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隋笑飛)在景區文物上刻字、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因航班問題大鬧機場……近年來,中國遊客出境旅遊時屢屢出現不文明行為,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
7月31日,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素質電視電話會議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劉奇葆強調,強化文明出遊意識,塑造國家良好形象。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數據表明,今年前5個月,中國出境旅遊3792.64萬人次。與此同時,中國遊客的購買力也迅速攀升,中國旅遊研究院公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公民出境旅遊花費980億美元。
這一切,無疑值得人欣喜。然而,在頗具實力的消費背後,一些中國遊客的自身素養卻似乎並沒有同時跟上。種種不文明行為被帶出國門,暴露出中國遊客文明素質教育方面的欠缺。
比如一些中國遊客常常把國內的“不拘小節”帶出國門,如隨處拋垃圾、在路邊長椅上脫鞋脫襪子、走累了隨處蹲下等;比如一些人我行我素,在國外一些公共場所,經常會有中文書寫的“請勿大聲喧嘩”等警示牌,但仍有人大聲説話;比如一些國人對於外國的文化和規定不以為然等。
專家分析指出,中國遊客海外不文明行為的産生有多方面原因,如我國公民整體文明素質與世界發達國家公民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部分出境遊客對不文明行為缺乏內在道德約束;部分旅遊經營者在服務質量、行前教育方面存在欠缺,對遊客不文明行為疏于引導和管束等。
旅遊,是一國國民文明素養的集中展示。五千年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帶出國的不應該只是消費力,還應該展示出國人健康文明的素質以及良好的國際形象。
人們看到黨和政府舉措頻頻——
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聯合頒布《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等指導性規範;國家旅遊局完善旅遊團行前教育、告知制度,制定文明出遊手冊和行前教育規範,督促旅遊企業規範經營、文明服務等;教育部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文明禮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拓展文明禮儀教育的方法途徑、切實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效等;商務部加強對外派勞務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引導境外中資企業加強文化建設等。
制定相關規則、規範旅遊市場、加強宣傳教育……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多措並舉,不斷提升中國公民文明素質,增強國家軟實力,塑造中國“文明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
人們看到社會各界積極努力——
旅遊協會通過定制度、定規則、發倡議等方式,督促旅遊企業規範經營、文明服務;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把文明旅遊與現代經營管理結合起來,主動承擔起面向遊客的文明旅遊宣傳、服務和引導責任;越來越多的旅行社通過“行前説明會”對導遊和遊客開展出境禮儀培訓;導遊、領隊形成“先知、會管、常提醒”的帶團工作方式,及時提醒和制止遊客的不文明行為等。
中國社科院新聞學所所長尹韻公説,文明出遊不僅顯示個人素質,更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假期走出國門,中國的形象就隨之展示給世界。因此,政府、學校、社會團體務必承擔起普及禮儀知識、加強公眾文明出遊的教育。
人們看到國人自身思考改變——
今年暑期,準備到國外旅遊的大學生小吳臨行前詳細了解當地付小費的慣例、用餐禮節、著裝規範等問題。她告訴記者,提前上網查找當地習俗和相關法律已經成為她每次旅行前必做的“功課”。
越來越多的國人認識到,走出國門,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都體現個人的文明素養,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中國形象。他們時刻審視自己的行為,做一個文明的人、一個高素質的人、一個為美景增色的人。
我們不能否認,中國遊客出境旅遊出現不文明行為,這是現階段我國公民整體文明素質水平的具體體現。然而,展望未來,有關部門將切實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普及文明旅遊知識;進一步加強對出境旅遊公民和相關人員的規範約束,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加強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營造提升公民出境旅遊文明素質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持從具體事情抓起,促進公民不斷提升道德素質。
遊名山大川、覽名勝古跡,當旅遊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也希望每位中國遊客都能從自身做起,讓文明公約內化於心、外見於行,讓文明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有關部門和遊客自身的努力,中國遊客帶給世界的將不僅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更是一個自信、有禮、文明的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