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10月11日播出):近年來,我國通過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一大批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的新型社區相繼建立,成為服務和豐富百姓生活的重要載體。
在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的大同社區,每棟居民樓旁都有兩個這樣的集中晾衣區。
昆山市玉山鎮大同社區居委會主任 葉金華 :剛剛搬進來的時候,老百姓可能還沒有這種(對)整個環境的意識。就是在樹的中間,用一些繩啊,反正是些很隨便的東西就晾衣服了。
大同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村新型社區,居民大都由周邊村莊遷居而來。面對居民亂曬衣物的不良習慣,社區辟出專門區域出資安裝晾衣架,用實實在在的措施來引導居民適應新環境。離開散居村落的農民發現,在社區生活更方便了:衛生所變成了醫療服務站,小賣部變成了大超市,還有功能齊全的便民服務中心和村民活動室。
而湖北、安徽、湖南等地則從教育、醫療等問題入手,解決社區居民的實際困難。合肥市今年投資2.4億元,在一些遠郊新社區新建了33所配套學校,4萬名學生得以就近上學。在山東平度市的一些社區,為民服務代理點還為居民提供建房審批、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等服務。
日趨完備的社區服務讓居民生活越來越方便,而在各種社區活動中鄰里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了。吉林、天津、重慶等地每年都會定期舉辦鄰居節,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居民互助互幫的意識更強了。河南、遼寧、福建的一些社區還成立了社區網站,在為居民學習、娛樂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更成為大家反映心聲的綠色通道。
從2006年開始,我國有251個縣(市、區)開始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實驗。
截止目前,我國已有城市社區8萬多個,社區服務中心8565個,社區服務設施16萬個。社區志願者組織8多萬個,人數達2000多萬。
鄭州市上街區區委書記 周春輝:家庭是社會的最基層的細胞,家庭和諧了,社會才能和諧。
責編:劉亞姝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