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電站今夏啟用 俄美核裁再生變故?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22日 1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今日關注》2010年3月19日完成臺本

  ——伊朗核電站今夏啟用 俄美核裁再生變故?

  利益難以平衡,俄美核裁軍談判久談無果,希拉裏到訪莫斯科能否完成最後衝刺?伊朗核電站橫生枝節,是否會讓俄美再陷僵局?關鍵時刻,美國《核態勢評估》為何又再度推遲?稍後請看《今日關注》。

  主持人(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今日關注》。

  昨天到今天,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到訪俄羅斯,和俄羅斯外長商談核裁軍談判的相關事宜。本來外界認為這也是俄美關係核裁軍談判最後的衝刺了,甚至認為可能會促成雙方很快簽署新的核裁軍協議。但是就在幾乎同一時候,俄羅斯總理普京在另外一個地區宣佈,伊朗的布什爾核電站可能會在今年夏天投入使用,而希拉裏•克林頓立刻對此表示了反對。這樣橫生枝節會不會影響到俄美的核裁軍談判?今天我們就請兩位嘉賓進行分析和評論,一位嘉賓是本台評論員孟祥青先生,還有一位嘉賓是社科院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先生,歡迎兩位嘉賓。

  同樣,我們在節目開始請嘉賓和觀眾朋友們通過一個短片,先來了解一下希拉裏•克林頓訪俄的相關情況。

  (播放短片)

  解説:

  3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到訪莫斯科,並於當天與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討論了俄美有關簽署新核裁軍條約的談判進程。雙方在會談之後都表示,兩國談判代表在日內瓦進行的有關簽約談判已進入收尾階段。兩國談判代表將在近期內報告談判已經結束。他們對兩國談判代表完成兩國總統的指示很滿意,兩國總統親自掌控談判進程。兩國外交部門將向兩國總統就簽署這一重要條約的地點和時間提出具體的建議。希拉裏還表示,日內瓦的談判進程讓人相信美俄很快將結束談判。

  儘管希拉裏的訪問讓外界似乎看到俄美關係正在改善,但是不難發現其中的緊張成分並沒有消失。就在希拉裏與拉伕羅夫會談之前,俄羅斯總理普京在另外一個城市宣佈,伊朗布什爾核電站的第一個核電機組應在今年夏季投入使用。隨後希拉裏表示,啟動布什爾核電站的舉動是幼稚的,等於向伊朗政府發出錯誤的信號。

  希拉裏(美國國務卿):

  在缺少保證的情況下,我們認為目前啟動核電站條件不成熟,我們要向伊朗傳遞準確無誤的信息。

  主持人:

  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本來大家認為是最後的衝刺了,普京突然出來説這麼一個事兒,好像感覺在衝刺前又多了一重障礙,這會不會影響到雙方的核裁軍談判?

  孟祥青(本台特約評論員):

  如果按照《核不擴散條約》或者説核不擴散體系的規定,任何國家都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當然伊朗也不例外。伊朗也一再表示,它的核計劃是和平利用核能,布什爾核電站顯然是一個和平的利用核能。

  正像剛才希拉裏•克林頓表示,為什麼普京在這個時候宣佈布什爾核電站夏季要啟用?美國也非常敏感,因為現在關於伊朗核問題正處在一個關鍵期,美國在積極地推進對伊朗新的制裁決議。在這個過程當中,主要要做兩個國家的工作: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中國。俄羅斯在前一段的表態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這種表態雖然還比較模糊,但是被國際輿論認為,至少俄羅斯在原來認為對伊朗不必要進行制裁的情況下後退了一步,有可能如果伊朗再這樣下去,當談判已經沒有餘地的時候,有可能支持制裁。在這種情況下,美俄之間第二階段戰略武器條約又快簽訂了,而且到了收尾階段,又在希拉裏訪問期間。我想,俄羅斯的這樣一個舉動,在某種程度上帶有政治含義,就是在伊朗核問題上,包括在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問題上,俄羅斯還有牌可打,某種意義上也是向美國釋放了一個信息,在伊朗核問題上,俄羅斯不會完全按照美國的步調來行使,它有它的利,它跟伊朗的合作還會繼續下去。

  主持人:

  姜先生,您覺得普京在這個時候打出的這張牌,它的意味是什麼?分量怎麼樣?

  姜毅(社科院俄羅斯問題專家):

  應該説這一次打這張牌,我認為更主要的還是集中在伊朗核問題上,因為現在大家都很關注到底將來在安理會討論怎麼去處理伊朗核問題。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俄羅斯方面把布什爾這張牌打出來,其實布什爾這張牌被俄羅斯已經打了很多次。布什爾核電站從80年代末開始討論援建,90年代初開始施工,到現在將近20年,為什麼建不起來?這中間除了俄羅斯與伊朗的經濟障礙以外,仍然很重要的還是一個外交障礙。俄羅斯與美國、與西方世界在伊朗核問題上,或者説其它的問題合作比較好的情況下,可能布什爾核電站的進度就會放緩,如果説雙方合作的不是特別理想的時候,布什爾核電站的進程就會加快。所以布什爾核電站其實是非常典型的一張牌。

  孟祥青:

  政治牌。

  姜毅:

  所以在這個時候普京把這張牌打出來,實際上更主要的還是針對馬上要在安理會進行討論的,未來怎麼去處置伊朗的核問題。

  主持人:

  所以您覺得這張牌的分量怎麼樣?它真的能夠影響到雙方的核裁軍談判嗎?

  姜毅:

  首先從核裁軍本身來説,現在因為按照雙方官員的表態,特別是兩國外長這麼高調的一個表態,我想恐怕談判的關鍵問題,包括一些程序上的問題,恐怕都已經解決完了,現在只需要解決最後誰落實協議的文本,以及最後落實簽約的時間和地點。所以從現在來講,談判本身已經進入了技術處理的收尾階段。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布什爾核電站對於談判並不構成太大的威脅或者挑戰。

  主持人:

  可能俄羅斯僅僅是亮一下這張牌,並不期望這張牌在核裁軍談判上真正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姜毅:

  對。

  主持人:

  我們接下來可以來了解一下俄美核裁軍談判的一個曲折的過程。

  (播放短片)

  解説:

  《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簽署于1991年,有效期15年,至2009年12月5日到期。根據條約規定,俄美雙方要把進攻性戰略武器削減約30%,屆時,每一方擁有的核彈頭不超過6000枚,包括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在內的運載工具不超過1600件。

  2009年4月起,俄美雙方就制定新條約開始談判。兩國總統于當年7月宣佈,新條約生效7年之內,雙方各自核彈頭數量削減至1500枚至1675枚,運載工具削減至500件至1100件。談判中,俄美在利益平衡方面出現分歧,都認為對方應該削減更多的核彈頭和運載工具,而在哪些武器應該列入核裁軍項目方面,俄美也存在著分歧,最終宣佈無限期延長舊條約至新條約生效,雙方的談判也就此擱置。

  2010年2月1日,俄羅斯和美國在瑞士日內瓦重啟有關《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替代條約的談判。雙方均表示,希望在這輪談判當中能夠達成一個可以兼顧雙方需求與利益的條約。

  主持人:

  雙方談了這麼長時間,到底糾結在什麼地方?僅僅是因為對削減什麼樣的武器不能達成一致嗎?

  孟祥青:

  當然不是。它主要是表現在三個方面,除了剛才我們在小片中看到的,1991年第一階段以後,到去年年底應該到期,但是中間還有一個插曲,就是2002年美俄簽訂了一個《莫斯科條約》。這個《莫斯科條約》是對前一個條約進一步修訂,原來確定了6000枚,在《莫斯科條約》中確定到1700到2200枚,這樣一個數據。根據《莫斯科條約》削減這樣一個數據,其實第一階段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的落實,已經提前完成了,也就是説,它們都已經在6000枚以下了。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莫斯科條約》要在2012年削減到1700到2200枚,在這種情況下,美俄就從這時候開始在三個問題上就發生了分歧:

  第一個問題,核彈頭裁減下來以後怎麼辦?美國堅持説核彈頭裁減以後,把它儲存起來,不銷毀。當然它也強調了技術銷毀的成本和難度,俄羅斯不幹,説削減下來不銷毀,儲存隨時還可以裝上,對不對?

  主持人:

  對。

  孟祥青:

  第二個問題,當時布什跟俄羅斯談的遺留下來的第二個問題——反導問題。反導,俄羅斯堅持要把反導納入到核裁軍的談判當中,美國不幹,美國説它是防禦性的。俄羅斯認為,雖然你認為是防禦性,但是如果你的反導系統不加入到談判,意味著你的進攻性武器的效率就會更高,還是對我威脅,所以必須加入進來。

  第三個方面,也是遺留下來的問題,也是爭端最激烈的——運載工具的問題。美國堅持説運載工具不要放在裏面,運載工具放在裏面就是削減核彈頭,俄羅斯説運載工具必須在裏面,所以要把運載工具放在裏面。

  我們説,這一輪的談判是從去年5月開始正式啟動,也是奧巴馬政府上臺以後採取了一些新的舉措,他提出無核化世界以後,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跟俄羅斯要達成第二階段的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從5月啟動以後,主要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博弈、進行會商、進行談判。首先在一個目標上,到底這個基數是多少,現在看來就要削減到1400、1500。主要是美國要達到的目標比這個還要低,已經甚至達到俄羅斯極限,俄羅斯不希望再低,為什麼?因為俄羅斯跟美國能夠保持戰略平衡主要在於戰略核力量,常規力量大家公認俄弱美強,俄羅斯是弱的,美是強的,所以俄羅斯不希望削減那麼多。所以在這些問題上始終是有矛盾分歧的。

  主持人:

  美國在核武器的數量上還是遠遠佔優的,是吧?

  孟祥青:

  對。

  主持人:

  所以削減數量太低,可能俄羅斯來説確實也達不到真正平衡的目的。

  姜毅:

  特別是如果反導這個問題又沒有納入到新條約的限制範圍內的話,美國等於是有茅有盾,俄羅斯方面你再把我的茅給削了,你還有個特別強的盾,等於這個茅也沒什麼太大用了。所以對俄羅斯來講削減太低,它肯定是不能接受的。現在就是看最後達成的數量究竟是多少。

  主持人:

  剛才孟先生您説的這三點分歧,核彈頭要不要銷毀或者怎麼銷毀?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應該做一些讓步還是有可能的,你覺得的呢?

  孟祥青:

  我覺得這是俄羅斯當時一再堅持的,我想這一方面恐怕美俄雙方都得做出一定的妥協。比如説還有一個可核查,在最近一年當中,怎麼核查,怎麼建立核查機制,也是美俄鬥爭的焦點。比如裁減下來了,裁減了多少?是不是這麼多?怎麼去臨檢,怎麼去核查,在這個問題上,要建立一個可靠的、能操作的,是虛的,沒有用,他得核查。所以削減下來以後,因為核彈頭涉及到要銷毀確實有個技術難度,還有一個成本極高。比如説如果雙方都同意銷毀,不儲存,銷毀也得有時間,不可能這麼多一下子銷毀。在這個問題上,我想如果文案最後簽訂了以後,還是互相妥協的結果,不可能單方面妥協。

  主持人:

  對,因為銷毀核彈頭不僅僅是美國的事,俄羅斯也面臨著同樣的事,負擔也很沉重。

  姜毅:

  雙方有點不太一樣,為什麼在銷毀問題上,兩方為這個問題要吵呢?俄羅斯現在大量的核彈頭在冷戰時期生産的時候,因為技術和工藝的原因,它的自然衰減期已經到了,自然壽命已經到了。

  主持人:

  老化了。

  姜毅:

  它老化得非常厲害。美國有很大一部分彈頭壽命還沒完全到,也就是剛才孟先生講的,我本來沒完全到的東西,我這個時候要花錢去把它再銷毀,因為按照美國的算計法,銷毀一枚彈頭所花的錢比造一枚彈頭花的錢還多。所以,我為什麼要去銷毀它呢?所以很想把它存起來。

  主持人:

  但是看起來可能雙方最大的分歧還集中在反導問題上。

  姜毅:

  説得對。

  主持人:

  雖然我們注意到從奧巴馬上臺以來,在反導問題上不像布什原來對俄羅斯那種咄咄逼人之勢了。應該説反導調整之後,還有他自己的考量在裏面。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是不是還會進一步堅持把反導系統一定要納入到核談判當中?這個會不會造成核談判最後因為這個而無果而終。

  孟祥青:

  我想是這樣,俄羅斯的原則肯定會堅持,但是在這個原則的基礎上,俄羅斯會表現出靈活性。比如説對去年美國奧巴馬政府宣佈,從原來布什的反導計劃中改變出來以後,他提出一個新的計劃,叫“分階段、更有針對性、更有操作性的歐洲導彈反導系統”。這個系統,俄羅斯始終表示憂慮,到現在為止這個系統應該説越來越清晰了,俄羅斯包括在最近一段時間,也進一步表示了這樣一個憂慮。但是這個反導系統跟布什的相比,應該説對俄羅斯威脅的緊迫性減輕了,至少給俄羅斯留下了空間和時間,我想這也是雙方能夠宣佈談判已經接近尾聲、互相妥協的結果。因為按照這個計劃,它到2020年最終才能建立起來,而且最早建立的海基系統主要是中短程的,它還不是針對遠程,俄羅斯主要擔心的是遠程這一部分。俄羅斯要把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也納入進來,那是2018年以後,它還有時間,所以在這一方面達成妥協是可能的。

  主持人:

  也就是,在這一階段的核裁軍條約當中可能不會把反導問題涉入到其中。

  姜毅:

  反導問題如果就美國現在反導計劃的整個政策來看,恐怕美國是不可能接受在一個國際條約裏,把它的東西納入到某種限制的範圍內,因為我還沒完全建好。一開始就給我限制,美國人肯定是不幹的。當然不排除這種可能性,未來在這個條約裏,剛才孟先生所講的,美國方面會有一些比較模糊的,可以做各種解讀的靈活的表述,這個表述當然在某種程度上能給俄羅斯一些可以接受的理由。

  孟祥青:

  讓它下臺階了。

  姜毅:

  以及可以解釋的一個臺階。但是最終這個反導問題,應該説從而現在來看,恐怕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還仍然是俄美核裁軍進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個障礙。

  孟祥青:

  我加一個材料,去年俄羅斯出臺了一個叫《2020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這是最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在這個《安全戰略報告》當中,俄羅斯明確地把兩大威脅列為俄羅斯國家的最大外部威脅,毫不含糊,而且沒有隱諱,一個是北約東擴,一個就是反導。也就是説,可以這樣説兩句話,俄美關係第二階段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的條約很快就可能達成,也確實進入了收尾,簽署也沒有問題。但是,圍繞著俄美之間,圍繞著裁軍,圍繞著裁軍的矛盾、圍繞著反導的矛盾還會持續下去,這種博弈還會持續下去。

  姜毅:

  而且條約本身即使簽署了,我們看過去有過這樣的先例,條約簽署以後不批准,兩國議會由於各種各樣的解釋不批准,最後這個條約沒法生效。也就是説,反導這個問題還是將來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就會看出來,條約可能簽了,最後落不到實處還是可能的。

  主持人:

  另外就是條約當然如果説這種模糊的話語,它可能也會留下各説各話,然後留下很多遺留問題。到最後如果説奧巴馬的反導政策有任何的變化,又會對這個造成影響。

  姜毅:

  對。

  主持人:

  而且我們也注意到,在希拉裏•克林頓去俄羅斯之前,美國方面醞釀《核態勢評估報告》也推遲了,好像有意的在希拉裏去俄羅斯談核裁軍之後,再考慮《核態勢評估報告》,這當中又有什麼樣的玄機呢?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背景,稍候請兩位嘉賓進行解讀。

  (播放短片)

  解説:

  國防部17日説,原定本月中旬提交國會的《核態勢評估》再度推遲,將在1個月之內公佈。據悉,尚未最後敲定的美國核武新戰略主要內容為削減數千件核武器,其中多數為庫存退役的貨色。廢除或者是修改前任政府數項決定,不再發展新的核武器,拒絕公開聲明美國永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美國新的核戰略將更加注重全球導彈防禦系統等非核武器的發展。美國政府在不久前發表的《四年防衛評估報告》中宣佈將發展新一代非核武器,其中包括被稱之為“全球即時打擊”的新的武器系統。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新的核戰略基本思路在於既要扛起“無核世界”的道義大旗,又堅決保持其核武器的絕對的威懾力。

  今年2月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國會提交了2011財年政府預算,其中涉及核武器方面的大幅度的增長引人關注。在預算案當中,奧巴馬向國會申請70億美元用於核武器庫存維護和核設施現代化,較2010財年撥款激增近10%。副總統拜登最近還宣佈,在今後5年之內,這方面的預算還要再增加50億美元。

  主持人:

  美國這個《核態勢評估報告》為什麼選擇推遲呢?

  孟祥青:

  美國這個《核態勢評估報告》的推遲首先是它的國內背景,其實這跟奧巴馬上臺以後在國內引起的一些政策辯論直接有關。《核態勢評估報告》據現在美國媒體透露出來的消息,從他起草那天起,奧巴馬上臺以後開始起草,開始議論,至少在美國白宮範圍內就激烈辯論了六次之多,這還不算其它場合辯論。而且美國白宮也把這樣一個報告到美國各個的智庫爭取意見。也就是説,這個報告在美國國內引起的爭論確實是非常大。爭論的焦點在於奧巴馬政府上臺以後提出無核化世界,他提出自己要做出榜樣。榜樣雖然他説了很多,剛才我們講了,無核化世界不是説現在就不要核武器,是有具體含義的,比如跟俄羅斯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要達成協定,比如説要促使國會通過《全面核禁試條約》,比如説要強化《核不擴散條約》的機制等等。還有一個內容,就是體現在它的新的所謂無核化世界要體現在新的《核態勢評估報告》裏,所以就提出了所謂新的核戰略。新的核戰略説到底,要在《核態勢評估報告》中改變布什那個時期,把美國核武器的發展重點放在小型核武器的生産上,比如説小型核彈的鑽地彈。

  主持人:

  地堡炸彈。

  孟祥青:

  地堡炸彈,威力非常大。它也是一種核武器,只是小型的核武器。在這個報告當中透露出來奧巴馬要把它放棄,在軍方就引起了很大反響,説奧巴馬太理想主義,要把我們這些東西都放棄,那你用什麼太替代呢?提出了一個新的,要“非核”這些東西,威力很大,但是它屬於非核性質。比如説,即時的全球打擊系統,他就要提出這些。某種意義上説,帶有對美國核戰略、核政策,帶有一個方向性的調整,至少跟他前任比,首先是國內的壓力,國內要達成一致,這是推遲。當然第二個原因,現在美俄關係削減戰略進攻武器的條約正處在關鍵期。在這樣一個時期,拋出這樣一個系統,顯然俄羅斯會很不高興。比如説,核這邊削減了,然後建立了全球打擊系統,仍然對我構成威脅。比如説美國已經試驗了兩種新式武器:一個叫超高音速,X-51A超高音速巡航導彈是音速的7倍,還有即將要試飛的無人超高音速飛機,這個無人超高音速飛機是在兩小時以內達到全球的各個角落。新的《核態勢評估報告》以後,顯然至少被俄羅斯會看作新的一個障礙。

  主持人:

  姜先生剛才也談到一點,俄羅斯本來想著我們都削減這種戰略進攻性核武器,然後我們都把矛放棄,然後你要發展反導,我連盾都沒有,你又要發展盾。但是看美國《核態勢評估報告》的趨勢,感覺美國還不是放棄了矛,是換了一種新矛。所以這個對俄羅斯構成了威脅。

  孟祥青:

  新矛甚至還更厲害,一小時之內達到全球。

  姜毅:

  它現在為什麼《核態勢評估》報告在美國國內爭論非常激烈,原因也在這兒,很多人認為奧巴馬太幼稚了。原因在哪兒?奧巴馬原來提出“非核化”,他認為核不擴散的危險性太大了,這樣的話美國得做出一個表率,帶著全世界把這個東西都放棄了,於是無核化就實現了。現在看起來必須有一個前提,美國在“非核化”打擊的能力必須要得到加強。

  孟祥青:

  絕對優勢。

  姜毅:

  有絕對的優勢以後,才可能放棄核武器,而從技術上來講現在還沒有完全實現。所以這個就是導致它為什麼一手舉著“無核化道義”的大旗,另外一方面實際上還在悄悄地進一步加強,核武器本身也在加強,新一代的非核武器也在加強。

  主持人:

  還是説一套做一套。

  姜毅:

  對。

  主持人:

  我們其實也看到,據説是奧巴馬的一名助手透露出來的,像我們剛才短片當中看到的一些信息,這個新的《核態勢報告》當中的一些內容,比如説美國不再發展新的核武器,而且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而且放棄您剛才説的地堡炸彈等等。

  孟祥青:

  核地堡炸彈。

  主持人:

  如果這些內容是真的,這個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嗎?因為我們注意美國現在很多的局部戰爭,其實地堡炸彈的威力使用甚至要比導彈使用的頻率更多。

  孟祥青:

  其實這涉及到美國對自身國家的安全和實力的雙重評估。奧巴馬上臺以後一年多,美國國內爭論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圍繞這兩個問題。爭論的結果,其實很多人在這方面達成共識,美國在削減這樣的核武器態勢下,在常規力量上美國仍然佔有其它國家無可匹敵的優勢。這個優勢在若干年內,他認定沒有國家能趕上他,所以他才敢放棄所謂研製新的核武器,我認為是有這個可能。如果説他認定其它國家有可能在常規力量上超過他,他絕不會放棄這個,這是其一。

  其二,奧巴馬提出無核化世界以後,它既是一種理念,但是它有了具體的落實措施。奧巴馬也自己講過,美國要做出一個表率,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但是在哪個方面實現突破口?在美國國內是有爭議的。

  其集中點就在於美國面臨的威脅到底是什麼?美國國內達成的共識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恐怖主義,現在按照新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把大國的崛起也並列其中。所以爭論就在這兒了,既然大國崛起也是美國面臨的一種威脅,放棄這種大規模的武器會不會對未來大國不構成這種威懾力,只對恐怖主義有用,對其它呢?比如説核武器對恐怖主義的效果不明顯,恐怖主義是沒有邊界,而且又是各自為戰,核武器對它有什麼用?所以要研製一些新的即時性的打擊,就是能清除點子,但是對大國怎麼辦?

  主持人:

  這個《核態勢評估報告》之所以推遲,我們也看出來這個玄機了,就是怕給俄羅斯釋放這樣的信號。

  製片人:王世林 滕雙雙

  策 劃:馬敬

  編 輯:楊修雯 王晉燕

  監 制:馬勇

  E-mail:

  chinanews@cctv.com

責編:張蘭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