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友好城市斷交,中日都應思考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6日 2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網絡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21日,因日本名古屋市市長河村隆之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南京市政府宣佈暫停與名古屋市政府的官方交往。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和“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事件的發生無疑有悖于雙方共同確定的紀念活動主題,也給兩國關係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因素。這一事件未來以何種方式收場尚不得而知,但此中暴露的問題和由此而得到的教訓值得雙方共同思考。

  對於中國來説,對外交流不僅僅是寒暄送禮,友好交往也不意味著為了一團和氣就可以遇事不吭氣。中國正前所未有地加速國際化,每年出入境人次都輕鬆破億,對日交往也空前活躍。據日方統計,到2009年,訪日中國人已超過100萬,佔訪日外國遊客的1/7還要多。這中間不乏大量商務遊,各級政府和團體、企業等組團到日談合作項目、招商引資的越來越多。中國人去日本的大潮奔流不息,但怎樣與日本人打交道,還需要再理理思路。

  首先還是要堅持原則。這既包括歷史問題,特別是對日本侵華戰爭的性質、重大罪行和歷史責任等,也包括現實的國家核心利益,如中國統一、領土領海主權等。在這些問題上,要毫不含糊地堅持定論、宣示立場,稍有猶疑就可能對外授人以柄。其次是要善於維護現實利益和正當權益。經貿往來、人員交流乃至觀光旅遊,都是互利互惠的,雙方既要相待以誠、嚴謹週到,也要在遇到對方有失主人本分時據理力爭、維護尊嚴。還有就是要樹立良好的形象,總是以彬彬有禮、落落大方,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把握適度為要。

  對於日本來説,國民交流不僅僅是觀光旅遊,和中國友好也絕不意味著“往事不要再提”。近年來,日本政府千方百計塑造本國的良好形象,想方設法吸引中國遊客赴日觀光,將此作為對華公共外交政策的重點。客觀上看,這種公共外交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河村發言在中國民間引起的軒然大波,又從另一個角度表明,中國民眾在面對日本時的身份,不是只重感官享受,數典忘祖的淺薄遊客。換言之,日本方面要推動國民友好交流,改善中國民眾的對日感情,避實就虛、大搞吃喝玩樂的一套是遠遠不夠的。

  河村事件發生後,日本媒體很快關注到,原定於3月初在南京舉行的“日本週”活動將受到影響,之後預定在中國各大城市舉辦的“活力日本”展也將蒙上陰影。這意味著日方想借40週年慶典之“東風”宣傳推廣日本,達到旅遊創收與中國民眾對日印象改善雙豐收的計劃可能泡湯。如果説上世紀日本官員在歷史問題上“失言”僅是對官員個人政治仕途造成影響的話,那麼進入新世紀,這種“失言”將可能使全日本付上經濟損失、道義貶值的成本。

  總結這次兩個友好城市“暫停交往”的教訓,中日兩國都要明白,在當今變動不居的國際格局中,如何有歷史深度、有社會廣度地紀念40週年以及促進國民間的友好交流,對雙方來説都不是容易的題目。已故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在談及如何面對中日曆史問題時曾經説過:“中國人應增強自信。有此自信即不容易為少數有煽動力量的言辭感到惶惑。也不至於無端放棄中國傳統之人本主義的精神,招怨樹敵。”這是對中國人的要求。對日本人來説,多學一點德國人在德法共建友好城市活動中的“政治正確”,才是增強自身“魅力”、獲得尊重的根本所在。

  實習

熱詞:

  • 中日邦交正常化
  • 中日兩國
  • 斷交
  • 失言
  • 友好城市
  • 魅力
  • 東風
  • 歷史問題
  • 友好交流
  • 觀光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