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專家:“十三五”要高度重視企業轉型

中國新聞光明日報 2015年11月11日 15:4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表1

  “十二五”是企業轉型的時間節點,“十三五”是企業轉型的關鍵階段

  依照國民生産的收入法計算,GDP=固定資産折舊+城鄉居民收入+政府收入(財政收入減去對企業的補貼)+企業利潤,由於固定資産折舊的比例相對穩定,從增量角度考慮,大體可以認為GDP主要由城鄉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和企業利潤三大部分組成。依據表1的數據可以得出:“十二五”時期是我國企業發展演進歷史的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表1顯示,“六五”到“十一五”,每個五年規劃週期的城鄉居民收入平均增速都低於GDP增速和公共財政收入增速。在過去的30年中,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速不僅比GDP平均低2.5%,更比財政收入低8.3%。

  但在“十二五”時期,這一趨勢開始改變。“十二五”時期,城鄉居民收入增速第一次超過GDP增速,即城鄉居民收入增速為9.4%,GDP增速為8.2%。另外,與“十一五”時期相比,GDP增速下降了27.4%,財政收入增速下降了25.6%,城鄉居民收入反而上升了0.1%。

  在GDP由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和企業利潤構成的條件下,如果GDP增速下降,而居民收入不降反升,則意味著政府收入或企業利潤增速必須下降。自“十二五”開始,GDP的增速從年均9.8%以上,轉向年均8.2%甚至以下,GDP增速平均下降1.6%;而城鄉居民的收入從平均低於GDP增速的2.5%,轉變為平均高於國民收入增速的1.2%。如果這種趨勢在“十三五”得以延續,就意味著城鄉居民收入在GDP構成中的佔比必然擴大。在總收入增速下降的情況下,擴大的城鄉收入佔比只能通過財政收入佔比或企業利潤佔比的下降來獲得。“十二五”的實際情況是,財政收入下降了,但下降的速度要比GDP下降的速度慢,如果這種情況在“十三五”得以延續,則意味著企業利潤在GDP中的佔比必然趨於減小。這些數據分析説明,自“十二五”開始,居民收入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政府收入在GDP中的佔比不會有大的變化,企業利潤空間整體越來越小——“十二五”時期已成為我國企業轉型的時間節點。

  “十二五”已經進入收官階段,接踵而至的“十三五”顯然是企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可以預測,“十三五”時期,將是市場倒逼和政府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大量企業合併重組或分拆重組、企業不創新就無法生存的企業發展演變的標誌性階段。

  政府要努力實現投資轉型和規則轉型

  面對上述新的情況,政府需要未雨綢繆,提前佈局。

  一是要實現投資轉型。要加強對人和環境保護的投資,為企業轉型升級減輕負擔並創造條件。歷經30餘年的投資和建設,我國的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硬體公共服務設施明顯改善,有些基礎設施例如某些城市的機場甚至出現局部過剩的現象。但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社會性基礎設施,尤其是與人相關的軟體公共服務設施卻又明顯滯後,出現了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不匹配、高等教育的人才輸出和現實産業發展相脫節的現象。

  政府投資具有示範、引領和導向作用,只有確保投資方向正確,才能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把主要財力用於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廣義的社會保障水平、改善民生和環境保護上面。要加大對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的財政支出比重,提高基礎教育、基本醫療、社會保障、基礎研究、公共基礎設施等基本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的投資佔比,要把投資適當向廣大的農村傾斜。把廣義的社會保障支出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從目前的不到32%,至2020年,提高到37%以上;把環保投入佔GDP的比重,從目前的不足1.5%,至2020年提高到2%以上。

  二是要實現規則轉型。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釋放市場活力;維護企業間的公平競爭,建立並不斷完善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制度和規則體系,加速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的形成;加強知識産權法、專利法等相關法律體系的研究、完善、監督和執行,積極推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

  企業要主動完成認知轉型和能力轉型

  企業管理者要牢固樹立人是第一生産力的理念,從企業發展理念、戰略思路、規章制度等各方面切實加強創新人才的開發、培養和引進。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2014年針對2446位企業家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的企業家認為創新人才缺乏是目前妨礙企業創新工作的最主要因素。

  應當摒棄員工是成本的觀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産品的競爭優勢被認為是低勞動力價格帶來的低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把員工視為成本的觀念。事實上,員工更是一種財富,不僅是企業的財富,也是社會的財富。員工是創造財富的主體,與一般物質財富不同的是,員工有能動性,有學習能力,其創造財富的能力因之而會不斷變化。在企業良好制度和政策的激勵下,這種能力會不斷提高。

  企業自身還要完成能力轉型。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我國的勞動力、土地等各種要素成本日益增加,資源和能源的約束不斷增強,能夠迅速增大GDP的投資領域相對減少,出口環境短期內不可能有大的改善,而且消費增長相對緩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沒有投資那麼迅速,因此,經濟增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是必然趨勢。同時,由於工業領域産能的普遍過剩、全球技術進步週期加速、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需求出現個性化和多樣化趨勢,導致“十三五”時期企業間的競爭加劇,未來若干年,企業的合併重組和分拆重組將會風起雲涌,波瀾壯闊。在此背景下,企業必須審時度勢,勇於改革僵化的經營管理體制,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才能由弱變強,從大到強。

   (作者:王昊 單位:北京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此文為北京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2JGB018〕的階段性成果)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