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世界文化的巨人湯顯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4日 16: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佚名,原題:《世界文化的巨人湯顯祖》

    湯顯祖,字義仍,號海若士,一稱若士,49歲時自署清遠道人,晚年又號“繭翁”。江西臨川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八月十四日(公曆9月24日)卯時,生於江西撫州府臨川縣城東文昌裏(今撫州市橋東太平街)。

    湯顯祖一生經歷可分為三個時期:

    明朝萬曆十一年(1583)34歲中進士之前,為湯顯祖求學、訪友、參加科舉考試時期。

    湯顯祖的祖父湯懋昭,父親湯尚賢都是臨川有學問的人,家裏藏書有四萬卷,是一個書香之家,伯父湯尚質酷愛戲曲,還從事過戲曲生活。湯顯祖幼年就很聰明,5歲就能做對子,12歲就會做詩。

    中舉後,湯顯祖曾四次參加考試,但都落第而歸。萬曆五年(1577)湯顯祖28歲到北京趕考,首相張居正想找兩位名士同他兒于嗣修同場考試,以便顯得自己兒子有真才實學,不是走後門來的。於是就派堂弟張居直去拉攏湯顯祖和沈懋學,並暗許功名。在一般人看來,這是做官的捷徑,但湯顯祖一再。加以拒絕,並堅決表示:“吾豈敢從處女子失身也。”由於湯顯祖觸犯了張居正,因而這次湯顯祖就沒有考取,沈懋學被拉走了,就中了狀元,張的二兒子嗣修也高中了榜眼。湯顯祖敢拒絕當朝宰相張居正的拉攏,這充分表現了他的不肯阿諛權勢的正直精神,這是他仕途中第一次波折。湯顯祖這次雖然沒有被考取,但他的高潔的聲譽卻被傳開了。直到萬曆十一年(1583),張居正死後的第二年,湯顯祖34歲時,才考中了進士。

    萬曆十一年到萬曆二十六年(1598)為湯顯祖官宦時期。

    湯顯祖中了進士後,當朝宰相申時行和張四維想拉攏他做門生,他又拒絕了,他説:“余方木強,故無柔曼之骨”。甘願放棄有利前途,他就是這樣一副硬骨頭。由於他十分關心國事,憂國憂民,痛恨官場黑暗,在萬曆十九年(1591)三月二十五日,冒著生命危險,寫了有名的《論輔臣科臣疏》,大膽地揭發了時政的積弊,猛烈地抨擊了朝政,彈劾了大臣,並嚴厲地指責了皇帝神宗。神宗大怒。貶謫湯顯祖到雷州半島最南端徐聞縣挂一個小小的典史的官銜,這是他政治生活中的一個轉捩點。

    湯顯祖被貶後,于萬曆十九年(1591)九月初從臨川出發赴徐聞,行程萬里,漫遊了廣東名勝,開闊了胸懷,擴大了生活領域。特別是在肇慶同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會晤,這在東西交通史上是值得一提的大事。這次遊覽為他以後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思想素材。

    萬曆二十一年(1593)春天,湯顯祖調到浙江遂昌縣任知縣。湯顯祖在遂昌按其思想進行一次“變革世界”的政治實踐,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他在遂昌5年,不曾打死一個囚犯,不曾拘捕一名婦女,在除夕時放囚犯回家過年,元宵時又放囚犯觀燈,組織群眾打虎,消滅了虎患,同當地土豪惡霸進行鬥爭,壓抑豪強。為了培養人材,建立了相圃書院、藏經閣。重視農業發展,他下鄉勸農“耕讀”,興利除害,政簡訟清,深得士民愛戴,一時聲冠兩浙。湯顯祖在遂昌的善政,一直給群眾留下很深的影響。在他棄官歸臨川後,遂昌士民建立了“遣愛”生詞來紀念他。從隋朝到清朝1300年中,在姓名可考的遂昌縣官,一共有315人,但卻沒有第二個像湯顯祖這樣被人懷念。直到現在遂昌人還尊稱湯顯祖為“湯公”。

    萬曆二十六年(1598)湯顯祖棄官歸裏.一直到他去世,為湯顯祖歸隱從事戲劇創作時期。

    萬曆二十六年春天,湯顯祖懷著滿腔的憤慨退出了黑暗的官場,回到故鄉臨川。從此他就由政治舞臺轉到戲曲舞臺,把歌場作戰場,以筆代劍,鞭撻黑暗的晚明社會:湯顯祖回臨川後不久就在臨川城內香楠峰下沙井巷,建築了一座“玉茗堂”新居。這個玉茗堂是湯顯祖後半生進行戲曲文學創作和演出活動中心。他在這裡同外地戲曲家進行了創作上的廣泛交流,並指導了宜黃伶人的排練和上演他的劇作。它是湯顯祖住宅,也是演戲宴客的地方,形成了全國—個戲曲創作研究和演出的中心。清代丁宏海和李來泰就寫有讚揚玉茗堂的詩篇:“起衰八代有文章,海內爭推玉茗堂”’“北地瑯琊方狎主,頓開大雅獨斯堂,”湯顯祖《牡丹亭》創作完成後,首先就在這裡公開演出,臨川城內,萬人空巷,前來觀看,盛況空前。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93),撫州通判陸輅捐款重建了玉茗堂。當落成那一天,大宴郡僚文人,並在玉茗堂演出《牡丹亭》,連續二日。清代大文學家王士禎寫詩道:“落花如夢草如茵,吊古臨川正暮春。玉茗又聞風景地,丹育長憶綺羅人。望城回棹三生石,迦葉聞箏累劫身。酒罷江亭帆已遠,歌聲猶繞畫梁塵。”可見當時演出的動人情景。玉茗堂在我國戲曲史、文化史上是一座值得紀念的文化遺址。

    徐聞謫後憤無限,遂昌歸來筆有神。湯顯祖棄官歸家後接連寫了《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3部大型劇作,連同他的早期的《紫簫記》修改成的《紫釵記》最後完成了他的世界不朽名劇《臨川四夢》終於成了一位偉大的戲劇大師。當他寫完《邯鄲記》後,在10多年時期內,他又把他的主要精力用在戲曲演出和舞臺藝術的創造上。他親自參加宜黃戲的導演工作,組織宜黃劇團到省內外各地演出,宜黃戲演員發展到1000多人,湯顯祖當時不僅是文藝界的中心人物之一,也是全國進步戲曲運動的中堅人物。他在1602年前後,應宜黃戲劇團廣大演員的要求,寫了《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一文,從表演藝術的角度進行了系統地總結,這是我國戲曲史上一篇極有價值的文獻,為我國導演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萬曆四十四年(1616)六月十六日,偉大的戲劇家湯顯祖在臨川逝世,終年67歲。湯顯祖逝世後,安葬在文昌橋東靈芝山祖墳內(今文昌橋外太平街七號怡茂隆煙店屋後)。

熱詞:

  • 湯顯祖
  • 牡丹亭
  • 南柯記
  • 戲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