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減少官員代表,更能聚集基層民意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23: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降低官員代表比例,可更真實地集納基層情況,防止經濟和社會管理與民意脫節,提高議政與民意之間的契合度。

  3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就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草案作出説明:為優化代表結構,保證全國人大代表的廣泛性,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基層代表的比例要比本屆有所上升,農民工代表人數要有較大幅度增加,黨政領導幹部代表的比例要有所降低。

  基層代表與黨政領導幹部代表比例的一增一減,勾勒出了一幅如何進一步完善人大代表制度的路線圖。人大代表制度,最主要的一個特徵是代表的廣泛性。如果比例失調,那就難以聚集真實民意,確保議政質量。

  客觀地看,人大代表的比例構成,脫離不了社會和經濟變遷的痕跡。在經濟目標作為全社會的主要追求目標時,擁有較多資源的政府部門和企業,扮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這是這一群體佔有較高的人大代表比例的重要背景。

  社會的貢獻率、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大小,固然是人大代表産生過程的重要考量,但是,如果考量標準過於單一,導致人大代表“精英化”,有可能導致民意聚集渠道變窄。特別是,由於人大代表具有榮譽性,單一的考量標準,有可能導致代表比例趨於失調。實際上,這種情況也確實存在。誠如全國人大常委、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斯喜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言,“領導幹部的代表比例和企業領導的代表比例偏高,有的人説人代會變成了‘幹部會’,使代表性受到影響”。

  調整代表的官民比例,也是現實情況的要求。

  當前,除了經濟管理,社會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凸現。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轉型期社會矛盾累積速度加快之後,必然要作出的戰略應對。社會管理的複雜性,表現在基層矛盾的複雜性和利益博弈的尖銳性越來越突出。領導幹部全局性的崗位性質,客觀決定了他們對於基層問題的把握和認知,不如基層代表更真切,更鮮活。提高基層代表比例,降低領導幹部代表比例,可以更真實地集納基層情況,防止經濟和社會管理與民意脫節,提高議政與民意之間的契合度,從而在立法層面,就起到改進社會管理的作用。

  還要看到,領導幹部兼任人大代表的比例過高,有可能産生“角色”上的矛盾。行政領導旨在目標的制訂和達成,人大代表則需對目標達成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儘管這二者並不全然矛盾,也有一致性,但畢竟存在潛在衝突因素。因此,領導幹部作為執行者,人大代表作為監督者,兩個角色應適當分離。

  當然,崗位性質決定了領導幹部預期目標的設定會更具有全局性,對於制度改進的路徑、所需成本和收益考量更全面。更多的基層代表進入人大,其實也對其參政議政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基層代表的實踐性經驗,必須與專業化的議政水平相結合,對此,建議人大機關今後著重加強基層代表議政能力的培養,如不妨為他們量身定做一些培訓課程,為他們提供專門的助手與參謀,給他們創造更多問政機會等,如此才能讓代表結構的優化推導到行政能力的優化,使議政的接“地氣”,傳導為治政的民意基礎。(新京報社論)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基層
  • 代表比例
  • 民意
  • 角色
  • 地氣
  • 社會管理
  • 契合度
  • 議政能力
  • 第十二屆
  • 黨政領導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