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錢偉長生平至少2大貢獻 參與制定12年科技規劃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30日 13: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大學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錢偉長逝世

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教授30日早晨在上海逝世。

  一、新中國誕生,他忙碌且自信

  這時候的錢偉長,年富力壯,激情四溢,就像絕大多數從資本主義國家回來的高級知識分子一樣,懷著報國之心,急切地希望把他們所掌握的世界科技發展動向、最新的知識、先進的學術思想和教育理念奉獻給周圍的同事、所在的單位和自己的國家。

  1949年至1956年,錢偉長在清華大學、在國內外學術界、在國家事務方面,都顯得很是忙碌而且總是自信滿滿。在清華大學,他于1949年成為首屆校務委員會常委兼副教務長(剛解放頭幾年,沒有任命新的校長,由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葉企孫主政,教務長是周培源,還有一位副教務長是費孝通),1952年升任教務長,1956年升任副校長(校長是蔣南翔)。在學術界,他是全國力學學會的負責人之一(還有周培源、錢學森、郭永懷),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創辦者之一併任副所長(所長是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院自動所與自動化學會的創辦人,是中國科學院1955年首批學部委員之一。在國家事務方面,他是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委員、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兼副秘書長、中華科學工作者聯合會常委兼組織部副部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務委員。

  在1949年至1956年的短短幾年間,錢偉長為我國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至少做出了兩項影響深遠的貢獻。一項貢獻是作為主要執筆者之一參與制定了我國《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簡稱“十二年科技規劃”);還有一項貢獻是他和周培源、錢學森、郭永懷一起,為確定我國力學發展方向及力學人才培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十二年科技規劃”是新中國建立後由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制定的第一個科技發展規劃。規劃工作由周恩來總理直接領導,副總理陳毅、李富春、聶榮臻主持,召集了來自全國各行各業600多位專家、學者,集中住在北京西郊賓館,費時近半年(1955年秋至1956年春),確定了57項任務。在規劃過程中,當規劃工作領導小組向國務院彙報的時候,周恩來提出要從這57項任務中找出特別緊迫的需要國務院支持的項目。規劃工作領導小組又另外組織了一個“緊急措施小組”,這個小組成員包括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黃昆、羅沛霖、王大珩、馬大猷等人,按照吳明瑜的説法,“他們都是中國科技界精英中的精英。”

  吳明瑜,時任中國科學院政策研究室主任,是“十二年科技規劃”的參與者,也是以後鄧小平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講話稿的主要執筆者。“緊急措施小組”經過討論,提出了6項內容,即原子彈、導彈、計算機、半導體、自動化技術、無線電電子學。因為前兩項作為國防尖端項目,由國家另行安排,因此,就寫出了需要重點發展的計算機、半導體、自動化技術、無線電電子學“四大緊急措施”的文件。這個文件引起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隨即決定在中科院新建了3個研究所和1個研究室,即計算機、自動化、無線電電子學三個研究所和在物理研究所內新建半導體研究室,還從各個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中抽調了一批優秀學生進入研究所、室。錢偉長受命籌建自動化所並任所長。這四大緊急措施不僅是由當時世界科技發展形勢所決定,也是代表世界技術革命的標誌性領域,而且和當時中央決策的原子彈、導彈的“兩彈”計劃相一致。到1960年,蘇聯專家撤離中國以後,更顯示出這個規劃的超前性、正確性。

  當年,在“十二年科技規劃”工作結束時,周恩來特別提到了錢學森、錢三強和錢偉長的貢獻,稱他們為“三錢”。從此,“三錢”之名享譽九州,成為那個時代青少年仰慕的科學明星。

  中國力學界認可一種説法,即周培源、錢學森、郭永懷和錢偉長是中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周培源,生於1902年,卒于1993年,江蘇宜興人,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1924年清華學校畢業,1928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29年回國,在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任教授。解放後,先後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副校長、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主席,曾任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屆副主席。錢學森,生於1911年,浙江杭州人,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父”,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38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曾任中科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郭永懷,生於1909年,卒于1968年,山東榮成人,應用數學與力學家,1935年北京大學畢業,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就讀碩士,1945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7年回國後,歷任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從青海實驗基地乘飛機回北京彙報工作,飛機降落時發生墜毀事故,在失事現場,人們發現他和警衛員的遺體緊緊擁抱在一起。他們是在飛機墜毀前用身體夾住了裝有寶貴科研資料的公文包,在令人心碎的遺骸中居然完整無損地保住了資料。同年12月,國家內務部追認郭永懷為革命烈士。錢偉長和上述三位科學家,在科學、教育事業方面有著很親近的關係。

  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十二年科技規劃”規劃工作領導小組秘書和中科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的鄭哲敏,在2006年4月舉行的中國科學院“紀念十二年科技規劃制定50週年”座談會上,回顧那一年參加力學科學規劃的歷史時説:“力學學科以錢學森的‘技術科學思想’(筆者注:也有學者稱為‘工程科學思想’)為核心,為國防和經濟建設服務,引導工程的發展。當時力學人才非常少,力學知識非常淺,與航空、航天需求形成巨大缺口。錢學森、錢偉長緊急籌辦力學研究班,希望在短期內培養有工科背景的複合型力學人才。在十二年科技規劃以後,第一個力學班于1957年2月開課,錢偉長、郭永懷親自執教,第一批學生120人。同一時期,錢學森積極籌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力學所以為國家服務、特別是為國防服務為目標,以‘技術科學’為指導思想,為我國的‘兩彈一星’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於我國力學以“技術科學思想”為核心、力學工作者要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的思想,錢偉長在1956年2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力學大會學術報告中,有著更詳盡的闡述。時過29年以後,他在1985年山東省力學學會成立大會上講話,再次闡述了上述思想。另據當年中科院秘書處負責人、力學所籌建者之一的朱兆祥回憶説:錢學森回國後,中科院副院長吳有訓曾對他説:“院裏的意思是,趁錢學森回國之際,把力學研究所建立起來,可以以錢偉長在數學研究所建立的力學研究室為基礎,再加一些研究人員。此事已經和錢偉長、周培源醞釀過,大家都贊成錢學森當所長、錢偉長任副所長。”錢偉長于1953年在數學研究所內創立了力學研究室,力學研究所則建立於1956年1月。

  從“四大緊急措施”的提出到力學所、自動化所的創建,為我國後來“兩彈一星”的巨大成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錢偉長的貢獻是不應該被遺忘的。

  大概是因為錢偉長在科學上取得的成功和快樂,都是從敢想、敢做開始的,所以他不但在科學問題上,而且在社會問題上也常常標新立異,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並因此在1957年以後遭受長達20年的誤解和不公正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