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 從“大鍋飯”到“大包乾”,從收入長期停滯不前到持續較快增長,我國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民生活水平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已經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並向全面小康邁進。
全家人聚到一起給兩歲的外孫女過生日,53歲的江蘇農民武因春別提多開心了。
江蘇省高淳縣武家嘴村農民 武因:我們現在條件好了,老早的時候給我女兒過生日都達不到這個要求。
三十年前,老武所在的武家嘴還是個窮漁村,村裏七個生産隊的農民吃著“大鍋飯”,幹多幹少都一樣,老武每月只能拿6塊的“死錢”。
江蘇省高淳縣武家嘴村農民 武因春:我們全家九口人都住這個小房子裏,吃也吃不飽,都是喝稀飯,人家叫我們“漁花子”。
1978年,武家嘴人迎來了轉機。那一年,安徽省小崗村18位村民按下“大包乾”的紅手印,打破傳統的“大鍋飯”,拉開全國農村改革的大幕,武家嘴村緊隨其後把水麵包産到戶、漁船包乾到組,農民的幹勁一下子來了。大幹了五年,老武攢下七千塊錢蓋了四間磚瓦房,這四間房他稱為“溫飽屋”。解決了溫飽,武家嘴農民又想法賺更多的“活絡錢”。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武家嘴村成立了經濟合作社,把水面再次集中起來,由幾個養殖能手承包。大部分農戶聯合起來建了造船基地,成立水運公司,適度規模經營使武家嘴村越來越富。
江蘇省高淳縣武家嘴村農民 武因春:三十年我已經搬了三次家,現在住的別墅叫“富裕別墅”。
三十年前,我國沒有解決溫飽的農民有2.5億人,今天基本上都實現了溫飽。三十年前,農民每年人均純收入只有134元,今天增加到4140元。三十年前,農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8平米,今天已經提高到了30平米。
生活富裕了,日子也紅火起來。這不,內蒙古郝家圪卜村農民正在編排新舞蹈,這是她們今年的第五個創意了。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郝家圪卜村農民 趙俊:準備去參賽,現在我們條件好了,衣服都是自己做的。
趙大媽的“衣服情結”有三十多年了,過去郝家圪卜村紅火一下一年到頭只有過節時的演出,趙大媽的這身行頭是借了三家才湊成的。如今,郝家圪卜村有了圖書室,建了文化廣場,趙大媽的生活也大變樣。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郝家圪卜村農民 趙俊:娃娃又能上網,我的孫女還有鋼琴。015059你看這張照片是我十幾年前照的像,我覺得還沒我現在年輕呢。
今天,7億多農民享受到每年自己掏20、政府補80塊錢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今天,近1.5億農村孩子可以免交學雜費讀到初中畢業。今天,全國2萬個行政村的農民可以在家門口的農家書屋讀書看報,再過7年農家書屋將覆蓋全國64萬個行政村。
責編: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