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對非洲人民有著深厚感情的習近平主席兩訪非洲,他以特有語言風格講述了十個中非人民之間的動人事跡,或溫馨感人、或振奮人心,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聆聽。
圖為:2015年12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拉雷同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舉行會談。
故事一:中國支持南非人民反對種族隔離鬥爭
“中國和南非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兩國人民友誼歷久彌堅。早在南非人民反種族隔離鬥爭時期,中國人民就堅定支持南非人民爭取平等、自由、解放的正義事業,同南非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結下了深厚情誼。”
——2015年12月1日,習近平在南非《星報》發表題為《讓友誼、合作的彩虹更加絢麗奪目》的署名文章。
背景資料:
1948年至1991年間,南非共和國實行種族隔離制度,對人種進行分隔(主要分成白人、黑人、印度人和其它有色人種)。然後依照法律上的分類,各族群在地理上被強制分離。中國作為支持南非反種族主義的國家,一直堅定不移地支持南非的反種族主義鬥爭。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和人民始終堅決支持南非人民爭取種族平等的鬥爭。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上,中國與其他西亞國家一道譴責南非白人當局的種族主義政策,周恩來總理指出:“這種行為不僅是對人權的粗暴侵犯,而且是對公認的基本價值原則和人類尊嚴的否定。”在南非種族隔離時期,中國積極響應國際社會的號召,不與南非種族主義政權發生任何關係。
2013年12月5日,南非“國父”、前總統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因病逝世。習近平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並以個人名義,對曼德拉逝世表示深切哀悼。習近平在唁電中表示,曼德拉先生是享譽世界的政治家,在漫長的歲月裏,領導南非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反種族隔離鬥爭的勝利,為新南非的誕生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習近平指出,曼德拉是中南關係奠基人之一,生前兩次訪華,積極推動中南各領域友好合作。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他為中南關係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
故事二:津戰士現在還唱《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
“中國和津巴布韋雖然遠隔萬里,但聯結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深厚而牢固。在津巴布韋民族解放鬥爭時期,兩國人民並肩戰鬥,結下了難忘的戰友情。我聽説,許多當年在中國國內和坦桑尼亞納欽圭阿營地接受中方培訓的津巴布韋自由戰士,至今仍會哼唱《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等歌曲,這令我非常感動。”
——2015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津巴布韋《先驅報》發表題為《讓中津友誼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芳華》的署名文章。
背景資料:
津巴布韋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鬥爭期間,得到了中國的大力支持。當時津巴布韋“解放軍”中有一批人接受過中國的軍事訓練,他們在學習中國軍隊戰略戰術的同時,也學會了中國的革命歌曲。據津巴布韋語言學家彭維尼回憶,當年在津軍中流傳最廣泛的革命歌曲是《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這首歌在鼓舞士氣、增加團隊凝聚力和廣泛團結群眾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
圖為:2015年9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南非總統祖馬。
故事三:“非愛不可”的媽媽團體
“中津友好也在兩國人民心中生根發芽。據我了解,旅居津巴布韋的華僑中間有一個名為‘非愛不可’(Love of Africa)的媽媽團體,還有一位連車牌號都被當地孩子熟知的‘程爸爸’(Father Cheng)。他們多年如一日給當地孤兒送去關愛和溫暖,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中津友好的‘現在時’,也培育著中津友好的‘將來時’。”
——2015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津巴布韋《先驅報》發表題為《讓中津友誼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芳華》的署名文章。
背景資料:
近年來,津巴布韋因西方制裁經濟不景氣,人民群眾生活艱難。當地一些民間組織向中國駐津巴布韋大使館和華人社團發出邀請,希望華僑華人積極參與他們的活動,獻出一片愛心。中國駐津使館、中資企業、華僑華人社團于2009年共同發起“關愛艾滋病孤兒”的獻愛心活動,不間斷地向當地弱勢群體捐助各種物品和現金,這種積極回饋社會的行動得到了津巴布韋政府和老百姓的稱讚。
津巴布韋華商聯合會、北方同鄉會等華人組織在中國駐津大使館的協助下發起了向津艾滋病孤兒獻愛心、為農村貧困中小學生助學、領養艾滋病孤兒等關愛活動。中國駐津巴布韋大使館和當地華僑華人積極參與當地民間組織舉行的“津巴布韋新希望:救助一名兒童,改變整個世界”慈善活動,向幾所小學、孤兒院捐贈了大量物品,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不管是“非愛不可”媽媽團,還是這位“程爸爸”,都是當地眾多愛心華僑中的一份子,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大愛無疆的內涵,成為增進中津兩國友誼的民間使者。
故事四: 一對小獅子
“穆加貝總統訪華時代表津巴布韋人民贈送給中國人民一對小獅子,現已正式落戶上海野生動物園。它們被命名為‘津津’和‘菲菲’。在中文中同‘津巴布韋’和‘非洲’諧音,寓意中津和中非友好。它們已經成為中津友誼的使者,受到中國人民特別是小朋友們的喜愛。”
——2015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津巴布韋《先驅報》發表題為《讓中津友誼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芳華》的署名文章。
背景資料:
2014年8月,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來華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提出向習近平主席贈送一對非洲幼獅作為國禮。這對幼獅為一公一母。公獅年齡近2歲,身材魁梧,體重達70千克;母獅年齡近3歲,眉清目秀,體重80千克。津巴布韋駐華大使保羅·奇卡瓦説,獅子是津巴布韋最重要的五種動物之一,是津巴布韋具有象徵意義的動物。津巴布韋人民希望通過贈送幼獅向中國人民表達津巴布韋人民的熱忱和感謝,增進中津友誼。
圖為:2015年9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卡比拉。
故事五:3位華僑勇救剛果12人
“2012年年12月的一天夜裏,布拉柴維爾突降特大暴雨,郊區一些房屋被淹。3位受災的中國華僑本已脫離險境,但當他們發現鄰居對險情還毫無察覺時,又毅然冒著生命危險遊到快被淹沒的房屋邊,奮力扒開屋頂,救出了12名剛果鄰居,其中包括5名兒童。他們的義舉得到當地居民交口稱讚。”
——2013年3月29日,習近平在剛果共和國議會發表題為《共同譜寫中非人民友誼新篇章》的重要演講。
背景資料:
2012年12月9日淩晨,剛果首都布拉柴維爾市突降暴雨,市郊一居民聚集區遭暴漲河水衝襲。事發時,租住此地房屋的三名中國商人率先驚醒並逃出屋外。當他們發現鄰近居住的剛果居民仍在熟睡且其房屋已被洪水圍困後,奮不顧身毅然衝向受困者房屋,叫醒剛果鄰居並奮力掀開屋頂將其中12人(包括5名兒童)救出。中國駐剛果(布)使館聞訊後,劉存孝參讚率領事幹部趕往受災華僑的臨時居所,向他們表達了親切問候,並對他們奮不顧身營救當地居民的義舉給予表揚。
12月10日,剛果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布拉柴維爾快訊》在對這次造成至少9人死亡、數百人無家可歸的水災進行報道時,特別提及了中國僑民對當地居民施救情況。三位中國華僑臨危不懼、奮勇救人的行為受到得救者及當地居民高度稱讚。
故事六:中國玉樹的剛果小學
“2010年4月,中國青海玉樹發生強烈地震後,剛果政府慷慨解囊,向災區捐建了一所小學,薩蘇總統親自將其命名為‘中剛友誼小學’。現在,災區的孩子們有了寬敞的新校舍,他們可以安靜讀書學習,在運動場上奔跑歡笑。該校全體學生在寫給薩蘇總統的感謝信中動情地説:‘鳥兒因為有了天空的廣闊而更加自由,駿馬因為有了草原的寬廣而更加健壯,鮮花因為有了陽光雨露而更加艷麗,我們的生活因為有了剛果政府和人民的幫助而更加美好。’”
——2013年3月29日,習近平在剛果共和國議會發表題為《共同譜寫中非人民友誼新篇章》的重要演講。
背景資料:
2010年4月14日,中國發生玉樹地震。剛果共和國總統薩蘇在第一時間發電慰問。4月底,薩蘇在參加上海世博會開幕式時表示,剛果共和國方面希望在玉樹災區捐建一所小學。中方慮及玉樹位於青藏高原,建設捐建一所完整的寄宿小學成本較高,對剛果共和國這個人口僅300多萬、當時尚為“重債窮國”的非洲國家來説負擔會很重,故建議剛果方面僅捐建學校的一座教學樓或圖書館。薩蘇得知中方的建議後,隨即表示:“不,剛果要捐建的是一所小學,一所完整的小學,不管造價多高,剛果都會承擔。”
經過雙方協商,剛果共和國政府捐款1600萬元人民幣重建稱多縣文樂中心小學。2011年6月工程開工。2012年7月,“剛果援建的中剛友誼小學竣工儀式”在稱多縣舉行。2012年9月,該小學正式投入使用。學校佔地42625平方米,是震前孤兒學校的4倍多;校舍面積10483平方米,是震前孤兒學校的近7倍;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綜合實驗樓、食堂、學生和教工宿舍以及標準籃球場和塑膠跑道運動場,能容納240名學生就讀。
孩子們心懷感恩,時刻銘記著剛果政府及人民對玉樹、對她們的這份深情厚誼,孩子用稚嫩的手書寫了一封封飽含感恩之情的信,以表達對剛果政府和人民的感謝。剛果共和國克服自身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充分體現了剛果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體現了非洲人民對中非傳統友誼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