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疆且末縣舉全縣之力構築防沙治沙綠色屏障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1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疆且末縣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是全國國土面積第二大縣,也是沙化大縣,全縣三分之二的國土是沙化土地,綠洲四面環沙,猶如“沙漠孤島”,生態環境極為脆弱,是新疆乃至全國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近年來,且末縣著眼于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將“生態立縣”確立為基本縣策之一,舉全縣之力,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堅持因地制宜,大規模開展防沙治沙工程。近10年間,累積24萬人次參與義務造林8萬餘畝,植樹940萬株,投資近6000萬元,在車爾臣河東側建成一條長12公里、寬2公里,總面積2萬餘畝的“綠色長廊”,擋住了與縣城只有一河之隔的流動沙漠的侵襲。與10年前相比,且末年平均沙塵暴天氣已由16.6天下降到9天,年平均浮塵天氣由163天下降到97天,年平均降雨量由20.3毫米增加到25.5毫米,人們的生存生活環境得到較大改善。2004年以來,先後被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等榮譽稱號。

  在治沙過程中,當地還摸索出了一條以經濟效益帶動治沙産業的發展新模式,培育的梭梭大蕓、沙棘、枸杞、紅棗等沙漠作物已成為當地農民重要的經濟來源。通過招商引資建設、股份制經營、單位認領、發展鄉村集體經濟、幹部參股等多种經營方式,社會各界參與治沙工程建設的積極性高漲,積累了防沙治沙的成功經驗,探索出一條以生態産業養生態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今年春季,來自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幹部、15個鄉鎮場的農民共萬餘人齊聚河東防沙治沙站,揮鍬鋪設蘆葦沙障,共營建4萬畝防沙治沙生態林。今後,且末縣將以每年3萬畝的速度,向沙漠進軍,通過十年的努力完成河東治沙30萬畝的造林計劃,同時在沙漠中將積極配套20萬畝的梭梭林建設。還將投資11.6億元,在建設的20萬畝梭梭林中,配套設置肉蓯蓉、沙棘、林下養殖等多種産業,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使萬畝黃沙真正變成萬兩黃金。

  新疆林業廳總工程師謝軍實地考察且末縣防沙治沙工作後説:長期以來,且末縣委、人民政府帶領全縣各族幹部群眾苦戰沙海十年,挺起且末脊梁,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有以下三點作法值得借鑒。首先,在組織領導上,高度重視,真抓實幹。1998年,在新疆率先成立了縣級防風治沙站,機構、人員、經費到位,使各項防沙治沙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其次,在工程治理上,常抓不懈,取得實效。河東、河西治沙工程效果明顯,固定了沙丘、改善了環境,發展了農牧業。第三,在戰略步驟上,有謀劃,有實施。且末縣防沙治沙工作長抓不懈,一屆接著一屆幹。近期,又制定了《且末縣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在提質增效、多元化上下功夫,走在了全自治區各縣市的前列。

  (新疆治沙辦戴君峰)

熱詞:

  • 防沙治沙
  • 且末縣
  • 綠色長廊
  • 綠色屏障
  • 沙障
  • 浮塵天氣
  • 造林
  • 年平均
  • 治沙工程
  • 真抓實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