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聞聯播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百姓紀事】劉兆生:石頭縫裏的新出路

 

CCTV.com  2007年09月21日 19:09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9月21日播出):

  38歲的劉兆生,是寧夏中衛市常樂鎮的莊稼漢。這些天他在地裏忙活的不是松土,也不是施肥,而是在鋪石子兒。這裡面究竟有什麼秘密呢?

  寧夏中衛市常樂鎮羅泉村農民 劉兆生:

  我們地裏的這個石子,下雨的時候能保住水份,不下雨的時候能提溫度。晚上晝夜溫差大能給瓜保溫,長得好就起這麼個作用。

  原來這是當地最近幾年推廣開來的農業新技術,石頭縫里長西瓜。劉兆生家裏的50畝瓜地,去年純收入十七八萬元。

  寧夏中衛市常樂鎮羅泉村農民 劉兆生:

  今年才開始賣,估計還是好著呢。在我麼這個西瓜地,祖祖輩輩沒有收入這麼多的錢,都沒想到,在這個荒涼的地方。

  劉兆生所在的羅泉村位於屬於毛烏素沙漠邊緣的乾旱帶,俗話説“風吹石頭跑”的荒漠。祖祖輩輩只能從石頭縫裏刨食,為了對付這些幾乎寸草不生的石頭地,劉兆生的父輩們用上了十八般武藝。

  寧夏中衛市常樂鎮羅泉村農民 劉兆生:

  這都是種地用的,這是套牲口用的,這就是種地的櫳,那是犁,就是打個壩埂呀。這只不過是農田裏用的一小部分,還用的東西還多著呢,但一次就能犁個二畝地。

  劉兆生説,每年開春往石頭縫裏播下小麥種子,辛辛苦苦地伺候著,到頭來卻總是顆粒無收。

  寧夏中衛市常樂鎮羅泉村農民 劉兆生:

  俺們這個地方旱著呢,糧食基本就是絕産。政府就給我們發的救助證,給著點救濟,也好像再沒辦法,就只能是等著救濟著過。家家都有救濟證,這個救濟證就像是我們的救命證一樣,年年下來就拿幾百塊錢,幾百斤糧。

  看著滿山遍野的石頭,不甘於貧困的劉兆生開始琢磨靠山吃山,1996年,他搞起了石頭副業。

  寧夏中衛市常樂鎮羅泉村農民 劉兆生:

  開過石料廠,開過片石廠,反正一直都是賠錢,沒有賺過錢。

  由於沒有配套的加工企業和運輸渠道,開石料廠不但沒賺錢,反而把山頭炸得個遍地開花,到處都是呲牙咧嘴的石頭,讓家鄉本來就惡劣的自然環境雪上加霜,劉兆生很快就放棄了。

  劉兆生的苦悶正是政府一直在著力解決的。2003年,國家投入了1200多萬元,專門支持中衛發展特色産業。就在劉兆生看著滿山的石頭犯難的時候,一個好消息傳來了。

  經過當地農技部門反復試驗,這種石頭縫裏的西瓜種植成功了。科研人員還發現,這些曾經讓鄉親們覺得是累贅的石頭裏,富含“硒”等多種微量元素,西瓜吸收以後身價倍增,當地取名叫作“硒砂瓜”。政府為每畝“硒砂瓜”補貼120多塊錢,看到希望的劉兆生一口氣種上了20多畝,當年就賺了2萬多塊錢。

  寧夏中衛市常樂鎮羅泉村農民 劉兆生:

  真是特別高興,也不要政府救濟了。

  政府的支持力度在增加,劉兆生的瓜地也在變大,短短三年,中衛的硒砂瓜已經成了知名品牌。今天,劉兆生又和父親到山裏看石頭,這些寶貝石頭將是他明年投産的20畝瓜地的最好營養品。

  2006年,寧夏中衛50多萬畝乾旱帶上種上了硒砂瓜,實現産值5個多億,7萬多戶農民不僅脫了貧,人均收入還超過7500元。

責編:張托雅

1/1

更多相關新聞