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開卷有益 坐擁百城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05: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對我來説,讀書雖不是生活的全部,卻早已不可或缺。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讀書,炎黃子孫更視讀書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必經之路。中國目錄學創始人、漢代學問大家劉向在總結讀書體會時曾説:“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正因一生在好學中度過,才成就了他在學術界的極高聲望。

  “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因為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那麼,怎樣讀書才能收到實效?答曰:在讀好書的同時,求“三到”、知“三味”、存“三戒”、至“三境”、“下苦功”,方見得幾分成效。

  讀書不僅要充分利用時間,還必須真心投入,否則只能勞而無功。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朱熹讀書力求“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他強調讀書不僅要注重形式,還要發自內心,要從內心深處生長出“快樂讀書”的需求和渴望。

  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三味書屋”有副楹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讀書能夠讀出滋味來,可能是讀書的最高境界了。魯迅先生的啟蒙恩師壽鏡吾老先生在解釋“三味”時曾説:“讀書味如稻糧,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能夠從不同的書籍中讀出不同的味道,品味其中不同的滋味,可謂情之投入之深。“三味”放在一起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這種境界遠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上了。

  當然讀死書和死讀書都是錯誤的。明代謝肇浙曾説過,讀書還須“三戒”:一戒“浮慕時名”,二戒“但圖多蓄”,三戒“責器窮年”。“慕虛名”功利性強則不能認真讀書,光圖數量,只能是裝書的櫥子;窮經皓首,學不能以致用,只能算個書蟲。這“三戒”可以説是讀書的大忌,讀書人要能夠讀進去,又能夠讀出來,存乎內心,學以致用,解決事業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思想中存在的疑慮,才是真正的讀書。

  讀書是一件苦差,也是一件樂事。讀書過程雖然辛苦,學有所獲時卻備感快樂。我們不妨借用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提出的治學“三境界”來評述讀書的過程:一曰“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曰“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治學過程是一個讀書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真知的過程,亦如等待心上人的過程一樣,從開始沒有目標的盲目,到有目標之後的苦苦追求,再到終於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紅顏知己,滿是歡樂,這也許正是讀書治學的過程吧!

  要想通過讀書學有所成,陶冶情操,增長才幹,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之外,還要向毛主席説的那樣,讀書只需三個字:“下苦功”。這三個字精確而又深刻,囊括了古今一切有關於讀書的精華。

  在物質文明極大豐富的今天,讀書卻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親愛的朋友,您可知道,開卷有益,坐擁百城!讓我們讀書吧,從現在開始。

熱詞:

  • 三戒
  • 三味
  • 慕虛名
  • 下苦功
  • 三到
  • 三味書屋
  • 人間詞話
  • 治學
  • 壽鏡吾
  • 天涯路
  • 搜索更多三戒 三味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