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清明植樹恰當時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1日 23: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報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雲峰山植樹。

  清明植樹的風俗由來已久,如今北京現存兩座清明植樹碑,是清明植樹的實物見證。

  一座是臥碑,立在北京大學校園內楊柳依依的未名湖畔,是乾隆皇帝為清明節植樹留下的紀念物。此碑原為圓明園遺物,位於“山高水長”樓側,在八國聯軍焚燬圓明園(注:第一次燒燬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留下13處遺跡,後被八國聯軍徹底焚燬)後移至未名湖畔。

  另一座則鮮為人知,孤獨地立在峰巒綿亙、林木茂密的京西蟠龍山上,離以壁畫聞名的明代皇家廟宇法海寺只有咫尺之遙。立碑者劉夢庚,生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曾任直隸督軍參議。受孫中山先生和馮玉祥將軍號召的“為國植樹,造福于後人”影響,1924年清明節,時任京兆尹的劉夢庚來到蟠龍山上種植松柏,並親手立了一塊植樹碑。此碑青石質,高1.6米,正面鐫刻“輯威將軍京兆尹劉夢庚手植”十二個楷體字,背面則題“中華民國十三年植樹節”落款(民國時期,清明節曾一度被定為植樹節)。這是北京地區最早為“植樹節”立的石碑。

  清明植樹最早源於清明戴柳、插柳。每逢清明,人們都要開展掃墓祭祖、郊外踏青等戶外活動,同時婦女和兒童還要把剛發芽的柳條編成環戴在頭上,成為應節的點綴。柳在中國人心中有辟邪保平安的功用。佛教認為柳可以驅鬼,柳枝又可度人,觀音菩薩的凈水瓶和楊柳枝,可以遍灑甘露救人脫難,早年民間求雨時也戴柳條。也有人認為清明時節是柳樹發芽抽枝之際,民間的戴柳和插柳活動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神農氏。柳樹的生命力特別頑強,插柳插出不少柳樹,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慢慢形成了清明植樹的習俗。

  從節令上講,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正是北方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季節,非常適合栽種樹木。中國第一個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是孫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勝利後,1915年7月31日,北洋政府根據孫中山的倡議,頒布法令規定清明節為我國的植樹節。

  但是在實行過程中,人們發現清明節作為植樹節僅對北方地區適合,對南方來説已經太晚,過了植樹的最佳時機,南方各省請求把植樹節提前。孫中山逝世後,為紀念這位一貫倡導植樹的先驅,將孫中山逝世的日子──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熱詞:

  • 植樹節
  • 清明時節
  • 雲峰山
  • 楊柳枝
  • 未名湖畔
  • 柳樹
  • 蟠龍山
  • 京兆尹
  • 神農氏
  • 孫中山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