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機器戰士”為美軍而戰 由輔助角色向多面手過渡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9日 13: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青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來,美軍的無人駕駛兵器風光無限,從無人戰機到無人艦艇,大有全面開花之勢。儘管較少為外界關注,但這支“機器人部隊”中的另一個重要角色“無人車”,也一直蓄勢待發。而據美國《航空週刊》近日報道,美軍正致力於推進高度自動化的地面機器人研發,它們可以獨自或與同伴協作完成複雜任務,只需要少量操作員充當“守夜人”的角色。

  五角大樓“願景”成空

  在美國陸軍龐大的裝備序列中,無人車長期處在邊緣地帶,美軍只會在處理一些極端危險的任務(如排爆)時才會想到它們。無人車的部署情況也落後於無人機,在各類媒體中都很難找到其參與重要戰鬥任務的報道。這一方面固然有航空自動化技術成熟度更高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規模使用無人車成本高,且戰場需求相對有限。

  本世紀初以來,隨著地面機器人技術的推進以及減少人員傷亡的壓力增加,美軍一直在嘗試大規模裝備無人車。2001年,五角大樓向國會描繪了一張雄心勃勃的藍圖:到2015年,1/3的地面戰鬥車輛將是無人駕駛的。而如今,10年已經過去,從實際情況來看,若不出現奇跡,國防部當年的願景恐怕很難實現。以無人車出境頻率較高的阿富汗為例,整個戰區只有2000多個地面“機器戰士”,絕大部分被爆炸軍械小組用來執行輔助任務。

  在過去5年裏,美軍重點研發的是半自動無人地面車輛(UGA),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戰車相對較少。考慮到經濟因素以及前線實際需要,美軍高層對無人戰車持謹慎態度。在2月由國際無人車系統協會(AUVSI)舉辦的一個專題討論會上,陸軍首席科學家斯科特費希就曾表示,軍方還需要對地面機器人項目進行多方面考察,包括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訓練士兵使用與維修機器人,以及何時才能將UGA整合進部隊。

  給機器戰士更多自主權

  理想的機器人戰車部隊作戰,應該很像科幻電影《星球大戰前傳》中的場景:大批機器人受到控制系統統一協調,水陸空並進,與人類無異。不過,美軍的無人車離這一步還很遠,因為它們嚴重依賴人力——無人系統與操作員的比例目前仍是1:1。按照國防部10年前的計劃,未來陸軍的無人戰車數量將以十萬計,再加上維修與後勤人員,直接為無人車服務的人員將達到數十萬,這勢必極大地增加成本,更嚴重違背了研發無人戰車的初衷。

  對此,密歇根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教授愛德溫奧爾森稱,他率領的團隊正致力於改變這一局面,希望提高機器人與操作員間的比例,節省人力。

  在去年11月于澳大利亞舉行的“多功能地面機器人國際挑戰賽”(MAGIC,直譯“魔法”)中,奧爾森的團隊就展示了他們的新成果——讓14個機器人協力工作,成功地繪出了簡易爆炸裝置(IED)分佈圖,這些爆炸物原本被胡亂地擺放在訓練場上。該任務如果讓真人去完成則非常危險,因為需要查看許多個可能藏有爆炸物的位置並進行試探性勘測。奧爾森的機器人工兵以出色的表現征服了評委,贏得了75萬美元的獎金。

  具體來説,機器人們先用激光測距儀確定目標位置,然後根據收集到的數據畫出爆炸物位置分佈圖。“我們只是把它們扔到那裏並説,‘告訴我們關於這個地方的一切’,”奧爾森描述道,“隨後讓它們自己分區工作,最後繪出了分佈圖。”機器人小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獨立行動,遇到重大困難操作員才會現身。現場評委也會根據操作員干預的次數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