做到了陣地鞏固,導向正確,水平提高,影響擴大,説一千道一萬,關鍵在於有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優秀創作隊伍。高素質的隊伍從哪來呢?靠管理,靠制度。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水平。中央電視臺是黨和國家重要的宣傳陣地,報道的是黨和國家的大事,民族利益的大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尤其是像《焦點訪談》這樣重要的欄目,更是如此,來不得半點馬虎。如何在確保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處理好個人感情和國家政策、具體事實和全國大局、欄目表現與宣傳策略、節目影響和社會效果之間的關係問題,這就既要靠教育,靠記者隊伍素質的提高,還要靠管理,靠嚴格的把關制度。科學的管理制度,為《焦點訪談》培養和造就了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而嚴格的崗位規章制度,又使這支優秀的隊伍發揮出巨大的創造力,為廣大電視觀眾奉獻出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在《焦點訪談》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工作忙,任務重,但是你卻能感覺出他們忙而不亂,緊張有序,只要是佈置到的任務總能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這就是科學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節目的把關上,他們更是嚴格要求,無論是節目組的製片人,還是欄目的總製片人,每一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每一個環節、程序都有明確的要求,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追究哪個環節責任人的責任,而不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過硬的管理,完善的制度,使這個集體充滿了活力,使整個欄目提高了品位,使各種差錯大大減少,也使《焦點訪談》樹立了權威。

  也許,我們還可以總結出《焦點訪談》的許多經驗,上面的歸納也不一定全面。但是不管怎樣説,《焦點訪談》這種集黨性、思想性、指導性、群眾性、權威性為一身的成功做法,正是我國新聞輿論基本特性的最具體的體現,必將極大地豐富我國新聞宣傳工作的實踐,並成為新聞宣傳工作繼續努力的方向。

  

 

  創辦一個名牌欄目不容易,而鞏固和發展一個名牌欄目則更不容易。如果説欄目是電視宣傳的基本存在形式的話,那麼名牌欄目就是整個電視宣傳的支柱。重點欄目辦好了,形成了名牌,整個電視宣傳就有了生機和活力,輿論引導的功能就會更強,影響就會更大,不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就會更好。

  《焦點訪談》已經走過了八年不同尋常的歷程,在前進的道路上,他們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創業的艱辛,可以説成績不少,難題也不小。不能説他們製作的每一期節目,都能達到人人滿意的地步,尤其是對於《焦點訪談》開展輿論監督製作的批評性報道,社會上還存在著一些不同的意見和看法,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很大的意見。這就要求《焦點訪談》的同志們時刻自省,努力改進,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力求把節目辦得更實,更精,更美。

  《焦點訪談》應牢記團結穩定鼓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辦欄宗旨,並把這一宗旨體現在所有節目中。實踐已經證明,堅持了這個宗旨,我們的新聞宣傳就能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就能切實做到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們都要講大局,講團結,講穩定,講鼓勁,都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這一點必須長期堅持,不能有絲毫放鬆。

  《焦點訪談》應不斷探索新聞宣傳規律,在確保導向正確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引導水平。始終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這是新聞宣傳工作的任務、要求和責任,必須很好把握,決不能在導向上出現偏差。雖然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由於工作的中心不同,都會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但不論是什麼樣的任務和要求,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不能變的。這就需要《焦點訪談》的同志們,要根據不同任務、不同要求,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在提高引導水平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統一,力求獲得最大的宣傳效果。

  《焦點訪談》應堅持已有的定位風格,在準確、鮮明、生動、深刻上下功夫。一個欄目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風格已經形成,併為廣大觀眾所接受,就不要隨意變來變去。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就是要更好地做到事實準確,結論正確,旗幟鮮明,表現生動,挖掘深刻。要好上加好,精益求精。

  《焦點訪談》應始終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在“三滿意”上下功夫。新聞宣傳社會效益是第一位,要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正確處理主觀願望和客觀效果的關係,正確處理正確引導和收視率的關係。我們的目的是服務大局,有利工作,弘揚正氣,打擊歪風。既要把節目做新,做活,做深,做得有吸引力、感染力,使人們愛聽愛看,樂於接受,更要注重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引導熱點,把好焦點。要努力做到中央滿意,群眾滿意,地方和實際工作部門也滿意。這是工作中的難點,也是我們提高水平的著力點。

  《焦點訪談》應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做到嚴格管理,嚴肅紀律。新聞宣傳工作説到底還是人的工作,抓好隊伍建設,強化科學管理是最根本、最關鍵的。良好的作風是搞好新聞工作的重要保證,打鐵還需自身硬。《焦點訪談》的每一位新聞從業人員都要堅守新聞職業道德,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樹立清正廉潔的公正之心,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絡,珍惜來之不易的成績,維護《焦點訪談》的良好聲譽。

  一個好的欄目,不僅要靠欄目組同志們的辛勤努力,也要靠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焦點訪談》的記者們,工作很敬業,也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從事輿論監督時遇到的難度更大,碰到的問題也更多。希望記者們都能夠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嘔心瀝血,無怨無悔。也誠懇地希望全社會各界都能夠多給予他們一份理解,一份關愛,一份支持。這份理解、關愛和支持,對於他們來説,是十分重要的。

  梁建增同志約我為《焦點訪談紅皮書》作個序,我就有感而發,説了以上一大堆話。但真正能夠解析《焦點訪談》的是創辦《焦點訪談》和所有在《焦點訪談》工作過的同志,最有權威評論《焦點訪談》的當是廣大人民群眾。

  

吉炳軒

 

  2002年8月

責編:劉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