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腳步的臨近,各單位和部門又拉開了送溫暖獻愛心的序幕。筆者作為志願者,被安排和居委幹部一同去慰問了退休的居民陳老先生。記得也是去年春節前送“溫暖”時,陳先生私下告訴我,他和老伴腿腳不便,每天的家務活實在勉為其難,他很希望居委能費心幫他找個稱心的鐘點工,為他“搭把力”。但不知什麼原因一拖再拖,至今仍未解決,讓他很是煩惱。
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送溫暖獻愛心,是暖人心、得民心的好事,而做細做實非常要緊。據筆者粗淺的觀察,很長時間以來,春節送溫暖似乎陷入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思維模式。要麼是一送走之,要麼是老三樣,糧油奶外加水果一袋。送溫暖,應該是了解被慰問者的疾苦和心聲,切實掌握他們的所想所盼,從而察民情、聽民意、解民難。應該因人而異,以“缺啥補啥”為出發點,多從利民便民著手,才算真正把溫暖送到被慰問者的心坎上。如果“慰問”被一包慰問品所打發,而諸如陳先生所期盼的實際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送溫暖就成了例行公務的“走過場”。原本暖人心、得民心的善事,未免會打不小的折扣。
另外,在一些單位和部門,“送溫暖”工作似乎成了春節前夕的固定“節目”。如果僅僅局限于春節前這一時段送溫暖,而不和平時的關心和走訪結合起來,不在長效機制和動態管理上下真功夫,不注重平時對困難者的關心和扶助,沒有做到“四季如春”。那只會引起慰問對象的反感,更讓大家覺得是在“溫暖秀”,是難以讓困難群眾打心眼裏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和體貼的!
最近,中央出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如果我們的各單位和部門能在今後送溫暖的活動中將這項維繫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做實做細,少點浮躁,多點實際,把溫暖真正送到慰問對象的心坎裏,我想,他們一定會露出由衷的微笑的。
讀者 金洪遠
責任編輯:任仲發
熱詞:
channelId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