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支芬
支芬,女,58歲,漢族,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鄉高碑店村黨總支書記。
“高居皇道,碑寫千年,店賈萬家,村富民康”,這首藏頭詩説的是位於北京東長安街延長線上的千年古村—高碑店村。
高碑店村距天安門8公里,伴隨着城市化進程,全村2300畝耕地只剩下80畝工業用地,成了一個“叫農村無農業、稱農民無耕地、農轉居無工作”的“三無”村。
2002年,支芬調至高碑店村任黨總支書記。一開始,村民們沒把這位“外村來的”女書記放在眼裏。支芬用自己的實幹和真誠打動村民,挨家挨戶走訪,帶領村民走衚同、刨村史、尋能人,目的就是要讓村民們儘快富起來。
支芬不忍這樣一個千年古村就這麼“破敗”下去。她先從村裏環境治起,帶領村民用兩個冬天清理了污水橫流的通惠灌渠,遷走墳頭392座,制定了定時定點倒垃圾等制度,徹底改變了祖祖輩輩的生活習慣。
環境好了,還得讓村民有出路。支芬堅持“以黨建為龍頭,以産業支撐新型農村”的思路,帶領黨員幹部群眾,通過打造古傢具一條街,創辦傢具民俗園,籌建“文化新大街”等措施,帶動了村內國際民俗接待、非物質民俗文化等五大産業的發展。經濟總收入從2002年的755萬元增長到2012年的28億元,農民退休費從每月215元增長到每月1000元,人均收入突破2萬元。
近年來,支芬以民生幸福為導向,創新發展思路,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按照“三街、兩區、一園”的規劃格局,由村民自籌資金啟動新農村建設,把村西區的老舊房屋在原址統一改造為一層底商、二層民俗接待、三層村民自住的新農宅,徹底改變了以前道路狹窄、臟亂差的舊貌,形成了古色古香、錯落有致的新村風貌,村民通過出租底商等方式有了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在改善村內環境的同時保障了農民的長遠利益。
在去年的換屆選舉中,支芬同志再次滿票當選高碑店村黨總支書。
十餘年間,在支芬的帶領下,高碑店村先後獲得全國綠色小康村、首都文明村等多項榮譽。支芬也被授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等稱號,並得到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