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01日 11: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com
1982年4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新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酒店——建國飯店開業剪綵。最近一段時間,建國飯店的管理層正在研究國外某些酒店提出希望建國飯店幫他們進行酒店管理的請求。
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國與世界經濟的交往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國適時地參與了國際産業結構的三次調整,確立了在國際經濟生活中的地位:20世紀80年代,我國成功承接了國際勞動密集型産業的轉移,扭轉了資源型初級産品出口結構,實現了外貿發展的第一次飛躍;90年代,我國又隨著國際産業結構的調整,完成了向技術密集型的轉移,實現了外貿發展的第二次飛躍;20世紀末到現在,高新技術産業異軍突起,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新增長點,實現了出口結構質的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發展壯大自己,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詳細內容
解説:10月初的北京建國飯店,剛剛送走了參加全球勞工會議的各國代表,又迎來了在清爽的金秋抵達北京的遊客。忙碌而有序的工作比22年前飯店始建時少了一份熱鬧,多了一份從容。現在往來穿梭的客人中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他們下堨的這間酒店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第一批合資企業,更是新中國的第一家合資酒店。
《新聞聯播》資料(1982年4月28日):
本台記者報道,我國第一座旅遊飯店──北京建國飯店於今天正式開業。人大常委會、國家旅遊總局及北京市的領導及有關人員300多人參加了今天上午的開業儀式。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為飯店題詞并剪彩。
解説:《新聞聯播》的介紹,使全國人民認識了這個代表當時中國國內最高水平的涉外酒店。為什麼新中國首批合資企業就把酒店行業包括在內呢?這個項目的批准有著當時的時代背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對外開放的戰略,但在對外經濟的實施合作過程中,首先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是那時北京根本沒有足夠的接待能力迎接接踵而至的外國客人。當時客房的緊張程度是現代人無法想象的,對於這個問題體會最深的人是當時參與談判的北京市旅遊局副局長侯錫九。
侯錫九 北京市旅遊局原副局長:有時候飯店裏面的通鋪都打不上了,所以有一次一個日本旅行團,沒有辦法,拉到莫斯科餐廳打地鋪過夜,還有一些有條件一點的就怎麼辦呢?拉到天津去過夜,拉到秦皇島去過夜,有幾次半夜通過中央領導調上飛機,從北京送到南京去過夜,第二天在從南京把客人拉回北京來旅遊,是這樣的。所以北京這個房間變成一個,因為客房的原因,制約了,影響了我們國家的對外交往。
解説:為了貫徹對外開放的方針,引進外資,打開國門,國務院批准了與美籍華人陳宣遠先生合作的第一家中外合資酒店——建國酒店。然而邁出這第一步的謹慎與艱難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當時國務院關於這家合資酒店的批文中,有16位國家領導人的圈閱,這在中國歷史上也許是惟一的一次。
侯錫九:本來當時利用外資,好多人就有議論,一個是不知道怎麼利用,再一個總怕利用外資吃了虧,也許外商來了以後,他就拿一部分錢就走,人家拿進錢來就是好事,但是真要拿走錢,肥水流向外人田,賺了錢他又拿走了,總覺得心裏面有點不自在。包括我們自己也是這樣的。那時候規定一條原則,我們必須是大股東,你大多少都可以,90%、70%、80%都行,但是你要大,大怎麼辦呢,人家就多了就不幹,他就要求至少50%,後來談啊談啊,談成了他49%,我們51%。因為50%再劈開了,51%就不好劈了,頂多是49.5%、50.5%。後來他説那樣吧,我49%你們51%。那49%、51%就定下來了。
解説:今天我國賓館酒店的經營管理已經和國際同行相差無幾,但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酒店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意義的招待所階段,建國飯店對酒店管理的業務也經歷了一個認識的過程。
侯錫九:因為當時就覺得我們應該管,當時我們管,我們的條件就是建好了以後,中國管了,他就不同意我們管,他説你們不行,你們不能管。我説為什麼就不能管,這時候他就説了,説你們管理不行,最後他急了,辯論急了,他説侯先生我坦率地告訴你吧,你們中國沒有飯店。他一説沒飯店我急了,傷了我們的自尊心了。我説我們中國怎麼沒有飯店?我北京那麼多飯店,北京飯店、前門飯店、新僑飯店一下子數了一串。他説你們那個充其量是個招待所,不是飯店,以後你到國外去看看國外的飯店,你就明白的,就知道了。
解説:最終雙方達成協定,建國飯店前五年由香港一家酒店管理集團來管理,而那時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國與世界的經濟交往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國適時地參與國際産業結構的三次調整,確立了在國際經濟生活中的地位。20世紀80年代,我國成功地承接了國際勞動密集型産業的轉移,扭轉了資源性初級産品的出口結構。89年出口貿易額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實現了外貿發展的第一次飛躍。20世紀90年代,我國又隨著國際産業結構的調整,完成了向技術密集型的轉移,機電産品成為最大類出口産品。90年代末我國出口接近2000億美元,實現了外貿發展的第二次飛躍。從20世紀末到現在的幾年時間裏,高新技術産業異軍突起。2003年僅高新技術産品就突破了1000億美元,成為了我國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實現了出口結構質的提高。
施子海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政策研究室綜合處處長:新中國成立55年來,我國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工作應該是在探索中不斷前進,但是大規模地發展對外貿易和利用外商投資是在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對國際社會增強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起了很大的作用。那麼加入WTO使我國的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的平臺上了一個新的臺階。2003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851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第四大貿易國家。比1978年增長了40倍。實際利用外商投資已經達到535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利用外資國,利用外資額比1983年增長了84倍。
萬東華 國際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副司長: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已經超過6700億美元,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 。
傅天祝 建國飯店總經理:現在從建國飯店本身是沒有什麼變化,因為地域就是這麼大了,但是建國飯店已經成為首旅集團的一個品牌,現在首都旅遊集團把建國飯店作為一個國際的酒店管理集團,叫建國國際。現在我們目前在國內管理了48家酒店。另外我們還準備到國外去參與管理,因為有些國家也邀請我們去參與他們國家的酒店管理,這次WTO以後,很多企業非常有危機感,很緊張,就是不知道以後會帶來什麼樣一個情況。但是我覺得酒店業沒有,因為我覺得我們酒店業已經完全跟國際接軌了,所以在這些方面酒店業非常從容。
解説:其實不僅是管理人員走出了國門,我們的企業甚至資本也將逐步走入國外的市場,這將是今後我國對外貿易工作的重點之一。55年的時間,對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來説,也許只是歷史的一瞬,但就在這55年時間裏,中國已經走出了相對封閉的環境積極參與到國際競爭與合作當中,並且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李雨時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比如説從1980年到2003年,去年,中國整個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是14.5%,其中出口是14.9%,進口是14.1%,這個增長速度可以説不僅高於同期內中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中國國民經濟大概是9%左右,高於世界經濟,高於世界貿易增長速度,從貿易發展角度,這麼長的20年,這麼高速增長,這可以説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
責編: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