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農副産品漲價態勢初步遏制 穩物價仍有三大難題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2日 05: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漲價潮來襲

  從11月中旬開始,我國各級政府掀起了穩定物價的“政策風暴”。系列價格調控舉措是否已産生效果?各地穩定物價的形勢如何?各級政府將如何進一步落實相關控價措施?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京、重慶、遼寧省、四川省等地採訪中發現,目前農副産品價格過快上漲勢頭初步遏制,部分品種價格已經有所回落。

  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流動性過剩引發的通脹預期和“雙節”來臨等多種因素影響下,進一步穩控物價仍面臨較大壓力。有關專家認為,蔬菜等農産品的價格受氣候和季節因素影響特別大。隨著天氣的轉冷和“兩節”臨近,農副産品的價格波動還會呈現,政府對物價的調控不能放鬆。專家們強調,並不是説不允許出現價格的波動,而是要防止不合理的波動,防止投機商借機放大價格波動。

  效果

  部分農産品價格回落

  11月30日上午,《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瀋陽“十二線農貿市場”碰到了前來買菜的鐵西區居民王金艾,她告訴記者:“雖然感覺菜價還是比較高,但是與前些日子比確實降了一點,按家裏一天所需購買菜量計算,大約能省4元錢左右。”記者看到,市場裏近半數蔬菜價格有所回落,其中以葉菜降幅較大,菜花、油菜每公斤批發價格降至2元左右,較上周下降20%。

  據瀋陽市物價部門最新監測,最近一週當地市場20種應急監測蔬菜品種中,其中14種止漲回跌,有10種降幅超過10%,平均價格5.2元/公斤,雖然下雪但未影響蔬菜價格波動。11月30日,西紅柿5.25元/公斤,綠茄子5元/公斤,蕓豆7.25元/公斤,青椒5 .75元/公斤,韭菜5 .5元/公斤,較前一日下降8.33%。

  “這段時間蔬菜價格回穩,一是蔬菜主産區冷空氣來得晚,對蔬菜生産沒有造成很大的衝擊;二是政府的調控對穩定菜價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些地方通過市場的監控監測,各地對蔬菜的運輸堅決執行國家的綠色通道政策,促進了菜價的回穩。蔬菜受氣候和生産季節的影響很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菜價的波動具有很強的合理性。最近這幾年,地方政府對蔬菜生産的調控能力下降,採取的有效措施比較少,菜價本身的波動又因為政府調控的不到位而放大。”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説。

  另一路《經濟參考報》記者從11月初開始連續走訪成都市城區多家農貿市場。記者採訪發現,土豆、青椒、洋蔥、黃瓜等價格基本穩定,而萵筍、芹菜、豌豆苗等價格則持續回落。以萵筍為例,11月初批發價為每斤0.85元,目前是0.4元;城區零售價11月初為每斤2元左右,目前為0.8元。成都通過健全流通網絡、推動産銷對接、規範農貿市場等手段,著力完善農産品市場流通體系,穩定菜價效果明顯。

  難題

  價格調控難度加大

  “蔬菜産區和銷區分離的格局在加速形成,過去蔬菜生産主要是在城市郊區,現在是越來越遠離郊區,城市蔬菜的自給率嚴重下降,像這幾年北京、天津的蔬菜種植面積下降了近50%,上海下降了近20%。過去城市自給率高,政府的調控能力強,現在産區遠離城市後就很難調控。在蔬菜生産的這種新格局下,如何進行調控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李國祥認為。

  儘管各地的價格調控取得初步成效,但一些蔬菜價格仍在高位運行,一些城市甚至出現城鎮菜價“倒挂”現象《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中發現,重慶城鎮蔬菜價格存在“倒挂”現象:相比于生活成本,重慶部分區縣蔬菜價格總體高於主城區,而鄉鎮價格又要高於區縣。有關人士認為,重慶區縣、鄉鎮居民收入水平要遠低於主城區,反而要承受比主城區市民更高的菜價,這是亟待解決的不公平現象。同時,價格“倒挂”本身也説明目前蔬菜價格構成的複雜性,這一現象的存在也加大了政府調控菜價的難度。

  據重慶農業部門長期價格監測表明,重慶主城區蔬菜價格與部分區縣和鄉鎮相比,相對較低;而在同一縣域範圍內,鄉鎮菜價又要比區縣要高,形成較為明顯的價格“倒挂”現象。以11月以來的青椒批發價為例,重慶主城區盤溪市場價格在2.6元/公斤至2.8元/公斤之間,而雲陽縣富正農貿市場價格則超過3.5元/公斤,長壽區晏家農貿市場在3.2元/公斤左右。

  相關人士認為,雖然目前政府已出臺加強大城市蔬菜供應能力、減免攤位費、拓寬綠色通道等措施調控菜價。但要解決價格“倒挂”引起的“收入低的群眾反而吃貴菜”的情況,還是要以加快建設與中小城市、城鎮相配套的蔬菜基地著手,提高其蔬菜供應能力。在為大城市建“大菜園”的同時,也要為區縣和城鎮配套建好“中小菜園”,形成完善的蔬菜供應體系,從根本上降低蔬菜價格。同時,還宜加強與區縣、城鎮配套的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建設,減少流通環節,增加直供渠道,減少中間成本。

  另外,《經濟參考報》記者從遼寧省物價監測部門了解到,近期蔬菜價格與全國一樣出現上漲,與去年同期相比許多品種高出40%左右,綠茄子、土豆、芹菜、甘藍、西紅柿等漲幅同比超過70%,大白菜、芹菜漲幅超過100%,價格調控仍面臨嚴峻形勢:

  一是天氣越來越冷,菜價繼續回落空間有限。每到“雙節”來臨,居民對農副産品的需求都會增加,面臨上漲壓力,今後一段時期,調控壓力和當前穩價壓力的疊加效應,會讓物價調控形勢更為複雜,必須做長遠考慮。

  二是穩價需要全國一盤棋,區域性調控很難奏效。遼寧省物價局有關負責人分析,這一輪物價上漲原因很複雜,不能僅靠行政手段限價;全國市場已經一體化,如果僅靠一省一市區域性調控,這個地方價格下來了,供應量就會立即下降,貨源流到價格高的地區,因此必須堅持一盤棋調控。

  三是通脹預期引發居民恐慌性“搶囤”仍未緩解,可能會助推物價上漲。

  對策

  繼續落實系列控價政策

  “對於蔬菜這樣的快速消費品,政府真正要做的還是搞活流通,建立大型的蔬菜産銷對接平臺,減少中間環節,讓農戶直接和零售企業建立購銷合同。蔬菜的深層次問題主要是中國的農副零售市場發展緩慢,物流體系不健全,全國道路運輸是各省自治的,省與省之間存在著相關利益矛盾。未來中國蔬菜種植會形成地域非常鮮明的發展特點,也就是説一個地方專門種植一種蔬菜,那樣就需要高度統一發達的物流體系,才能夠有效、低成本的將蔬菜運抵全國各地,這是發展的趨勢。應該加大對相關産品生産的監控,組織貨源,繞開中間環節,直接進入超市。”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四川省的採訪中發現,目前成都已形成了以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為載體,以産品集散、現貨交易為主要方式的農産品流通渠道,農産品流通基本上處於市場化交易狀態。

  “完善市場流通體系,讓農産品便捷地進城,有利於農民增收致富,也能讓市民買上便宜菜。”成都市商務局局長郭啟舟介紹,近年來,為促進農産品流通,成都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其中包括:開通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對龍頭企業實行稅費減免,加大對農産品加工、零售企業的資金扶持等。特別是鼓勵商業零售企業與當地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建立直接採購關係。

  一直以來,物流、儲藏是鮮活農産品損耗最大的環節,一些綠葉菜甚至損耗達到兩三成,直接推高了菜價。為此,今年成都出臺政策對流通企業和批發市場建設、改造農産品冷鏈系統、配送中心等項目投資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給予最多30萬元的資金補貼。

  對於進一步平抑菜價,專家建議,一是作好規劃,形成一批佈局合理、滿足需求、品種豐富、調控有力、檔期均衡的農産品生産基地。二是扶持龍頭企業,當前各家農戶分散經營的狀況,不利於組織流通和産銷對接,可通過龍頭企業組織農民進行規模化生産。三是支持流通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降低中間環節的損耗和成本。四是組織階段性、日常性的農産品推介和産銷對接活動。

  面對價格調控形勢的複雜性,各級政府對於進一步平抑農産品價格都在繼續落實一系列的措施。在遼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副産品供應和物價穩定工作。今年前10個月,遼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與東北其他地區相比,分別低於黑龍江、吉林兩省1.1和1個百分點。近日遼寧省政府接連採取穩價對策,24個部門聯合出手,繼續落實一系列調控政策:

  一是啟用價格調劑金穩定市場,增加生産和供應能力。據遼寧省物價局局長趙希偉介紹,全省共徵收價格調節基金2.3億元,已投放近6000萬元用於菜籃子工程建設、農産品運輸補貼等。今後將繼續加大價格調節基金投放力度。

  二是降低流通成本。從12月1日起,裝載鮮活農産品的車輛在遼寧省各收費公路一律免費通行。

  三是提高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水平。

  此外,遼寧省還將加強對糧食、肉蛋、蔬菜、食糖等主要農副産品的實時監測和預警,並提前做好應急保障預案,應對市場異常波動。定期巡查市場,打擊囤積居奇、散佈虛假價格信息、哄抬物價、變相漲價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價格惡性炒作事件。

  (記者石慶偉 汪偉瀋陽報道;陳健成都報道;李松重慶報道;白田田 史麗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