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作曲家據貝多芬DNA創作"生命之音" 旋律震撼人心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1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路德維希 凡 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素有樂聖之稱。

  蘇格蘭作曲家斯圖爾特 米切爾利用貝多芬的DNA,借助音流學研究,創作出貝多芬的“生命之音”。

  音流學始於20世紀60年代,上圖是聲波在經過金屬板上的一層細沙時所形成的圖案。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14日報道,一位名叫斯圖爾特 米切爾的蘇格蘭作曲家日前根據從貝多芬頭髮中提取的DNA譜寫了一首新曲,從而讓這位離世近200年的德國樂聖再度向世人呈現出大師級作品。

  米切爾是音流學(Cymatics)研究領域的一員,他研究的是不同頻率的聲波震動會使水或沙子等物理介質産生怎樣的幾何圖案。他在得到貝多芬的DNA後,準確找到了貝多芬特有的全部22個氨基酸併為每個氨基酸配上了一個音符。就這樣,一首專屬貝多芬DNA的鋼琴、小提琴合奏曲應運而生。

  他在接受採訪時説:“所有人都想聽聽貝多芬的‘生命之音’,但這首曲子的旋律非常悲愴。從我個人的感受而言,這首曲子聽上去像是有人在抗爭、在掙扎,這個人擁有強大的靈魂並因此讓旋律震撼人心。”

  貝多芬的DNA樣本源自他的一縷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頭髮,這縷頭髮甚至曾進入納粹德國在二戰時期所修建的、位於波蘭奧斯維辛的最大集中營。米切爾透露:“正是因為奧斯維辛的一名囚犯將這縷頭髮藏在了臀部,才有了今天的貝多芬‘生命之音’。如果這縷頭髮被集中營的守衛發現,那幾乎就等同於毀滅。”

  二戰結束後,持有貝多芬頭髮的那名囚犯重獲自由,于2009年經英國蘇富比拍賣行將頭髮出售。米切爾的同事們在意大利藝術家卡波塞拉的幫助下,從頭髮的新主人那裏取得了很少一部分DNA樣本。米切爾還參照貝多芬生前寫給一位夫人的情書為該曲填了詞。整首曲子時長5分鐘,即將向全世界發佈。

熱詞:

  • 貝多芬
  • DNA
  • 作曲家
  • 旋律
  • 創作
  • 米切爾
  • 頭髮
  • 曲子
  • 每日郵報
  • 奧斯維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