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滾動新聞

抗戰中的神秘之旅之二:血祭

發佈時間:2013年07月18日 11: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原標題:

  主講人簡介:

  薩蘇,著名作家

  2006年被新浪評為年度最佳寫作博客

  曾兼任《環球時報》駐日本記者

  主要著有《中國廚子》、《嫁給太監》、《夢裏關山走遍》、《北京段子》、《與“鬼”為鄰》、《國破山河在》等40余部作品。

  一支傳奇的隊伍,一段傳奇的戰事;

  一群傳奇的人物,一頁傳奇的歷史; 

  轉戰于白山黑水,轉移到蘇聯境內;

  十四年堅持抗戰,其悲壯可歌可泣!

  自1938年開始,在日本關東軍的殘酷進攻之下,東北抗日聯軍各部遭到沉重打擊,紛紛被迫向境外轉移,但他們的戰鬥並沒有因此結束。1941年,退入蘇聯的抗聯官兵經過休整,開始了打回祖國的努力。過江部隊派出抗聯的最後一張王牌——常勝將軍王明貴率領騎兵部隊發動入境作戰。王明貴的這次作戰結果如何?它又會對抗聯的命運及其未來的發展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敬請關注,《講武堂》7月6日10:18播出,

  著名作家薩蘇深度解密,《抗戰中的神秘之旅》之二:血祭。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講武堂》,經過在蘇聯境內的一段整訓,東北抗日聯軍的余部開始準備打回祖國。1941年2月,在黑龍江北岸一個不知名的蘇聯小山村裏面,一支精銳的中國騎兵正在準備出發。這支部隊清一色配著當時最優秀的馬槍、佩戴著軍刀,而且有著非常好的馬匹,人員都是從第一路軍和第三路軍精挑細選出來的經過百戰余生的老兵。

  當時這支部隊不單是裝備精良、配有電臺,而且還配備了非常強的指揮機關。那麼它的指揮部由誰組成的呢?參謀長王均是抗聯悍將,在建國以後擔任黑龍江省軍區司令員。政治負責人是來自第三軍的陳雷,他是建國以後黑龍江省的省長。特別是它的指揮官,抗聯三支隊的指揮官,是抗聯中號稱常勝將軍的王明貴。王明貴何許人也?在日本的《啊 滿洲》這本描述戰史的資料中,把王明貴稱為獰猛的中國將軍,獰是猙獰的獰,猛是兇猛的猛。王明貴的確不愧日本人所説的 “獰猛” 二字,他是東北抗日聯軍中被稱為常勝將軍的名將,在與日軍的作戰中十戰九勝。

  這一次王明貴向境內發動出擊的時候路線有一點特別,特別在什麼地方?如果把東北看做一個雞頭形狀的話,東北抗日聯軍主要的活動區域是雞的嘴部和頭部這些地方,也就是説東北的東部和北部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傳統活動區域。但是王明貴將軍這一次是從黑龍江省入境,然後穿透黑龍江省,一直打到哪兒呢?打到內蒙古,也就是向呼倫貝爾高原方向前進。他率領的這支部隊是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行動迅速而且裝備精良。他為什麼要朝這個方向打?我們一直在尋求這個答案,是不是東北抗日聯軍想在內蒙古這一帶建立新的根據地呢?現在看,當時東北抗日聯軍考慮的主要還不是建立根據地,他們把王明貴派出來,即把抗聯最後一張王牌王明貴派出來的目的何在?是要和關內的抗日武裝取得聯絡。因為東北抗日聯軍自從1935年就和黨中央失去聯絡了,他們一直想取得與黨中央的聯絡,與抗日主力部隊的聯絡。他們是為了取得聯絡才把王明貴這支部隊派出來的,那麼他們想聯絡誰呢?

  當時他們得到一個消息,説是在開始全面抗戰以後編了一支部隊,這支部隊是由原來的東北軍組成的,叫東北挺進軍,指揮官是原來的黑龍江省代省主席馬佔山。而且他們聽説這支東北挺進軍已經向內蒙古方向進軍了,所以為了能夠接應這支部隊才派出王明貴率領三支隊試圖通過呼倫貝爾高原與馬佔山的挺進軍會師,從而實現打通與關內聯絡的目的。

  (1)退入蘇聯的東北抗日聯軍為了重新取得與黨中央的聯絡,特派出王明貴進行由黑龍江到內蒙古的入境作戰。然而,如此重要的作戰任務為何會交給王明貴?王明貴在東北抗日聯軍中有著怎樣的地位?作為“抗聯最後一張王牌”的王明貴究竟又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我們經過查證資料發現,王明貴是東北抗日聯軍密營的集大成者,東北抗日聯軍能夠在東北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堅持十幾年的抗戰,密營是它的一大法寶。什麼叫密營呢?東北抗日聯軍不是住在城鎮裏面,它的部隊都是在山林裏面建立自己的營地。這種營地既可以屯兵,也可以儲存糧草,還可以隨時出擊與日軍作戰,這種營地被稱為密營。我們只要一提密營,就會想到肯定是越秘密越好。而當我們真正看到當時東北抗日聯軍作戰實地時才發現,這個密營不是藏在深山老林裏面,如果藏到深山老林裏面去,就意味著東北抗日聯軍——我們的抗日武裝變成了野人,就失去了和人民群眾的聯絡。一旦跟老百姓失去聯絡,它就會失去後勤供應,部隊就很難再立足了。真正的抗聯的密營是這樣的,它總是建立在離有人居住的地方不超過一天路程的地點,為什麼這樣呢?

  因為他們需要百姓來幫助他們背糧進山,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東北抗日聯軍堅持鬥爭不單是一種軍事堅持,而且東北抗日聯軍還是一支以軍民魚水為基礎抗日武裝。如果沒有百姓的支持,抗聯是很難生存下去的。百姓背糧進山時,要經過好幾道卡子,這好幾道卡子其實就是哨所。哨所起的作用是這樣的,老百姓把糧食背到第一個哨所就把糧食放下,然後由哨所的人再背到第二道卡子,背到第二道卡子後再換人,最後再背到山裏去。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出現叛徒,背糧進山的人如果叛變了,那麼他只能知道第一道卡子在什麼地方,根本不知道密營到底藏在什麼地方。這種秘營到底藏在什麼地方呢?王明貴就是建立這種秘營的專家,他建的秘營總是選在一個面向東南的像月牙一樣的山坳裏,為什麼這樣?因為東北抗日聯軍的作戰特點是冬天要進入密營,而夏天是要進入平原進行遊擊戰的。北方的冬天,大家都知道是要刮西北風的,那麼在這樣的面向東南的一個環抱形的山坳裏,就可以保障山前這塊地方相對來説不會受到西北風的侵襲。

  (2)王明貴除了善於防禦,也很善於進攻,他率領三支隊的部隊在1941年2月開始入境作戰。然而,就在入境作戰的時候,王明貴曾經和他的指揮官,也就是後來的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政治副旅長李兆麟發生過一次爭論。這場爭論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因為王明貴將軍認為,現在2月份入境作戰不太容易,作戰不太容易展開,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太冷,到處都是冰雪,騎兵不容易行動。如果等到4月份或5月份天氣暖和一些的時候我再入境作戰是不是會比較合適?但是張壽篯(李兆麟)當時沒有同意這種看法,也沒有給出理由,就是要求三支隊必須在2月份開始投入作戰。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王明貴將軍就這樣率領部隊入境作戰了。但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後來我們發現,原因是這支部隊還是一支中國軍隊,為什麼?因為當時蘇聯正在與日本談判,即將簽訂《蘇日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情報被東北抗日聯軍方面掌握了,他們很擔心一旦談判形成結果之後,蘇軍可能會反過來阻止抗聯入境作戰。儘管入境作戰危險重重,但是東北抗日聯軍官兵們回國抗戰的意志是堅定的,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在東北,因而這支部隊一定要搶在蘇日達成協定之前出擊。

  那麼王明貴這一次出擊持續了多長時間呢?他打過黑龍江以後,沿著大興安嶺一直向西插,到達阿榮旗和扎蘭屯附近然後繼續向南,這一打就打了一年多。在這個過程中,他這支部隊越打越強,日軍屢次對他進行徵剿,每一次都吃虧。我們查了一下資料,日軍先後跟他打了23仗,22仗都敗給了王明貴。王明貴連續攻克了霍龍門、訥河等日軍的幾個重要據點,連罕達汽的金礦也都被王明貴拿下了。

  (3)“獰猛”將軍王明貴在與日軍的作戰中連戰連捷,部隊越打越強。在對王明貴的追擊中,日軍屢屢吃虧,還經常因遭到王明貴的反擊而造成重大損失。究竟是什麼原因使王明貴在面對數量眾多、裝備精良的日軍時,能夠打出了這一連串的漂亮仗呢?

  一方面是因為王明貴所部極為精銳,他的部隊全都是百戰老兵,是抗聯中留下的最優秀的戰士。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王明貴指揮的這支部隊是一支最先進的騎兵。騎兵在近代是經過演化的,王明貴這支部隊也是騎兵演化到最後一個階段的縮影——槍騎兵。騎兵是什麼概念呢?騎兵的優勢就在於利用了馬匹的高速機動性。比如説我今天還在這個村子,明天我可能就出現在一百里以外的村子,就可以在敵人的背後聲東擊西、靈活機動、走位飄忽,這是騎兵的特點。但是王明貴這支騎兵已不再是騎著馬直衝敵人的陣地了,因為騎著馬直衝敵人陣地,有一挺機槍就可以擋住一大批騎兵,會造成重大傷亡,抗聯已損失不起了,那時候只剩下這點老底子了。那麼他們的部隊靠什麼呢?就是靠強大的火力,這些部隊帶著機槍甚至帶著小口徑炮,當他們要和日軍交戰的時候,騎行到預定的位置,首先下馬。比如要打一個金礦,罕達汽金礦,那我騎行到這個地方,先下馬,下馬後留一部分部隊看著馬匹,這些人叫做看馬樁。部隊其他人員下馬後,騎兵改成步兵,攜帶步兵武器對敵人進行突襲。這種戰術在這次西征中屢屢奏效。因為日軍守的這個地方在很長時間裏周圍都沒有什麼動靜,沒有想到抗日武裝前來襲擊。半夜裏,抗日武裝突然趕到了,三支隊出現了,而且火力還特別兇猛,打得日軍猝不及防。最後日軍為了遏制這支部隊,把偽滿幾個省的官員集中在一起,共同商討怎麼樣來對付王明貴。最後提出了“與王明貴匪作戰的五條原則”,這個五條原則至今還保存在一本叫做《滿洲國警察史》的書中。

  儘管有了這樣的原則,而且不斷派部隊追擊王明貴,但是王明貴卻仍是神出鬼沒。他充分利用了當地的地形地貌,巧妙利用了大興安嶺一帶比較高的植被,出擊的時候他們避開大路,從植被裏面穿行。這種戰法培養出了許多非常有特色的抗聯戰士。我們曾經採訪過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研究會的秘書長楊會春先生,他的父親就是一位老抗聯,他説他父親一直到七十多歲的時候仍能表演一種絕技,什麼絕技呢?他能在高粱地裏蹲著跑,能跑出一里多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能力呢?這就是當初抗聯與敵作戰養成的作戰技能,因為在高粱還沒有長得太高的時候在高粱地穿行,你要不被敵人發現,怎麼辦?那只有蹲著跑了。

  (4)日軍的屢次失敗使它意識到,王明貴的部隊是一支特殊的部隊,它的戰鬥力比日軍要強。於是,日軍便謀劃用一支特殊的部隊來對付它。日軍利用的究竟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王明貴與這支新的特殊部隊作戰,結果又如何呢?

  日軍用鴉片收買了在山林中生活的少數民族獵手,這些獵手被日軍稱為棲林人,也就是生活在林中的人。日軍用鴉片收買了他們,把他們組成部隊專門打東北抗日聯軍。這些部隊有什麼特點呢?因為他們是獵手出身,所以槍法特別準,另外還由於他們以狩獵為生,所以特別善於隱蔽。1942年1月,東北地區已經普遍降雪,這支敵軍在庫楚河附近,身穿白色的狍子皮,悄悄地爬進了抗聯的營地,他們在靠近了王明貴紮營的地方後發起了進攻。激烈的戰鬥在庫楚河整整打了一天,這一天的激戰使王明貴的部隊損失很大,最後王明貴只帶了二十多人突出重圍,向黑龍江方向撤退。

  為什麼這樣一支優秀的部隊在棲林人打擊之下損失如此慘重呢?其實這跟槍騎兵的戰術也有關係,儘管槍騎兵是一種非常先進的騎兵戰術,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它也存在著極大的缺陷。什麼缺陷呢?就是槍騎兵在作戰或者宿營的時候,必須要分出一批人去看守馬匹,就是馬匹跟作戰兵是分開的。一旦遭到突然襲擊,人和馬是分開的,騎兵來不及變成騎兵,就只能以步兵與敵軍作戰。如果一旦敵軍把你的馬匹繳獲或者打跑了,這些騎兵的機動能力就會大大降低。庫楚河之戰恰好如此,由於抗聯三支隊是在宿營之中遭到襲擊的,所以它來不及取自己的馬匹。當王明貴他們突圍的時候已經失去了馬匹,已經不再是騎兵了,變成了步兵。但是這時抗聯戰士們仍然表現出了非常強的戰鬥力,他們和日偽軍的作戰整整持續了一天,很多抗聯官兵都是帶傷奮戰。

  就在這個時候,王明貴的名將風範再次展現。激戰中,王明貴發現了棲林人的指揮官,擒賊先擒王,必須先把他幹掉。對方也很會隱蔽,很難打中他。王明貴於是也穿上了狍子的皮袍,不斷地在冰上跳躍躲閃。他是一個開國少將,他的個人作戰能力非常強,這是老抗聯獨特的地方。

  在日軍的獨立守備第八大隊戰史裏面就曾經提到,當時日軍的關東軍可以算得上是世界有名的強軍,這支部隊的訓練能達到什麼程度?新兵打靶是怎麼打的?兩百米的地方設靶,這個靶是什麼呢?日本人稱之為鐵炮,其實就是鈕扣。就是兩百米以外放一個鈕扣讓新兵射擊,十槍九中才算合格。那麼,這樣一支精兵碰到了抗聯的時怎麼樣呢?日軍的一個士兵曾經有一段記載,説是有一次遭到了抗聯的伏擊,當時的情況十分恐怖,作戰一開始我身邊一個士兵就被一槍撂倒了,日本兵發現有人襲擊就馬上臥倒,臥倒也不管用。接著第二槍把另外一個日本兵的鋼盔打穿了,又倒下了。這時日本兵就向兩邊跑,這時又有人被打倒了。連續三個人被打倒之後,日本兵才找到了隱蔽的地方,才看抗聯的人在哪兒。這段作戰記錄從另一面顯示了當時抗聯強大的作戰能力。

  王明貴發現如果跟對方對射,對方槍法也非常好,不一定能佔上風,但是有一樣我比你強,就是我能在運動中射擊,這一點也是後來特種部隊具備的一種射擊技能。王明貴在運動中擊斃了棲林人的指揮官。後來經查日方檔案,這個人叫做梁海。梁海被擊斃以後,棲林人看到指揮官被打倒就立即亂了陣腳,這才給三支隊余部留下了突圍過江的機會。王明貴帶著臂部負重傷的陳雷突破了黑龍江日軍的防衛,過江後只剩下了十一個人。這就是發生在1942年2月26日的戰鬥。

  (5)庫楚河之戰的失敗使王明貴的部隊元氣大傷,甚至幾近於全軍覆沒。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次失敗?王明貴自出征以來,23仗打贏了22仗,為什麼一仗失利就會造成如此慘重的損失?

  就是抗聯發現自己回不了家了。抗聯的家鄉是在黑龍江吉林崇山峻嶺之中,這是他們的根據地。在關東軍的瘋狂討伐之下,抗聯的根據地喪失了這才被迫撤到蘇聯,他們本來想的是在蘇聯稍做休整之後就打回祖國。但是想打回祖國的時候突然發現70萬關東軍屯在邊境上,它不走了。日本關東軍一直在東北中蘇邊境上駐紮,到抗戰結束的時候仍然有百萬之眾,因為當時還有很多居留民可以作為二線兵源徵入這支部隊。儘管它後期的戰鬥力比前期大為下降,但總的兵力並沒有減少。這樣一支部隊橫在邊境上面,而且不走了。這就使抗聯入境之後儘管依靠優秀的軍事技能打了幾次勝仗,但卻始終無法建立起根據地。這一點讓退到蘇聯境內的抗聯官兵感到十分痛苦。

  王明貴的這次失敗,實際上在他出征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為什麼呢?因為當時他們的情報並不準確。的確當時在抗戰部隊中已經建立了一支東北挺進軍,指揮官也的確是馬佔山,而且他也的確指揮部隊試圖打回東北去。但是這支部隊在王明貴出征兩年以前就已經戰敗了。這支部隊從包頭方向沿著內蒙古一直向東北推進,最後在黃油桿子這個地方因遭到日軍的截擊而戰敗,騎兵第五師師長劉桂五戰死。這支部隊在1938年4月就已經退回到陜北哈拉寨去了。由於王明貴他們得到的情報太晚,到1941年的時候才出兵接應這支部隊,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

  (6)根據地的喪失和情報的不準確導致了王明貴部隊在庫楚河之戰中的失敗。然而在此之前,東北抗日聯軍第一任總司令楊靖宇的犧牲已經給抗聯造成了重大損失。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楊靖宇部隊的失利呢?

  東北抗日聯軍前期的指揮官主要是兩個人,這兩任東北抗日聯軍的總司令都先後戰死沙場,第一任就是東北抗日聯軍南滿部隊總司令楊靖宇。楊靖宇是一個遊擊戰大師,身高一米九的楊靖宇卻不是一個義勇之夫,他特別善於做群眾工作,而且特別善於做周圍義勇軍部隊的工作。他自己統率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本來的兵力並不太多,但是楊靖宇卻能夠經常集中起周圍的山林隊和地方武裝和他一起與日軍作戰。這點也要提到東北抗日聯軍的編制,它到底有多少兵力?因為我們發現東北抗日聯軍有的一個軍並沒有多少人、一個師也沒有多少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編制,是不是當時隨便就設立了這樣的番號呢?不是的。東北抗日聯軍是按照騎兵的編制來編制自己部隊的,它的主力也確實是騎兵。只有楊靖宇的部隊有點特殊,他的部隊在進山之前把所有馬匹都贈送給了老百姓,到山區後變成一支步兵。那麼,這個部隊是怎麼編制的呢?就是一個班上邊是排,排上邊是連,這個跟其他部隊沒什麼區別。到連這個級別往上沒有營這一級編制,直接就到團,團上面是師,師上面是軍。東北抗日聯軍一共十一個軍,其中建制比較完整的是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第五軍和第六軍,其他的部隊相對來説編制比較龐雜。這幾個建制完整的軍也就構成了東北抗日聯軍的主力,楊靖宇的主力部隊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和第二軍。他採用的與敵作戰的主要方略就是典型的魚兒離不開水,是特別善於用遊擊戰術的。但是日軍針對他也採取了相應的辦法,什麼辦法呢?就是既然你是魚兒離不開水,我就把水攪混。主要還是因為日軍當時兵力特別雄厚,於是它就開始在日本關東軍部隊的掩護之下搞“歸屯並戶”,就把當時東北各個小村子都集中起來組成集團部落,這種集團部落實際上就隔絕了東北抗日聯軍與老百姓之間的聯絡。一個集團部落要集中很多老百姓,集團部落周圍是有墻的,有寨墻,寨墻上邊由日軍和偽軍把守。這樣有防禦工事的一個聚居點,對於抗日聯軍來説要想攻佔並不容易。因為東北抗日聯軍使用的主要是輕武器,缺乏重武器,它沒有炮,很難攻破這種據點。這樣被圍在裏面的老百姓就與東北抗日聯軍的部隊失去了聯絡,這就使抗聯部隊的戰鬥力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7)楊靖宇將軍的主要作戰方略是採取以老百姓為基礎的遊擊戰術。而日軍卻用“歸屯並戶”的方式切斷了東北抗日聯軍與老百姓之間的聯絡,這就給抗聯的戰鬥力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然而,抗聯遭受的厄運還不止如此。東北抗日聯軍第二位總司令趙尚志的犧牲再一次使抗聯遭受了重創。

  除了楊靖宇以外,在東北抗日聯軍裏面還有第二位總司令,這位總司令就是趙尚志。趙尚志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始人之一和最早的領導者之一。王明貴戰敗之前大概十幾天,在東北抗日聯軍戰史上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那就是總司令趙尚志的戰死。1939年趙尚志在蘇聯境內建立了東北抗日聯軍教導大隊,這支部隊應該説是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的前身,所以也可以説趙尚志是在境外的這支東北抗日聯軍的靈魂。可是趙尚志在1942年的時候就已經戰死沙場,那麼他是怎麼犧牲的呢?他是在蘿北襲擊日軍梧桐河警察所時因被特務擊中而被俘犧牲的。事情的經過頗為傳奇。趙尚志當時到梧桐河去襲擊梧桐河警察所的時候只帶了四個人。那麼大的總司令只帶著四個人去襲擊一個日軍據點,可以看到趙尚志的勇氣,但也可以看到抗聯後期兵員的不足。趙尚志的犧牲是怎樣一個經過呢?他帶著這批人入境以後,本來是要去爆破日軍在興山的發電所,但入境以後就碰到了兩個投奔抗聯的年輕人,一個姓江,是個獵手,後來成為了趙尚志身邊的警衛員。但另外一個人呢,其實這個人是一個日本特務,名叫劉德山。劉德山誘騙趙尚志説,現在春節快到了,梧桐河警察所的警察和日軍戒備非常地鬆懈,為什麼不打它一下?趙尚志覺得這個建議不錯,於是決定帶領這支小分隊對梧桐河警察所進行襲擊。當他們走到離梧桐河警察所還有一公里多的地方,劉德山藉口小便,走在了隊伍的後面,從後面朝趙尚志開了一槍,這一槍從趙尚志的後腰打進從前方透出,使趙尚志負了致命傷。這時,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顯示了英雄本色。趙尚志被打中之後立即抽出手槍,回頭一槍擊斃了劉德山。這只手槍至今還保存在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中。打死了劉德山之後,趙尚志帶著重傷撤到了附近一個叫呂家菜園的地方。一個在這兒種菜的村民發現趙尚志受了重傷,就拿麵粉給他捂腹部的傷口。血一次一次把麵粉衝開,血根本止不住。這時趙尚志就對跟隨他的江利新説,不要管我了,我肯定不行了。他把身上帶的機密文件交給江利新,讓他們趕緊突出去。這種情況下,江利新和其他幾個戰士看到已經沒有辦法帶著趙尚志突圍了,只好拼死殺出重圍,回到了蘇聯。最後趙尚志被俘了,被俘後他在日軍的審訊室裏待了九個小時以後壯烈殉國。

  趙尚志的死看起來是一個偶然事件,是因特務的暗殺造成的,但實際上深究他的內心,趙尚志未必不是求仁得仁,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趙尚志他一直抱著想打回祖國的信念,想回國建立根據地,甚至他還想帶著一支部隊進關,去延安,希望能夠一直打回去,回到延安。但是這種願望是很難實現的。趙尚志曾説過一句話,我是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我死也要死在東北。所以趙尚志的死既是一種偶然,其實也是一種必然。

  (8)趙尚志的犧牲和王明貴部隊的失敗,為東北抗日聯軍的反攻寫下了一個休止符,大家終於意識到這支部隊的作戰方略需要改變。後來的東北抗日聯軍的余部究竟做出了哪些調整?周保中為什麼能夠成為抗聯的新任總司令?周保中又有哪些作戰特點呢?

  這個時候在蘇聯境內的東北抗日聯軍已經達到七百餘人,他們主要在烏蘇裏斯克的南野營和在維雅斯克的北野營這兩處營地活動。在1942年,這支部隊被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這支部隊在8月1日正式成立,旅長周保中、政治副旅長張壽篯(李兆麟)。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下轄四個步兵營,一個無線電營,在反攻之前又增加了一個衝鋒槍營。此外還有情報部、後勤部、修理部等一些特殊部門。這支部隊成為後來抗聯在抗日戰爭後期向日軍發起特種作戰的基幹部隊。

  在這支部隊裏最值得關注的就是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周保中。在東北抗日聯軍的兩任總司令楊靖宇、趙尚志先後戰死沙場後,第三任總司令由周保中擔任。周保中為什麼能夠成為這支部隊的總指揮?一方面是因為他原來就是二路軍總指揮,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另外一方面就是他的作戰特點實際上跟特種部隊特種作戰的要求非常吻合。周保中原名奚李元,是雲南人,他在9.18事變之後奉黨的命令到達東北,開始在義勇軍王德林部做敵工工作。在這個地方他拉起了一支部隊,成為抗聯第五軍最初的源頭,這支部隊在吉東地區屢次與日軍血戰。周保中的作戰特點是特別善於襲擊,秘密行動,作戰從一開始就具有特種兵的戰術特點。有人曾經記載周保中在抗聯最困難的時候,他把自己最親近的戰友集中起來進行爆破訓練,然後一個一個地派出去,對日軍發動襲擊。他們破壞了多處日軍的煤礦、發電站等重要軍事設施。後來就有人説,如果戰爭繼續照這樣打下去的話,總有一天周保中將軍會把自己也派出去。周保中將軍沒有把自己派出去,但是在抗聯最艱難的時候,他的確把自己的妻子——無線電營營長王一知派過了黑龍江,回到祖國去打遊擊戰。可惜這樣的作戰最終被認為是不成功的,於是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便開始了在蘇聯的特種兵訓練。

  謝謝大家,下一集再見。

責任編輯:邊蘭芳

熱詞:

  • 抗戰
  • 神秘之旅
  • 血祭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