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青山綠樹致富路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23: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西日報數字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韋鵬雁 本報通訊員 盧偉益 韋繼輝

  2月26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毛南族的發源地和聚居區。

  車在崎嶇的山路上爬行,山上到處是突兀的黑色石頭,幾塊大石頭中間,是臉盆大小的泥地,幾根枯萎的玉米稈説明,這就是農民們的田地。過度開荒,讓石漠化越來越嚴重。

  進入古周村,情景變了。在黑色的石頭中間,長著任豆樹、香椿樹和酸棗樹;寒風中,樹下的牧草悄然吐出新芽,散發出淡淡的草香。

  變化,源於石漠化綜合治理。縣石漠化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譚明政説,2008年起,環江將石漠化嚴重且集中連片的下南鄉古周、才下、東眉,水源鎮三才、含溫和思恩鎮人和6個小流域作為試點,開展綜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統計,項目區新增林地面積64公頃,新增封山育林8762公頃,年減少水土流失16.6萬噸,有效保護耕地800公頃。

  不開荒種田地,群眾吃什麼?古周村60歲的譚金托説,種草養牛比開荒種玉米有奔頭。他掰開手指算來:山上的土地越種越薄,一家人辛苦種上10畝玉米,收成不過1200公斤,加上套種黃豆,勉強填飽肚子;而去年養5頭牛,純利就有9000多元,加上孩子外出打工,眼看就要脫貧致富了。依託“中國菜牛之鄉”的金字招牌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村民養6-8個月的催肥牛,一頭就賺上1500-2000元。古周村去年出欄菜牛400多頭,僅此一項,人均純收入近2000元。

  環江根據各流域狀況,制定不同的綜合治理方案。“我們這是‘山上封+山間草+村邊樹+村上牛’模式。”古周村委主任譚志彪説。山上封山管護,山腳補植造林,山間林下種植牧草,村邊植樹造林,村上圈養菜牛,既封育了植被,又發展了養殖業。種牧草養牛,縣裏每畝給草種、化肥等補助400多元,養牛5頭以上的,給予每平方米220元建牛舍,送一個鍘草機。

  東眉村村民們正忙著護理桑園、修田間道路。這裡採取的是“綠蒼山+沼桑田+陌交通”模式,封管好山上的植被,大力發展沼氣和桑蠶,增加農民收入。有的地方採用“林-草”模式,林下套種牧草,有效恢復植被的同時,解決農民群眾無地種草養牛難題。

  環江已經啟動新一輪石漠化治理,兩個月時間內就完成人工造林106頃,建設牛舍1256平方米。一場石漠化治理攻堅戰,在毛南山鄉全面展開。

熱詞:

  • 石漠化
  • 林下套種
  • 牧草
  • 養牛
  • 致富路
  • 綠樹
  • 青山
  • 種草
  • 牛舍
  • 水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