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一個是入不敷出的小縣城,一個是不為人知的小部門,10幾年後,一個成了全國經濟百強縣,一個成了世界通信行業的巨無霸。這個城就是破冰國有中小企業産權制度改革的山東諸城,這個巨無霸就是目前世界用戶數量第一的中國移動。而造就這兩個名星的正是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戰略佈局。
諸城是山東濰坊的一個縣級市,小城不大,如今卻是排名第42位的全國百強縣。然而我們將時間倒推到1991年,那時的諸城卻是個入不敷出的貧困縣。
山東省省長助理 時任諸城市市長 陳光:企業大規模虧損,150家企業,102家虧損,虧損面將近70%。
“滿城儘是虧損戶”是當時諸城的真實寫照。而這些國企虧損的主要原因,就是産權不明晰。1992年,在全國對姓資姓社還有爭議的時候,諸城對全市272家企業以職工入股等形式進行了股份制改革,諸城雲母加工廠就是其中的一家。
時為諸城縣雲母加工廠職工 倪少波:一個吧這邊怕瞎了錢,另一方面還盼望新的機制推出來之後,企業發展職工受益,當時職工在這種矛盾當中參與了改制。
一年後,企業就有了30萬的利潤,三年後,諸城改制企業全部扭虧。當時已升任諸城市委書記的陳光,因這場大規模的國企産權改革而被大家起了外號——陳賣光。
時任諸城市委書記 陳光:有些朋友戲稱,其實所謂的賣就是出售。1996年中央聯合調查組,當時下的結論就是,諸城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措施是有力的。
諸城只是全國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民營資本的進入,讓一大批國企在一些領域漸漸沒了優勢。1988年的時候,國有企業虧損82個億,而到了1997年,上升到了831個億,9年上升了10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國有經濟有進有退的改革方案。
國資委副主任 邵寧:就是國有經濟從不具備比較優勢這個領域主動退出,這個主要就是國有中小企業改革。
從2002年開始,國有企業以每年8千多戶的速度退出,到2007年,企業戶數從近16萬戶減少到了11萬戶。那麼國有經濟又進入了哪些領域呢?
正在測試的這個基站位於重慶的偏遠山區,這個山區基站的建成,標誌著移動的通信已覆蓋了中國97%的人口。而10年前,這個巨無霸只不過是中國電信的一個鮮為人知的小部門。這個巨元霸的崛起,完全得益於企業不斷市場化的改革,從政企分開到與電信分家再到上市,一系列的改革打造了一個現代化企業大集團。
中國移動總經理 王建宙:今天我們中國移動的用戶總數已經超過了4億戶,中國移動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公司。
就是這樣,國有經濟通過改革、改制、控股等形式向事關國家經濟命脈的領域集結,催生一大批大企業大集團,通信、電力、石油、汽車、航空、鋼鐵,到2008年,共有19家中央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如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總數只佔全國工業企業的8.27%,但它們貢獻的稅收卻佔56%。
責編: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