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雙百”人物中的共産黨員:秦文貴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0日 16: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雙百”人物中的共産黨員

秦文貴。 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4月10日電(記者安蓓)他將人生最美好的17年青春留在了我國海拔最高、環境最艱苦的青海油田;他拒絕國外石油公司的高薪聘請,毅然選擇報效祖國的石油事業;他紮根戈壁荒原,走出了一條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在苦幹、實幹中鍛鍊成長的閃光之路。

  秦文貴1961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學科&&人”。

  秦文貴生長于河北省平山縣樹石村,是恢復高考後村裏的第一名大學生。1982年,21歲的秦文貴從華東石油學院開發係鑽井工程專業畢業後,滿懷一腔熱情,奔赴遠在大西北的柴達木盆地,來到我國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青海油田工作。

  青海油田所在的柴達木盆地蘊藏著豐富的能源和礦産資源,被稱為中國西部的“聚寶盆”。然而,這裡平均海拔2700米以上,“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生命的禁區。

  剛剛來到柴達木盆地的秦文貴頭昏腦漲、胸悶氣短、鼻血不止、輾轉反側。但憑著堅定的信念,秦文貴從這裡開始了由一名大學生向柴達木石油人的轉變。

  秦文貴在鑽井戰線的長期實踐中逐步鍛鍊成長。在實踐中,他深深感到,石油工業的發展必須充分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的作用,尤其是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應當義無反顧,肩負起這個重任。他刻苦鑽研技術,勇於探索,頑強攻關。在秦文貴主持下,青海油田先後完成了高海拔地區油田多項科研項目,推廣了數十種新技術、新工藝,破解了大量生産技術難題,使兩個月在青藏高原打成一口井的夢想成為現實。

  他主持完成的鑽井簡化套管科研項目,成功打出4口深開發井,每口井節約技術套管2500米,節約綜合鑽井成本近700萬元。在攻關的180多個日日夜夜裏,34歲的秦文貴一頭黑髮竟成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