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台駐耶路撒冷記者 陶彥召
每次進加沙,感覺都不好。
以色列與加沙地帶之間有埃雷茲檢查站,是外國記者從以色列一側進入加沙的唯一通道,也是極少數獲得許可的加沙居民前往以色列的唯一通道。檢查站內部,是一個冰冷的世界——灰色水泥墻、鋼鐵柵欄以及無處不在的監控攝像頭。當步出最後一道鐵門,那道鐵門在你背後“咣當”一聲關閉的時候,會恍然意識到,已經踏上了加沙的土地。
雖然水土相連,但加沙與以色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加沙,感受最深刻的是貧窮,貧窮得讓人有些絕望。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普遍貧窮的社會,卻新出現了一批“百萬富翁”。他們發家致富的手段,是存在於加沙地帶和埃及之間邊境地區的密密麻麻的地道。
這裡的地道,原本是巴勒斯坦武裝用來襲擊以色列軍隊的。後來,隨著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在經濟和人員往來上都實施了封鎖,並且埃及也對加沙採取封鎖措施,地道從一種武裝鬥爭手段變成了一种經濟渠道。小到針頭線腦,大到汽車、摩托車,基本上所有的日常生活物資都通過地道,從埃及一側走私進入加沙。對於統治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和普通民眾來説,這種“走私”是具有正義性的,是打破以色列封鎖的合法舉動。而以色列和埃及,事實上也對這種“走私”活動採取默許態度——畢竟,不能讓加沙地帶的160萬巴勒斯坦人出現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正是這種獨特的“地道經濟”,在加沙造就了一批“百萬富翁”。片子的主人公阿馬德就是其中的一位。
阿馬德是加沙本地人,這也是幾乎所有加沙“地道主”的共同特徵。外來戶,即加沙地帶數量龐大的難民,是沒有能力和資源來開掘地道,從事“地道産業”的,即便他們的住宅距離加沙—埃及邊界線並不遠,具有開掘地道的地理優勢。事實上,除了“哈馬斯”控制的一些“官方地道”外,加沙地帶的私營地道絕大部分都被加沙地帶南端拉法鎮的幾大家族控制。阿馬德就來自其中的一個家族。他自己有三條地道,他的大兒子有兩條地道,他的叔伯家庭也都有自己的地道。
阿馬德比較健談,是一個很好的採訪對象。但是,也有點狡黠,而且行事比較謹慎,這給拍攝上帶來了一些不便。譬如,周圍人都説他新建了一座豪宅,能夠充分反映這位“新科百萬富翁”的氣勢。在加沙進行拍攝的幾天裏,雖然阿馬德口頭上應允記者拍攝他的豪宅,但實際上卻一直以各種託辭婉拒。或許,他不想讓自己的家庭暴露于鏡頭前,也或許他有別的考慮。這種謹慎,也許也是他成為“百萬富翁”的一個潛質。
比阿馬德更難對付的是“哈馬斯”。加沙地帶諸多地道的出入口,集中在拉法鎮與埃及邊境之間,這個區域被“哈馬斯”嚴加看管,每天24小時都有持槍警察把守。一方面,是為了保證這個區域的安全,防火、防盜、防記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強對地道産業的控制,防止地道主們走私違禁物品。
雖然一些看守地道區域的“哈馬斯”警察與阿馬德很熟,但是他們也堅決不允許攝製組進入地道區域拍攝。經過兩天的不斷嘗試、説服、做工作,終於在第三天,他們允許攝製組進入地道區域。但是,只有當地的巴勒斯坦攝像能夠進入地道內部拍攝,而仍禁止我這麼一個外國記者進入地道內部。在加沙輾轉幾天拍攝地道,卻最終沒能親身進入地道內部,不得不説是一種遺憾......
雖然現在,隨著以色列和埃及逐漸解除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加沙的地道産業江河日下,阿馬德在面對記者的鏡頭時,也一再表示打算“改行”。但記者覺得,只要“哈馬斯”和以色列的對抗狀態依然存在,加沙的地道恐怕就不會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