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體驗“地球一小時”之後(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4日 0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年一度的全球環保活動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F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3月31日晚舉行,中國部分于北京時間3月31日20時30分開始,至21時30分結束。今年國內城市參與的數量再創新高,121座城市以相同的方式倡導這一全球綠色理念。

  國內多達121座城市參與“地球一小時”體驗活動,響應熄燈號召,這種建設低碳城市的節能理念值得肯定。事實上,自2007年在澳大利亞首次舉辦以來,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一項倡導環保生活的壯觀儀式。天涯共此時,國內外好多城市都加入了“地球一小時”活動,共同倡導綠色理念、節能減排,這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但從長遠來看,“地球一小時”體驗只是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節能宣傳形式,要真正保證節能實效,關鍵在於形成規範化的制度約束,從關掉不該開的電燈,合理調整空調溫度,少開一天汽車等具體的事做起。

  能源緊張形勢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化解。無論從經濟的角度還是從環保的角度考慮,提倡節能降耗,建設節約型社會,都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也日益成為人們的共識。各地都採取了一些節能措施,比如,公共建築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定不得低於26℃;倡導空調場所工作人員不穿西裝、不繫領帶等,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浪費能源的現象在一些地方仍比較突出。陜西省鳳縣在打造旅遊品牌過程中,投入6.5億元打造“月光之城”;蘇北貧困縣灌雲縣,在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在社會上留下不良觀感。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應當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舉措,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熄燈一小時體驗只是倡導一種節能理念,並不具有法律效力。機關響應節能號召,一次兩次關掉不該開的大燈,合理設定空調溫度,一段時間內少開公務車,或許不難,可是,要讓節能成為一種習慣並不容易。有報道説,電荒時節,不少城市關閉過景觀燈,也有城市此前開展過“地球一小時”的節能體驗活動,但是在電荒緩和、體驗活動結束以後,景觀燈又重新開啟,節能意識又拋到腦後。一些地方把節能當成了應景程序,落實節能政策還停留在“剪矢醫傷”的水平,並沒有建立長效機制。

  為了緩解能源緊張局勢,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不僅需要借助“地球一小時”體驗節能減排的重要性,還需要扎紮實實的節能行動。不僅每個公民要自覺履行節能責任,政府機關更應該做出節能表率。要有剛性的制度安排,比如,考慮把能耗指標與政績考核挂鉤,緊縮能源預算,對超出預算的能源支出改由個人埋單,讓機關工作人員感到浪費能源不僅要曝光出醜,而且要承擔經濟責任。把節能減排剛性制度安排與“地球一小時”體驗結合起來,節能效果就會越來越好。

熱詞:

  • 地球
  • 電荒
  • 能源
  • 減排
  • 綠色理念
  • 景觀燈
  • 節能降耗
  • 世界自然基金會
  • 大燈
  • 旅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