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給農村生多元選擇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2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回報率,讓那些考入二本、三本、高職高專的學生照樣有發展前途,這才能拓寬縣城高中的辦學思路

  近年來,縣城高中出現的困境,可以説是“馬太效應”在教育領域的折射。而造成困境的根源,是目前的升學教育模式和社會上的“名校情結”。

  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啟動擴招,當時的一條理由是,拓寬大學獨木橋,降低高考競爭程度。然而,時隔十幾年之後,高考升學率已經超過70%,可整個社會的高考焦慮依舊。原因在於,“大學獨木橋”變為了“名校獨木橋”。在這種單一評價模式下,縣城高中在名校比拼戰中越來越處於劣勢,一個突出表現就是農村生源在重點大學的比例下降。

  根據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農村孩子佔高校新生的比例,已經從1989年的43.4%提高到2003年的與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達到53%。然而教育數據公司麥可思的研究顯示,農民與農民工、産業與服務業員工子女較多就讀于高職高專院校,管理階層子女較多就讀“211”院校。越來越多上大學的農村學生去了哪?答案自然是上二本、三本和高職高專。

  這就是縣城高中困境的真實內涵。在任何國家,不管高等教育多麼發達,名校數不過是10%。如果大家都爭著上名校,教育的焦慮可想而知,更何況是在資源有限的縣城高中呢?針對這種現實情況,一方面,應該想辦法提高縣城高中學生考入重點大學的比例,另一方面,應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回報率,讓縣城高中那些考入二本、三本、高職高專的學生照樣有發展前途,這才能拓寬縣城高中的辦學思路。

  在筆者看來,後者其實比前者更為重要。不管怎麼努力,農村生在重點大學中的比例,最多能提高到平均30%左右。如果不提高二本以下院校的教育回報率,結果必然是加劇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縣城高中的路也會越走越窄。

  從長遠來看,導致社會形成“名校情結”的一系列做法必須要改變。例如,對高等教育實行等級化管理,大學有著從“副部”到“副廳”不等的級別,形成大學自身的高低貴賤;各類教育之間嚴重不公平,公辦學校的地位高於民辦學校、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用人制度存在學歷歧視,一些單位公開宣稱只招“三個985”的學生(本科、碩士、博士都是“985”高校畢業)。在這種制度之下,老百姓能不産生“考不上一本有啥用”的想法?

  縣城高中也應尋求突圍。首先,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能只是“分蛋糕”,而應該是“做大蛋糕”,增加投入;其次,要把辦學經費用到刀刃上,減少鋪張浪費,近年來一些縣城新辦高中十分豪華,這大可不必,這也是導致這些高中經費困難的一大原因;再次,應該借助近年來部分高校推出的農村生招生計劃,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比如和大學一起辦實驗班。另外,政府在發展普高和職高時,不能此消彼長,應該實現普高和職高的資源共享。

  要消除縣城高中的困境,推進各類教育的平等發展,打破“名校情結”和“學歷社會”是治本之策。只有這樣,農村生的選擇才是多元的,縣城高中的發展才能生機勃勃。

熱詞:

  • 高職高專院校
  • 農村孩子
  • 名校情結
  • 農村學生
  • 縣城
  • 多元選擇
  • 招生計劃
  • 985
  • 實驗班
  • 升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