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主席中東之行大家談】攜手同做自主發展道路實踐者

新聞頻道 中國青年網 2016年01月22日 14:4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埃關係是中國同阿拉伯國家關係的起點,代表了中阿關係的高度和溫度。在開啟訪問埃及的行程前,習近平1月19日在埃及報紙上發表署名文章,對中阿關係提出四點主張:中阿要做自主發展道路的實踐者;中阿要做地區和平的捍衛者;中阿要做互利合作的推動者;中阿要做文明多樣性的倡導者。這被媒體廣泛解讀為將成中阿友好關係的壓艙石。

  早在2014年的中阿合作論壇上,習主席就曾講到過“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鞋子適不適合,穿鞋的人最懂,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適不適合,這個國家的人民最有發言權。各國之間講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自主選擇的制度和發展道路。中東國家矛盾複雜,熱點眾多,中國為化解分歧,解決爭端,保持了最大的耐心,為政治解決留出了最大的空間。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風雲激蕩的形勢下,中國和埃及的關係能夠保持基本良好的發展態勢,就是基於彼此的這種尊重。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埃都強調維護敘的國家統一,立場相近也是基於此。國家和民族的道路,是在不脫離歷史文化傳統和經濟發展現實的前提下,由本國人民自主探索,有序推進的,中國對此感同身受,所以才會深刻理解。

  上世紀90年代末,蘇東劇變冷戰告終,當時以弗朗西斯·福山為代表的西方學者們迫不及待拋出“歷史終結論”,認為西方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就是終點,道路只此一條。而當代中國對於發展道路的成功探索,經住了錯誤思潮的挑戰,接受了歷史的檢驗,中國的崛起也使福山後來自己都承認“人類思想寶庫需為中國傳統留有一席之地”。

  獨立自主走一條自己的路,這是中國歷史上革命,建設和當前改革的立足點。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全新實踐前,毛澤東説 “照抄是很危險的,是要吃虧的”,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反復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今天,面對民族復興關鍵階段上的改革重擔,習近平也在道路選擇上強調一個“自”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真正要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的發展道路在造福本國民眾同時,也在為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著思考的樣本和經驗。同樣,“沒有人比中東人民更了解中東的歷史經緯,更清楚中東的何去何從。”中東人民“只有堅持走自己的路,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長”。

  中埃都是文明古國,更是經過長期艱苦鬥爭取得民族獨立的發展中國家,所以對不干涉內政原則,尊重彼此自主探索發展道路建立起來的互信才倍加珍惜。中國更願與中東三國攜手同做自主發展道路實踐者,如奔流向前的尼羅河水般傳承傳統文化,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挽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青年網評論員 李鵬)

編輯:安夢瑩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