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新華網評:誰給了達芬奇“絕地反擊”的底氣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6日 0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達芬奇公司發出《致媒體朋友的溝通信》,堅稱其所售意大利傢具為原裝進口,不接受無問題退貨要求。達芬奇還表示,目前沒有任何執法部門認定達芬奇存在造假行為,強調媒體報道都是以“造假”為預設前提,讓他們無法接受。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不管真相怎樣、如何處理,本不該由達芬奇公司自説自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否構成欺詐、是否存在造假行為,應由監管部門作出結論,接下來該退貨就得退貨,該賠償就得賠償,企業不執行就得加重處罰。同樣,如果企業果真無辜,監管部門也應該早日還企業一個清白。然而時至今日,我們仍未得到任何監管部門的確切結論。

  “沒有任何執法部門認定達芬奇存在造假行為”,這是達芬奇祭出的“尚方寶劍”。這也是在執法部門失語的情形之下,達芬奇公司主動發佈的信息,但這樣的信息註定只是一面之詞。事實上,達芬奇第一場發佈會即遭到網友抵制,可見消費者對其處理問題的態度並不認可。此後,達芬奇又發出長達62頁的公開信,主旨仍然是為自己“喊冤洗白”。從總經理哭訴創業史到埋怨公關沒經驗,從大曝行業潛規則到反詰媒體預設立場,達芬奇自始至終沒有充分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更遑論真心實意地解決消費者訴求。

  應該説,達芬奇公司能將僅需3萬元左右的國産貨,以“洋品牌”的名義買到30萬元天價,不僅需要“瞞天過海”的手段,還要有不懼懲罰的底氣。令人不解的是,在確鑿的證據面前,達芬奇何以還能大玩拖延戰術,乃至現在開始“反擊”媒體呢?筆者認為,這是吃準了中國消費者的“軟肋”——無人撐腰。

  “軟肋”之一:監管部門的缺位。原本監管部門的調查結論,應當成為還原事實真相的主要依據;監管部門開出的處理措施,應當成為規範企業市場行為的利劍。然而,達芬奇事件曝光後,京滬穗渝等地的工商和質監部門雖有到場收繳材料並進行抽檢,上海市工商局甚至初步認定達芬奇家居存在涉嫌虛假宣傳、部分産品不合格、多數産品不標注産地和材質三大問題,但遺憾的是,該如何處罰達芬奇公司,卻遲遲沒有下文。監管部門諱莫如深,究竟是調查取證困難,還是沒拿消費者當回事,或者是還存在什麼別的貓膩兒?

  “軟肋”之二:消費者協會的失語。消費者協會一直聲稱是“消費者之友”,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宗旨。可達芬奇事件曝出至今近一個月的時間,消協又在忙些什麼呢?中國消費者協會接受《法人》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沒有消費者自願到中消協投訴,所以中消協不便介入”。消費者被侵權的事實面前,消協為何還能如此淡定?這是規則還是託辭?難怪有媒體感言,“長時間的不作為已經讓消費者放棄了這個維權組織”。從某種意義上講,消協的沉默,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對無良企業的不誠信行為的支持呢?

  在達芬奇事件中,恰恰是各大媒體的連續報道讓公眾獲知達芬奇公司涉嫌欺詐的重要信息。而監管部門的不作為、消費者協會的息事寧人,卻給了達芬奇死撐到底、乃至“絕地反擊”的底氣。接近一個月的時間過去,達芬奇鬧劇還沒有看到盡頭,有網友戲謔:“人家(達芬奇)把價格定位在老百姓買不起的高度上,這才叫善良。”只是市場經濟中受損的消費者權益,如何能在這樣的黑色幽默中被一笑而過?

  按常理來説,如果産品質量出了問題,企業應該及時承認錯誤,主動整改,積極賠償,才能贏得消費者的理解與信任,才有利於企業品牌的繼續發展與壯大。達芬奇卻在出現問題後百般拖延、千般搪塞、萬般抵賴,似乎不在乎消費者的信任崩盤,實在讓人費解。我們不禁要問:達芬奇,你究竟在等什麼?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彪悍的“達芬奇”也無須贅言。自己的商品有問題,卻在退貨環節前置了消費者舉證的義務;更荒唐的是,“假一罰十”公開承諾過後,愣是耍賴不兌現——強蠻如此,奈其若何?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達芬奇
  • 絕地反擊
  • 底氣
  • 搜索更多達芬奇 絕地反擊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