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院士熱議:養豬的不一定要去做回鍋肉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1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科技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科學研究的成果終究要轉化為生産力,這就要求科學家既要作好基礎研究,又必須花更多的精力用於技術推廣、成果轉化。很多時候,矛盾由此而生──有時候科學家就像養豬戶,社會要求他們養好豬,又要求他們會做回鍋肉。

  在兩院院士大會期間,多名參會院士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成果轉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必要精細分工、各司其職。對於許多科學家而言,其科研成果是否“靠得住”才是關鍵所在。

  科研成果轉化須“分工”

  現在,很多科研院所與工業部門的科研成果轉化都做得很好,但也有一些不甚理想。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蘇君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科研成果産業化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是從基礎研究、預先研究到應用研究和産品生産的四個步驟,不應該是“一條龍”式的鏈條,而應該進行分工。

  他認為,大學、中科院等單位側重於理論與實驗基礎性的研究,偏向前兩個階段的研究,因為體制和機制的限制,多數情況下不能直接進行生産,或者可選的課題非常少。但是工業部門的研究應該著重于應用研究和産品生産,抓成果轉化的後半段,而不能像大學一樣,研究完成後,僅靠作個鑒定就“不了了之”。

  “簡單地説,養豬的不一定要做出回鍋肉,做回鍋肉的也不一定要從養豬開始。科學研究也應按階段分工。”蘇君紅打了這樣一個比方。

  同時,蘇君紅認為,實際研究中,大學或者科學院應重點發展基礎研究,但是對於工程院和工業部門來説,只要研究就必鬚生産,不能僅僅作一個技術鑒定就認為課程已經結束。“一個工業部門的課題如果在一開始看不到産業化的希望,就不該開始。但選定課題後,就一定要做到生産。否則,研究做成以後,最多只能算是對技術的“存檔”,並不能真正促進科技進步。”

  蘇君紅還表示:“科學研究不僅應該考慮怎樣開始,而且應該考慮如何結束。但是很多人往往不考慮怎麼結束,課題搞得‘虎頭蛇尾’,沒有給社會創造財富。”

  基礎研究要“靠得住”

  “醫學成果轉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基礎科研要加強。沒有基礎研究,不可能發展和進行成果産業化。”6月12日,開創了白血病和腫瘤的誘導分化療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説。

  他指出,當前,一個國家的科研成果轉化往往與其經濟發展緊密關聯。由於經濟條件不允許,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希望用比較有限的資本進行大量的成果産出,因此把科研經費投入在成果轉化率較高的科研項目上。但在發達國家,往往是通過基礎醫學的研究帶動臨床藥物應用等成果轉化方面的研究。

  對此,他表示,就醫學研究來説,一定要有基礎研究才能轉化到臨床應用,不能本末倒置,為了搞成果轉化,就放棄基礎醫學研究。

  “醫學研究的難點在於基礎研究。如果基礎的東西沒有解決,直接進行轉化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王振義説,解決臨床的問題需要基礎研究,然而,我國當前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研究進展緩慢,導致不能進行有效地成果轉化。

  “基礎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搞成果轉化就要搞基礎研究,科學院還是應該首先把搞好基礎研究放在第一位。”他強調。

  (中國科技網)

熱詞:

  • 基礎研究
  • 回鍋肉
  • 熱議
  • 分工
  • 存檔
  • 靠得住
  • 一條龍
  • 科學家
  • 中國科學報
  • 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