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北京8月1日電(記者郝薇薇)近年來,關於國人出境游陋習的新聞屢見不鮮。不過,當看到近日網上流傳的一組國人在法國盧浮宮水池裏泡腳的照片時,很多人還是會不由自主地“無語”與“汗顏”。
對於國人出境游的諸種不文明行為,早有反思,其中一個公認的看法是要入鄉隨俗,不能讓“外泄”的陋習影響國人在世界人民心中的美好形象。
問題是,難道我們只要陋習不外泄,顧好“面子”,卻不顧“裏子”嗎?大批游客不久前在杭州西湖集體洗腳的壯觀場景仍歷歷在目,為何反對聲反而不強?周遭時常會發生這樣的現象:排隊加塞,大聲喧嘩,亂扔垃圾,地鐵站裏一哄而上搶座,汽車橫衝直撞從老人小孩身旁呼嘯而過……
這些都無關國際形象,卻是一面鏡子,照得出一個人的品格與修養、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道德風尚與文明水平。為什麼我們對這些不文明行為熟視無睹,只有出了國門才覺得傷了“面子”?
其實,中國游客在境外出現這樣或那樣不文明行為,是現階段我國公民整體文明素質水平的具體體現。如今,每年中國出境游游客達數千萬人次。如果我們不在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上下功夫,做到文明禮儀錶裏如一,家裏家外都一樣,國人的種種陋習總會找到這樣那樣的外泄渠道。一句話,“裏子”應該比“面子”更重要。
作為禮儀之邦,需要的不單是規則,更要由內而生的自覺力量。借用社會學家費孝通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覺”理論,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只有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文化的精髓與優秀傳統,並以之界定自己,才是“文化自覺”。
費老認為,中國文化的本質大體是從中國人歷來講究的“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發展而來。顯而易見,國人的種種陋習和某些道德滑坡現象與上述文化傳統背道而馳。
所以説,文明禮儀,不是“面子”問題那麼簡單,它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更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成長與未來。文明禮儀,須先從“裏子”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