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主席中東之行專家談】阿拉伯國家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夥伴

新聞頻道 環球網 2016年01月19日 18:4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伍亞飛

  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論壇成立十週年之際,習近平主席在北京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做了題為“弘揚絲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演講,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共建“一帶一路”規劃藍圖,提出中阿攜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阿拉伯夢”,提出要與阿拉伯國家共同弘揚絲路精神,促進文明互鑒。

  2016年將迎來中國與埃及建交60週年紀念,也意味著中國開啟與阿拉伯國家外交關係迎來第一個甲子。回顧中阿交往的歷程,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與恢宏厚重的伊斯蘭文明,因絲路相交相知。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求知,哪怕遠到中國”,在伊斯蘭世界廣為傳誦。鄭和的寶船也在阿拉伯半島多次停靠,指南針、火藥、印刷術等發明,也隨著精明、勇敢的阿拉伯商隊和伊斯蘭文明的繁盛,從亞細亞的東方到達了歐羅巴的西方,為東西方文明交融架起了橋梁,走在了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

  當前,放眼中東,恐怖活動猖獗、衝突綿延不絕、難民流離失所,絲路西端的輝煌不復耀眼。但承載了太多歷史記憶的土地,不會自甘沉淪,而是努力從自身文明文化的積澱中尋找出路,同時也把目光投向亞洲的東方,投向絲路東端的中國。阿拉伯學者著書《文明的追隨-中國的崛起與阿拉伯人的未來》,回顧阿拉伯復興事業,聚焦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經驗,提出借鑒中國崛起模式,通過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實現阿拉伯人希冀已久的“阿拉伯夢”。中國在為實現全體人民更美好生活的中國夢同時,也在向西望,關注著中東的激蕩變化,將古老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交匯之地,劃入“一帶一路”的藍圖,視阿拉伯國家為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和重要夥伴。

  六十年來,中國在同阿拉伯國家交往中,始終秉持平等交流、開放包容理念,秉持不同文明相互借鑒、博採眾長原則。中阿雙方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創造了不同社會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傳統的國家和諧相處的典範,正所謂“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

  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活動豐富多彩。2014年以來,首屆文化部長論壇、城市論壇、第六屆文明對話研討會、第三屆阿拉伯藝術節、第三屆中阿校長論壇、廣播電視合作論壇、第四屆中阿新聞論壇、能源合作大會、第六屆中阿企業家大會等活動在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接連舉行。中國還在9個阿拉伯國家開設11所孔子學院和5個孔子課堂,提供孔子學院獎學金名額323個,為埃及、黎巴嫩培訓307名本土漢語教師。在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寧夏大學開設阿拉伯研究中心。2014年,有約1.5萬名阿拉伯國家留學生在華學習。中阿間的文化交往靜水流深,滋潤著中阿友誼之樹。

  古語説,為者常成,行者常至。關心、關注中阿傳統友誼的朋友們將繼續努力,和阿拉伯朋友一道,遵循“一帶一路”的規劃,讓中阿文化交流、文明互鑒之花開得更加艷麗,讓文明的守望成就絲路的輝煌。(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編輯:程祥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