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徐悲鴻故居將重新修繕“危巢”舊事浮出水面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6日 2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院中有徐悲鴻頭像,吳為山塑。

樓上樓下陳列徐悲鴻畫作複製品。

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骨幹成員在徐悲鴻紀念館門前。

徐悲鴻《吹簫》,畫中女子以蔣碧微為原型。

  這是一幢精巧別致的兩層西式小樓,灰白相間的磚瓦掩映在蓊鬱濃密的樹叢間,有説不出的迷離幽雅。傅厚崗4號,徐悲鴻公館。當年的徐悲鴻,在此留下了多少愛恨情仇?正值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成立十週年之際,記者昨日也得以走進這個即將再次修繕的地方,聽會長畢寶祥講述悲鴻往事,感受大師心底的家國痛、情感痛。

  家國之痛,起名“危巢”

  徐悲鴻給自己的公館起名“危巢”,是因為他遷入之時,正是1932年,九一八事變發生一年有餘,國難當頭,民不聊生。他在《危巢小記》中説:“古人有居安思危之訓,抑于災難喪亂之際,臥薪嘗膽之秋,敢忘其危,是取名之意也。”

  此前三年,他一直住在丹鳳街中央大學宿舍。窄逼的房間,使他不得不經常以地面當畫案,趴在地上畫畫。後來得到民國元老吳稚暉先生三千大洋的捐助,他才得以蓋起這幢公館。小樓很洋派,客廳、餐廳、臥室、浴室、衛生間齊全,徐悲鴻的畫室更是氣派,高1.6丈,長3丈,寬2丈。樓前庭院深深,栽種了兩棵白楊,梅竹扶疏,桃柳掩映。

  徜徉在花木幽深的庭院,記者不覺迷醉於詩情畫意中,卻被告知,原來的庭院比現在的還要大。這樣一座華麗的宅子,竟被命名為“危巢”,女主人蔣碧微內心的不悅可想而知,高雅品位、精緻生活,全不見風光。而在心繫國家安危的徐悲鴻看來,卻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再好的宅第都沒有現世的安穩,縱使在中國最有名的大學任教,聲譽卓著,都化解不了他內心的沉重。“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的淪陷,更使他無法沉浸在一己的成功之中。他在客廳的墻上,大書了一副對聯“獨特偏見,一意孤行”,橫批是“應毋庸議”。畫家黃苗子曾去拜晤徐悲鴻,當即被“這副氣魄雄健、出語驚人的大對聯鎮住了”。也正是在“危巢”中,徐悲鴻畫下了大幅油畫《我後》,以城區饑民為模特,畫下了十六個真人大小的民眾群像——畫作取材于歷史典故,描寫夏桀暴虐,商湯帶兵討伐暴君,苦難中的百姓們説,“我後,後來其蘇。”翻成白話文就是,等待賢明的君主,他來了我們就能得救啦。

  情感之傷,再名“無楓堂”

  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邵曉峰告訴記者,“危巢”也是徐悲鴻的情傷之地,他與蔣碧微、孫多慈的情感糾葛也發生在此地。

  原來,徐悲鴻一家遷入公館後,他頗為欣賞的女學生孫多慈送來百棵楓樹幼苗,用以佈置庭院,豈知蔣碧微看到後,大發雷霆,竟讓傭人折苗當柴,一燒了之。徐悲鴻非常傷心,於是將公館稱為“無楓堂”,稱畫室為“無楓堂畫室”,並刻下“無楓堂”印章一枚。家國之痛,使他居華室如居“危巢”;情感之傷,又讓他視滿目青翠如無物只念著“無楓”,可見傅厚崗這座公館實在是他的傷心之地。

  這個時候,他與蔣碧微的情感危機已經一觸即發。那個反抗封建婚姻、18歲跟著他私奔去日本的宜興名門女子,已經變得讓他非常陌生。他不喜歡奢侈的生活,不講究穿衣打扮,唯有對藝術精益求精、不惜代價;她卻食不厭其精、穿不厭其繁,喜歡大宴賓客,花用無度。兩人政治上也有分野。蔣碧微和張道藩曾勸徐悲鴻為當時中國的一號人物蔣介石畫像,徐悲鴻就是不肯。不但如此,徐悲鴻還到處奔走,把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的田漢營救出獄,安排住在自己的公館中;田漢出獄後繼續進行抗日戲劇運動,徐悲鴻政治上又受到流言蜚語的中傷,離家出走,在廣西等地遊覽、創作,並且組織義賣,為抗戰籌集資金。夫妻之間的裂痕,已無可彌補。

  但後來的現實再殘酷,過去的美好也依然留存。今天,在公館的二樓上,仍然陳列著一幅《吹簫》油畫,雖是複製品,畫面上吹簫女子仍然有令人著迷的美麗。這幅油畫作于徐悲鴻蔣碧微在歐洲的私奔歲月,女子的原型就是蔣碧微,當時就已傾倒眾生。可以看出畫家在筆端傾注的深情。

  “危巢”不危,公館將再次修繕

  這座公館委實已經太蒼老了,斑駁褪色的大門昭示著它80歲的高齡。但幸運的是,有一幫中青年學者今天投身到徐悲鴻研究中,“危巢不危”,研究會的成員再三強調這一點。

  沒有資金支撐,沒有足夠的人手,這些都不是問題,憑藉理想和熱情,徐悲鴻研究會于2002年促成解決了南京徐悲鴻紀念館的修復工作。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由中央大學藝術系孕育發展而來,傅厚崗4號是徐悲鴻在中央大學藝術系執教時的住所,由徐悲鴻之女徐靜斐捐贈給南京師範大學,但是一直沒有建成徐悲鴻紀念館。後來,徐靜斐寫信給省委領導呼籲建立徐悲鴻紀念館,范保文夫人——全國人大代表虞志敏又發動十多位人大代表聯名提案。又經過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創會會長范保文的多方努力,2002年,江蘇省委、省政府撥款100萬元用於徐悲鴻故居改造。

  修繕過後,院中植滿花草樹木,中間是吳為山雕塑的徐悲鴻頭像;墻麵粉刷一新,地板也換成了現代瓷磚,展廳內陳列著徐悲鴻生平事跡的介紹和畫作複製品。會長畢寶祥告訴記者:2002年修繕後,這座公館就作為南京徐悲鴻紀念館向公眾開放,但由於沒有經費,只在每週二和週四開門。目前,尚沒有固定的看門人。裏面的設施也極為簡陋。為了滿足市民遊客慕名來訪的要求,研究會已經和南京師範大學把再次修繕的事宜提上日程。未來,他們希望能把此處辦成學術交流的園地,並能滿足遊客隨時來訪的要求。

熱詞:

  • 徐悲鴻
  • 紀念館
  • 九一八事變
  • 無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