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嚴師之美 學高德鴻(時代先鋒)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6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嚴高鴻生前最後一張照片(2010年12月18日攝)。

  新華社發

  “信仰,是我奮鬥的全部理由。”

  嚴高鴻,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博士生導師、學報主編,曾經以飽滿的激情這樣回答學員提問的他,在2010年12月18日那天,書寫了62年精彩人生的最後時刻,那是閃耀著黨性、軍魂和師德的一刻——

  身體極端疲憊的他,仍然堅持參加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會,突發心臟病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嚴師之美,學高德鴻。”南京政治學院的教職員工們以這樣的評價,懷念這位令人尊敬的理論戰士和厚德之師。

  教書,激情傳播信仰

  今天的學員就是明天黨的思想傳播者、實踐者。對於如何培養新時期我軍“生命線”的舉旗人,嚴高鴻始終保持著高度關注,並傾注了全部的激情。

  “大道始於情,傳播信仰沒有充沛的激情是不能深入人心的!”嚴高鴻的這一信念,使他的教學實踐總是熱情澎湃,令人感動。

  1978年夏末,嚴高鴻完成了南京大學哲學系深造三年的學業,相繼收到兩份調令:一份是南京軍區機關工作;一份是進入南京政治學院當教員。

  經過一番思考,他選擇了當一名教員:“我信仰馬克思主義,能夠做一名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教員,那是多麼神聖的事情!”

  1985年9月的一天,嚴高鴻和顧智明坐上了成都飛往拉薩的航班,他們剛剛結束了在四川的授課任務,正趕往西藏繼續理論宣講之旅。

  高高的雪山下面,他們感受到了官兵們對知識的渴望、對真理的熱愛。等不及適應高原反應,就奔赴基層部隊。從拉薩到山南再到林芝,每天近600公里的顛簸,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忍著頭昏腦漲、渾身酸痛、吸著氧氣,講臺上的他們始終精神百倍、激情四射。

  一個星期後,兩人又匆匆趕到瀋陽軍區……跨越南北歷時一個多月的巡講中,嚴高鴻和顧智明先後授課40多場次,行程近萬公里,聽課官兵達7萬多人次。

  2010年12月21日晚,嚴高鴻的靈堂前聚滿了從天南海北趕來的學生。在他們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深深印刻著老師滿懷熱情的教誨。人群中,一個叫沈根華的學生沉痛地哭泣著:“導師,我捨不得您走啊……”

  2006年,沈根華進入南京政治學院博士後流動站。了解到沈根華還沒有確定課題方向時,嚴高鴻鼓勵他與自己共同研究一個關於和諧社會建設問題。這是一個關乎當代信仰,引起廣泛關注的重大課題。

  對於如此重大的研究課題,沈根華擔心自己難以完成。嚴高鴻説:“如果你願意為信仰而工作,那你就不會被困難所嚇倒!”

  嚴高鴻還親自擔任課題主持人,參與到課題的設計工作中。經過精心準備,他們立項的《和諧理念論》申報獲批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此後,嚴高鴻帶著沈根華跑遍南京知名的圖書館,查閱了大量文獻。一次次往返圖書館,一遍遍開展師生長談,一個個不眠的思考之夜後,20余萬字的研究初稿出手了。

  當書稿送到江蘇人民出版社準備付梓的時候,沈根華告訴導師:“我還有另一個重大收穫,就是更加堅信黨的創新理論!”

  嚴高鴻開懷大笑。

  辦刊,助推真理追求

  嚴高鴻主編《南京政治學院學報》一共13年,先後獲得“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期刊獎提名獎”、“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等榮譽,發現和培養了一批善於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探索的優秀人才。

  2000年6月,一封署名“方永剛”的信,寄到了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編輯部。

  當嚴高鴻審閱信中隨寄的《西方國家對我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特點及對策》一文後,對作者的才華和探索非常欣賞。一段長達8年的傾心交流自此開始。

  2004年5月,正在讀博士的方永剛和導師黃金生教授,專程從大連趕來,向嚴高鴻徵求博士論文開題的意見。方永剛身患重病以後,還給學報編輯部寫來論文。方永剛不止一次地説,在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道路上,嚴教授給了他巨大的勇氣和信心。

  後來,當得知方永剛因病去世、中央軍委授予他“忠誠黨的創新理論的模範教員”榮譽稱號時,嚴高鴻兩次流下熱淚。他要求自己的學生和學報編輯部的同事們:“在思想文化大激蕩的時代,我們要好好向方永剛學習,做一個勇於探索真理、善於發現人才的人。”

  世紀之交,邪教和偽科學一度沉渣泛起。嚴高鴻作為學報主編,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全國學術期刊中率先開設“堅持唯物論、反對偽科學”專欄。

  不久,一篇由中國科學院何祚庥院士所寫的《共産黨人必須是無神論者》發表在1999年第4期《南京政治學院學報》上。由於這些文章有力地配合了黨中央的工作大局,江蘇省新聞出版局通報表揚説:“這家學報的辦刊經驗將在學報界産生先導性示範效應,使高校學報成為‘戰鬥唯物主義的雜誌’。”

  為大家做出好樣子,是嚴高鴻最突出的工作風格。

  有一段時間,社會上有人主張“淡化主流意識形態”,並把矛頭直指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嚴高鴻很快寫出了《新時期必須把意識形態建設提高到國家安全戰略地位》一文。

  近幾年,嚴高鴻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等進行了積極的研究與思考,撰寫了《構建和諧社會與黨的意識形態建設》、《立足於“總體佈局”謀劃國防和軍隊建設》等55篇理論文章。由嚴高鴻主持完成的國家、軍隊和省部級科研課題有8項,出版的專著和教材17部。

  在&&作為的同時,嚴高鴻依託《南京政治學院學報》,先後組稿900多篇,集中探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關於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思想。

  做人,展現黨性魅力

  “寧肯透支生命,也不拖欠使命。”這就是軍中名師嚴高鴻!

  在嚴高鴻看來,共産黨員的黨性是品、德、才的統一體。黨性的光輝,可以讓人變得更有魅力。憑著在這方面的執著追求,嚴高鴻在學院素有人氣高、人緣好的口碑。

  1983年,哲學教研室副主任職位空缺。在學院考察和民主測評中,嚴高鴻一直名列前茅。同事們也私下議論,嚴高鴻挑上這副擔子沒有懸念。出乎意料的是“花落旁人”了。

  當同事們為他惋惜、議論時,嚴高鴻卻一頭扎進教學中,絕無怨言。

  上世紀90年代初,出類拔萃的嚴高鴻接到深圳大學的邀請,請他到該校哲學系擔任主要教學工作,並給予優厚的待遇。當時正值“下海熱”。家人勸他説:“深圳是經濟特區,待遇又好,去了也是當老師,照樣能教學生啊!” 嚴高鴻終究還是謝絕了。

  關心老同志,幫助新同志,熱情為每一個有求於自己的學員提供幫助,卻從來不向組織上伸手,這是嚴高鴻31年教授生涯中最常見的“風景”。

  無論在教研室,還是在編輯部,遇到“思想疙瘩”的同志,都願意找嚴高鴻交交心。曾經的教研室主任方雲光讚揚説:“嚴高鴻不僅學問一流,做人做事更是一流。”

  在嚴高鴻口中,對戰友們永遠都是“同志加兄弟”。

  “老弟,昨天下午和今早痛得厲害,明天新聞系4個博士生開題,已無法更改,後天能否去八一醫院查一下?添麻煩了。嚴高鴻”這是嚴高鴻生前發出的最後一條短信。

  18日上午7時45分,嚴高鴻第一個走進答辯會場。答辯開始後,嚴高鴻凝神細聽學員的論文陳述,不時拿起筆來記下自己的意見,並對博士生劉大勇的論文進行15分鐘的講評。

  10時30分許,嚴高鴻高昂的頭突然低垂下去,呼吸變得異常急促。送到醫院半小時後,這位堅守信仰、“播火”不息的忠誠戰士與世長辭。醫生在診斷書上寫道:心源性猝死。

  噩耗傳來,人們沉浸在無限的悲痛中。

  2010年12月23日,嚴高鴻去世後的第五天,江蘇省高校學報研究會成立25週年紀念大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開始前,一向敬重“老大哥”黨性人品的會議代表們,集體為他默哀三分鐘。

  在嚴高鴻的追悼會上,南京政治學院政委程建國説:“教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係千千萬萬‘舉旗人’的培養,關係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嚴高鴻就是南京政治學院師魂的化身。”

  人物小傳

  嚴高鴻,1948年4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1969年2月入黨,1977年7月畢業于南京大學,1979年2月從部隊選調入南京政治學院任教,學院“首屆名師”和馬克思主義哲學、軍事思維學科&&人,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科研長達31年,相繼主持6項國家、軍隊和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出版著作和教材16部,先後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第一屆“軍事科學版精品名著”獎。2008年,榮獲“第二屆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和“全國高校社科學報事業突出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