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捐款百萬”和“撿養18個棄嬰”誰更“具愛心”?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柏文學

  民政部日前啟動第七屆“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針對2011年度慈善領域的人和事進行評選。本屆“中華慈善獎”設立了基本參評標準,如最具愛心捐贈個人及企業,年度捐贈資金均需要達到100萬元以上。媒體稱設置百萬元捐款門檻有愛心貨幣化的傾向,有違公平。

  有違公平是很顯然的。譬如,一個只有百萬元家當的小微企業捐出10萬元,一個坐擁千億家當的巨艦企業捐出1000萬元,誰更“具愛心”呢?按照民政部的設計門檻,前者沒資格入選,唯有後者當選了。可是前者捐出家當的十分之一,後者僅捐出家當的萬分之一,説後者比前者更“具愛心”,難以服眾吧。如果前者是私人企業,後者是國有企業,那麼“百萬元捐款門檻”,則更顯得皮包骨頭,贏弱不堪。

  “捐款百萬”門檻,還有更大的麻煩是,愛心很難用貨幣來衡量,“最具愛心”也很難用貨幣的多少來衡量。不妨回憶一則2010年7月14日錢江晚報的舊聞。

  年屆85歲的樓小英,居住浙江金華70年,唯一經濟來源是撿拾垃圾中的可再生品。她和丈夫曾從垃圾堆裏撿拾18個(也可能多至35個)棄嬰,有些孩子因為生理缺陷,其父母沒錢醫治而將他們遺棄。被撿來時,大多數孩子都病得奄奄一息。樓小英夫婦為了給他們治病、買吃的,日復一日在垃圾堆裏翻找有用的東西,省吃儉用,就像對待親生的孩子一樣撫養他們長大。請問,身無分文的樓小英夫婦,掏出了全部身心,是否比“捐款百萬”者更“具愛心”?

  也許有人認為,“捐款百萬”可以資助更多的人,至少可以超過35人,因而更顯得有成就,所以比樓小英夫婦顯得更“具愛心”吧。其實不然,“捐款百萬”只是幫助別人一時一事,樓小英夫婦幫助棄嬰乃是日日夜夜。現在人們感嘆,撫養一個孩子都不容易,樓小英夫婦至少撫養過18個孩子,肯定更不容易,顯然要更“具愛心”,才能做到。

  也許有人認為,“捐款百萬”者的社會經濟效益會更大些,所以比樓小英夫婦顯得更“具愛心”吧,或者更顯得有成就。大謬也。樓小英夫婦撿到的第一個孩子,被樓奶奶一直撫養長大,現在39歲了,成了一位富裕的女商人,在金華成功地經營著一家商店。還有另外兩個孩子也都有了工作,分別住在金華和杭州,過著幸福的生活。樓小英夫婦愛心的“社會經濟效益”,誰能小覷?

  就此打住。不是筆者故意抬杠子,而是對於慈善和愛心的讚頌與評選,不能抬出“捐款百萬”的杠杠。(四川新聞網太陽鳥時評)

  聲明:

熱詞:

  • 捐款百萬
  • 具愛心
  • 社會經濟效益
  • 撫養
  • 生理缺陷
  • 抬杠子
  • 小微
  • 可再生
  • 太陽鳥
  • 貨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