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鄉村學校"缺錢缺人"是教育之恥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7日 1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媒體報道湖北一所農村小學缺錢缺人,學校有140名學生,包括校長在內只有7名老師。校長坦言,教師年齡普遍偏大,數年沒有“新鮮血液”加入。有教師向媒體反映,教師收入低微,談論工資感覺受到屈辱。(1月26日《新京報》)

  筆者出身農村,對報道揭示的種種現象有著諸般共鳴。有人曾這樣形容當下中國的鄉村教育和鄉村教師:幾匹瘦骨嶙峋的馬拉著鄉村教育的車子,吃力地行駛在曲曲折折的鄉村小道上,儘管艱難,但鄉村教育的車子仍在向前行駛,儘管瘦骨嶙峋,但這些馬兒仍倔強地撐起鄉村教育的藍天。

  那些瘦骨嶙峋的馬兒,無疑就是鄉村教師最真實的寫照。儘管這個比喻並不恰當,但卻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當下一個普遍的現實。教師本應該是一個崇高的職業,更應該享受到每個人尊敬的目光,可事實卻是,不少農村學校的教師卻拿著可憐巴巴的工資,一個人幹著數個人的活。相比而言,那些在城鎮學校裏教書的老師們則幸運多了。

  由此,必然導致教師“身在曹營心在漢”,無心幹好本職工作,要麼尋找關係走後門調走,要麼轉行從事其他職業,孩子們的教育自然而然要受到影響。平心而論,在市場經濟時代,我們沒有理由苛求連基本生存和發展都艱難的教師擁有一心撲在教育上的高尚,因為這種苛求説到底是自私的。然而,我們真的沒有辦法解決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收入激增,媒體報道,至2011年年底,全國財政收入達103740億元。既然政府財力愈加雄厚,何以還會普遍存在農村小學“缺錢缺人”的怪現象?我們看到的是,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多年來連續欠賬,相反,政府財政預算卻在不斷為三公消費不斷加碼,無論中央還是地方財政更傾向於投入到一些能夠拉動GDP的領域,即便是現有的教育投入,大部分又被公辦學校、城鎮裏的學校瓜分,分到農村學校尤其是偏遠地區學校的則如杯水車薪。

  當鄉村老師為談論工資感到屈辱,農村小學為“缺錢缺人”發愁,某種程度上説,恰恰是中國教育的恥辱。教育是立國之本,強民之基,若不能更好地解決鄉村教育面臨的雙重困局,教育便無從談起,國家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更會是空洞的夢想。因此,筆者希望,國家能夠從加大投入、調整佈局、完善資源分配等方面入手,切實改善農村教育環境。能否紓解鄉村教育面臨的雙重困局,拷問著執政者的責任意識和施政智識。

熱詞:

  • 鄉村教育
  • 鄉村教師
  • 教育環境
  • 教育投入
  • 鄉村學校
  • 鄉村老師
  • 農村小學
  • 公辦學校
  • 校長
  • 教師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