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不斷提高吸收外資質量,繼續優化進出口結構,開放型經濟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光熱項目在山東啟動,這個投資20億的環保項目由中德兩國企業共同建設,填補了我國在太陽能中、高溫利用上的空白。2010年項目投産後,將使我國太陽能利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真正實現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
德國胡赫公司 技術專家 奧托:我們在這裡投資建廠,是因為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節能減排,企業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吸收外資747億美元,連續15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高新技術産業、研發、高端製造和環保産業的外商投資比重進一步提升。世界500強中,90%的電子信息企業已在中國投資,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累計吸收外資超過1000億美元。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 主任 馬宇:一部分高污染、高耗能項目也得到了控制。像水泥,外商投資項目就很少,電解鋁項目最近三年都沒有上。
在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的同時,我國還大力優化進出口結構。取消1115個高污染、高耗能産品的出口退稅,對300多個産品開徵出口關稅。煤炭、稀土、原油等出口量大幅下降,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則快速增長。照相機、筆記本電腦和移動電話等出口繼續居世界第一位。彩電、汽車和集裝箱的出口價格還上漲了15%。
當“中國製造”繼續讓世界分享實惠與品質時,“中國服務”也開始服務全球。2007年,我國服務貿易加速發展,朝著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方向轉變。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遍佈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作領域由土木工程等勞動密集型項目拓展到冶金、石化、電力、軌道交通等資金密集型領域。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 高級經濟學家 莊健:在提高量的貢獻同時,中國也更關注質的提高。從産品的質量、從出口結構改善,實際上都是逐漸對世界經濟質量的提高起到越來越重要的貢獻。
責編: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