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 改制二十四家出版集團、每年出版十三萬種新書。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我國的出版業已經站在了世界的競爭舞臺上。
八十年代新華書店外景
二十一世紀新華書店的內部景象
中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陸建德,有一套讀了三十年的書:1980年由岳麓書社出版的《走向世界叢書》。叢書收錄近120年來中國人走出國門看到的世界。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陸建德:常讀常新,就覺得像老朋友見面,永遠有談不完的話。
這套36集、800萬字的叢書的編輯是如今已經年近八十高齡的鐘叔河先生。
岳麓書社原編審 鐘叔河:《走向世界叢書》收集的是近代中國人親身經歷的西方,並且留下了自己的記載,這個記載是實際的見聞 。
新聞出版署出版管理司司長 吳尚之:(這套書)第一次在出版界提出了,面向中國,面向世界的出版重要思想 (這個思想在)後來國務院轉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的報告》裏被吸收進來。
但計劃經濟下,全國幾百家出版社數量雖多,但出版物寥寥,我國出版並沒有真正走向世界。
2003年,國家在35個單位中啟動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新聞出版單位就有21家,遼寧、江蘇、四川、湖南等省成為第一批改革試點單位,改革從體制創新入手,全面完成了出版、發行、報業改革試點任務。這裡是湖南寧鄉縣新華書店。如今,上架圖書已從三十年前的幾百種達到近三萬種,還有近三十萬種圖書的儲備,支持它的是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的統一配送網絡。
統一配送僅是改革的一部分。目前,集團已由原來的一家出版社發展為一年銷售收入60多億元,利潤3億多元、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國界的出版産業。
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 龔曙光:特別是在市場的整合上 從上遊到下游 從省內到省外到國外 能夠一體化運作 在最低的成本上實施了戰略擴張
我國的版權貿易10年前進出口比例為十比一,如今圖書出口達到730多萬冊,是進口的兩倍,並從單一齣口針灸、武功類圖書轉變為科技、文化、哲學等方面。
柳斌傑:跨行業 跨地區組建三五個,國家級出版集團,基本能佔到市場份額的80%以上。
責編: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