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國有工業企業戶數的比重雖然下降到8.27%。但它2007年上繳的稅金卻達到17700億元,佔到全國財政收入三分之一強,發展中的國有企業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
今年,瀋陽機床將以銷售收入120億的驕人業績邁進世界機床第七名的位置。為此,瀋陽機床專門舉辦了一個企業三十年成果展,邀請老一代經理人和新一代經理人共同探討企業走過的艱辛歷程。
老員工:我們那什麼時候都全靠廠,現在我們廠裏發展到這個程度,進來以後心情非常高興,這就是我們的家。
老員工:實際上這個企業就相當於一個大車間,什麼各種原材料都是國家供應,産品國家包銷,企業的福利也是國家供給。那麼現代企業進入市場經濟以後,完全在市場當中打拼全靠自己。
新員工:其實從我入廠第一天開始,我就沒感覺這是一個國企,如果你有能力你就能把它變成金飯碗,如果沒有能力就是一個瓷飯碗,一不小心就碎了。
1986年,一幅著名的新聞照片———《倒閉後的滋味》引起世界各大媒體的關注,照片上的主人公也一夜之間聞名全國,他叫石永介,時任瀋陽市防爆器械廠廠長,這是新中國第一家正式宣告破産倒閉的公有制企業,已經80歲高齡的石永介對於當時的情景記憶深刻。
原瀋陽市防爆器械廠廠長石永介:破産的時候,那時候我不理解,為什麼呢?我考慮生産這廠子還能維持開支還能行,好好地怎麼就破産了呢? 我就考慮這事了,但是我是考慮我自己。
瀋陽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原副主任 韓耀先:那時工人們震動很大,直流淚,在開債權人會議的時候我不敢公開説我是政府的工作人員,我就是溜進會場的邊上來看大家有什麼反應。
只有100多名工人、負債42萬的瀋陽防爆器械廠的破産,宣告了新中國的公有制企業同樣可以有生有死,這對當時的許多國有企業造成了一個巨大的震動,瀋陽機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著改變。
瀋陽機床集團董事長 關錫友: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企業內部機制改革,過去説的三項制度改革,用人、用工、薪酬制度改革,把過去的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這種計劃經濟的方式方法制度,我們重新按照市場經濟這個方法重新建立。
去年才來到瀋陽機床營銷部的技術員韓詩典,因為設計了的鳥巢鏤空體,為此獲得了企業五萬元的現金獎勵。然而對於這樣的獎勵,周圍的同事和他都認為這在企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瀋陽機床營銷部技術員 韓詩典:表現好,企業就會獎勵你,就會給你相應的待遇,如果説你的表現不好,你的工作有問題,這個企業一樣會對你進行處罰。
強烈的競爭意識,現在已經成為國企員工一個普遍的心理狀態,而為了這樣的一種狀態,三十年來,國有企業實施一系列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産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國資委主任 李榮融:新國企現象,新在什麼地方,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新的有活力,第二有競爭力,同時對我們整個經濟有影響力。
30年來,體制的不斷變革,使國有企業煥發出強大的活力。在A股市場的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含有國有股份的上市公司有1100多家;2007年數據顯示,中央企業資産總額超過千億元的43家,銷售收入超過千億元的26家,利潤超過百億元的19家。
責編: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