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中國奇蹟“第二季”關鍵在提質增效

發佈時間:2013年09月12日 11: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新媒體專電(周應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致辭時指出,中國經濟現在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經濟運行是平穩的。李克強強調,“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後面的故事我們願意也希望更精彩。”

  從經濟高速增長的“第一季”,到轉型關鍵期的中國奇蹟“第二季”,未來靠什麼來支撐持續、健康發展?“改革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總理鏗鏘有力的回答傳遞出中國領導層銳意改革創新的決心,也讓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不可否認,中國正步入新的十字路口——經濟進入“轉型期”,社會進入“矛盾凸顯期”,改革進入“攻堅期”,增長進入“換擋期”。在複雜的形勢下,中國沒有再度出臺大規模刺激計劃,而是用一連串改革“組合拳”讓人眼前一亮。本屆政府開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此外,擴大了“營改增”試點範圍,積極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資源性産品價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領域改革。

  “經濟下行時,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經濟增速推高,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是權衡利弊,我們認為這樣無助於深層次問題的解決。因而選擇了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策略,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總理的表態不僅是説給外界聽,也是説給各級地方政府聽,必須下決心轉變發展思路,從過去的“要政策”統一到中央主導的調結構、促改革上來。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是不會長久的。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在推動經濟增長上走的是一條投資擴張型的發展道路,這是一條效果顯著的發展道路,中國的GDP連年保持高增長,並且在2010年達到了總量居世界第二的高峰,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面貌煥然一新,中國一些大城市的發展水平已經接近於發達國家。但是,進入最近十年,這種投資擴張型的發展模式遇到了挑戰,一方面由於過度投資,導致資源緊張,環境受到破壞,另一方面由於內需市場未能跟上,導致投資難以産出效益,這種模式的發展道路已經越走越窄。因此,早在上屆政府,就開始了經濟結構調整的部署,遺憾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風暴使中國延緩了經濟轉型的步子。

  但是,儘管對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從上到下都具有了清醒的認識,但在實際工作中卻還面臨不少困難,甚至也有一些“葉公好龍”的表現。今年上半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了下行,習慣於以經濟指標增長來“論英雄”的一些地方官員對此很不適應,迫切希望中央政府重啟加大投資力度的政策,希望央行再度啟用寬鬆貨幣政策來給市場增加活力。中央政府清楚地意識到,增加赤字,放鬆貨幣,這可能會收到短期的效果,但是對長期未必有利。

  中央政府的這一認知來自對以往經濟增長模式成敗得失的總結。因此,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中央政府保持了定力,沉着應對,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在這個過程中,中央政府一方面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在把握好對宏觀經濟的管理的同時,收縮對微觀經濟的過度參與和干預,以此來激發市場活力,着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向。從目前來看,這些舉措已經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的8月份多項經濟指標顯示,經濟下行的趨勢已經有所扭轉。

  未來,中國政府將繼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這是一個堅定而明確的目標。各級各部門應有緊迫感、責任感,應有真行動,以守土有責、只爭朝夕的幹勁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根據本地區本部門的特點,大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大膽改革創新,以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創新的動力和改革的紅利,來激發市場的活力,形成經濟增長的內生力量,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第二季 提質增效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