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不應在“浪費也是改革成本”中麻痹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0日 03: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嚴重超編引起廣泛關注。記者日前實地調查發現,該局核定編制54人,實際在崗75人,還有40人“退二線”,基本不用上班,超編一倍左右。武穴市教育局局長王衛平説:50歲的人退二線,的確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我當時就認為這也是改革的成本”。(7月9日《京華時報》)

  “浪費也是改革的成本”遭到了許多網友的質疑。原因在於,改革的本意就是為了追求資源配置的最合理化和資源利用的最大利益化,就是為了減少浪費,如果改革必須以“浪費”的方式來實現,那麼改革的意義何在?

  事實上,類似的論調在現實還很普遍。譬如日前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稱,有望在三年內發文規定公務接待不得食用魚翅。再譬如昨日新華網報道,溫州車改實行市管幹部不再配車,處級每月最高車補3100元,遭到輿論一片質疑。溫州市經信委某負責人回應稱,人們對公車改革的期望值很高,但對大多數幹部來説,畢竟公車象徵一種待遇。用差異化的補償,能相對避免“一刀切”的弊端,減少改革的阻力。無論是給公務接待食用魚翅三年的緩衝期,還是溫州車改的高額補貼,説到底都是一種“改革成本”。

  改革確實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這一點勿庸置疑。長期關注中國車改問題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車補標準是當前社會輿論最為關注的問題,一方面,一些地方較高的車補標準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另一方面,改革會觸及幹部的既得利益,讓掌權者“向自己開刀”難度可想而知。在艱難博弈之下,為了避免改革的延滯甚至夭折,適應的妥協也許是必要的。從這個意義上説,“浪費也是改革成本”也並不全錯,這是以小的成本損耗換取更大的改革利益,是一種退一步進兩步的改革。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浪費也是改革成本”的正當化和氾濫化。應當認識到,“浪費也是一種改革成本”是特定階段和特定現實環境下的迫不得已之舉,是某些制度性弊端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下的産物,而非一切改革都必不可少的內容。武穴市教育局人員超編一倍左右,是因為行政改革不到位,公務員“只能進不能退”,溫州車改的高額補貼,則是因為公車不僅象徵著一種待遇,更是已經轉化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特權。換句話説,隨著各項改革的推進,以及現代政治理念的逐步回歸,“浪費也是改革成本”的論調應當逐漸被拋棄,而不是相反,把它當成改革的金科玉律,甚至成為某些虛假改革的擋箭牌。以“三公消費”為例,這些年各項改革措施不勝枚舉,之所以不減反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中了“浪費也是改革成本”的毒,從而走向了改革的反面。

  值得一提的是,“浪費也是改革成本”是個彈性極大的説法,改革成本可多可少,成本大於收益的改革和收益大於成本的改革,顯然不能混為一談。因此,“浪費也是改革成本”得到民眾寬容的前提是,政府部門必須證明“浪費”已經無限接近最小化。武穴市教育局人員超編一倍左右,究竟有沒有帶來行政效能的改善,還是僅僅為了形式上的“幹部年輕化”?溫州車改給予處級幹部3100元的車補,這個數據怎麼算出來的,能否公之於眾,有沒有進一步壓縮的可能性,這都是值得追問的問題。

  “浪費也是改革成本”更準確地表述應該是浪費也是改革的陣痛,而在改革過程中,理應減少乃至消除這種陣痛,而不是在這種陣痛中逐漸麻痹。

  作者:吳龍貴

熱詞:

  • 浪費
  • 改革成本
  • 京華時報
  • 麻痹
  • 三公
  • 行政效能
  • 統計局副局長
  • 教育局局長
  • 魚翅
  • 利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