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粵劇:馳名世界的“南國紅豆”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2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郭 梅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紅線女第一個開創粵劇“紅腔”

  郭 梅

  廣東古稱揚越、百越(一作百粵),因此粵劇又稱為大戲或是“廣東大戲”。周恩來總理曾經説:“崑曲是江南的蘭花,粵劇是南國的紅豆”,因此“南國紅豆”也成為粵劇的一個特別的美稱。

  粵劇是融合了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昆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為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的一個大劇種。

  傳説在清雍正年間,北京名伶張五因躲避清廷的追捕,化裝易服逃亡來粵,寄居於佛山鎮大基尾以京劇崑曲教授紅船子弟,建立“瓊花會館”,是粵劇界最早的戲行組織,佛山遂被稱為粵劇的故鄉。其時佛山多迎神賽會,逢神誕必要上演粵劇。當然,這個傳説並不可靠,因為在雍正年間京劇還沒有形成,張五是不可能在當時傳授京劇的。

  粵劇唱腔音樂採用板腔體和曲牌體的混合。它的行當原為末、生、旦、凈、醜、外、小、夫、貼、雜10大行,後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醜生、武生。粵劇流派紛呈,人才輩出。其五大流派即“萬能老倌”薛覺先開創的“薛腔”、名丑馬師曾開創的“馬腔”、“小生王”白駒榮開創的“白腔”、醜生廖俠懷開創的“廖腔”以及“金牌小武”桂名揚開創的“桂腔”。四大名旦則是當時譽滿省港澳的上海妹、譚蘭卿、譚玉蘭和衛少芳。另外還有一個紅遍半邊天的紅線女──紅線女原名鄺健廉,廣東開平人,十余歲就隨舅母何芙蓮學習粵劇。從藝60多年,演過近百個戲,拍過90多部電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類婦女的藝術形象。她在藝術上勇於革新,在繼承粵劇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借鑒京劇、昆劇、話劇、歌劇、電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創造,開創了獨樹一幟的紅腔。其代表作《荔枝頌》、《珠江禮讚》、《昭君出塞》更被視為粵劇唱腔的經典。她所扮演的婦女形象如《關漢卿》中的朱簾秀等影響很大。

  在眾多的地方劇種中,粵劇是最先到國外演出,併發展到國外的。現在,這顆南國紅豆成了名副其實的廣東大戲,它流行于廣東、廣西、台灣和港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美國、墨西哥等有廣東華僑聚居的地方,都有粵劇的演出。粵劇影響較大的傳統劇目有《平貴別窯》、《羅成寫書》等,在新編的歷史題材和現代題材劇目中,影響較大的有《搜書院》和《關漢卿》。移植改編的劇目則有《柳毅傳書》、《寶蓮燈》等。

  粵劇後繼有人,如廣州粵劇院擁有黎駿聲、陳韻紅等優秀的藝術家,深受當代觀眾歡迎。粵劇也一直在創新。

熱詞:

  • 粵劇唱腔
  • 譚玉蘭
  • 曲牌體
  • 關漢卿
  • 板腔體
  • 京劇
  • 寶蓮燈
  • 柳毅傳書
  • 馬腔
  • 薛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